田萍
摘 要: 攝影藝術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通過對各類社會現象、人物、事物的拍攝,能夠實現社會信息傳播和社會記錄的多種功能。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攝影藝術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工作中,而且融入到了群眾的日常文化活動中,在技術支持的強大作用下,得到了非常普遍的應用,對人民群眾的文化內涵提升、生活內容豐富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同時在推動我國社會和諧發展中貢獻力量。本文的研究中旨在從當前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程度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促進措施,以期能夠更好的推動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 攝影藝術;群眾文化;普及性
引言
群眾文化的發展和應用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人民群眾團結凝聚的重要力量,通過宣傳教化、普及知識等有效手段,能夠對人民群眾的心理起到非常好的調節作用,從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質量。攝影藝術的普及與發展對人民的藝術涵養提升和個人素質優化都有一定的作用,通過攝影技術對現實場景的拍攝能夠讓民眾更加真實、直觀的感受到社會的生動性和多樣性。在當前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持下,攝影技術的應用也展現出便捷性和簡單化的特點,常見的攝影設備不僅滿足著人民日常的拍攝需求,擴展了人民的業務生活,不斷提升著民眾整體素質,也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產生推動作用。
一、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程度分析
1.審美角度的普及性
在傳統攝影藝術中,照片對人們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通過照片輔助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項必要活動。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群眾對照片的使用越來越多樣化,不僅能夠反映出時代的思想,而且能夠呈現出民眾的情感,通過照片的內容表現出多種多樣的意境。在攝影藝術的應用過程中,照片主要作為圖像形式的信息媒介,讓民眾通過照片內容直觀的欣賞和想象,自由評價攝影價值,從審美角度審視照片,讓民眾對攝影藝術的接受程度有所提升,降低應用門檻。攝影藝術的普及不僅能夠讓照片為民眾展示真實的生活景象,而且能夠幫助民眾完成精神的凈化,充分發揮照片的價值。
2.攝影工具的普及性
攝影藝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藝術效果的凸顯需要利用攝影工具的圖像拍攝功能來實現藝術價值。傳統的攝影藝術中必須有具備物鏡成像功能的攝影工具實現拍攝過程,但隨著當前數碼成像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已經能夠基本替代物鏡成像技術的功能,使得傳統的膠片圖像轉化為數碼圖像,提升攝影工具的質量和效果,同時兼具高質量和便捷性。數碼成像技術讓攝影工具的組成結構發生歷史性的變化,傳統的笨重攝影工具在數碼成像技術的促進下甚至實現了與手機的融合,使得具有攝影功能的手機在群眾攝影中廣泛應用,不斷滿足著群眾的日常生活攝影需求。
3.生活記錄的普及性
對現實生活進行記錄是攝影藝術的最主要作用,同時也可以記錄群眾的生活,真實的反應群眾狀態。攝影不僅能夠呈現出群眾生活的悲傷和挫折,也能夠反映出群眾生活的喜悅與成就,在攝影藝術形成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記錄著群眾生活的自身軌跡,讓群眾更加準確的體會到生活的真面目,強化其對生活的感悟,調整群眾生活心態。
二、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措施
1.加強攝影技術指導的創新
攝影藝術作為一項專業性較高的技術領域,對攝影人員有著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要求,否則難以實現攝影藝術的效果。各群眾文化組織要結合考核機制和監督方法加強攝影人員規范性指導工作,通過高水平的攝影指導推動攝影技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群眾文化組織還可以自發的聘請有影響力的專業人員為組織成員開展培訓班,或者以群眾性質組織攝影藝術比賽,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愛好人員參與到攝影活動中來,從而提升攝影藝術對人民群眾的影響力,充分發揮宣傳效果。從當前現狀來看,群眾文化組織比較欠缺攝影培訓的相關內容,僅有的培訓大多集中在官方教學角度,站在群眾立場上的較少,且培訓形式缺少創新和優化,難以滿足廣大群眾對攝影培訓的需要。
2.加強攝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
在群眾中普及攝影藝術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提升群眾對攝影技術的關注度,讓更多的人了解攝影技術對于攝影藝術的重要性,熟悉攝影的基本常識和特點,從而促進攝影藝術的發展。首先,專業攝影人員的培訓和指導是在群眾中普及攝影技術的重要方法,能夠激發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攝影這項藝術活動當中,從而構建一種規模化的群眾文化氛圍。其次,攝影技術的教學要充分認識到現代攝影基礎和傳統攝影理念的差別,在教學中合理提升群眾的個人素質,對參與進來的群眾掌握攝影知識、推動攝影藝術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攝影知識理論性較強,學員們學習的時候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應當鼓勵學員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自由的探索,促進其創新發展,提升攝影技術的群眾影響力。傳統的攝影技術對現代社會的應用價值有限,在攝影技術的教學中,應當將中心放在現代數碼攝影技術上,合理的融合傳統攝影技術與現代數碼攝影技術,讓學員們在了解攝影基本原理的同時,掌握現代數碼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保障理論與實踐的同步性,提升攝影技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同步性,推動攝影藝術普及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攝影藝術的進步也得到了很好的群眾基礎,手機產品的不斷更新使得攝影像素在幾年的時間中從原來的幾十萬發展到現在的上千萬,已經能夠充分滿足廣大群眾對攝影的需求。手機具有質量輕、體積小、攜帶方便的特點,能夠滿足群眾隨時隨地的拍攝需求。完善手機攝影培訓教學,能夠提升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推廣和普及。現如今手機上進行圖像處理的軟件非常多,很多軟件都能完成照片的后期處理工作,通過這些軟件的處理能夠提升照片的美觀程度,使攝影過程更加貼合群眾的心理,幫助攝影藝術實現在群眾中全面普及的目標。
3.采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現代攝影教學
在傳統的攝影藝術當中,對影像或照片進行后期處理是一項非常嚴格的工作,整個后期處理過程不僅需要采光調節、焦距調節等專業攝影技術,還要有確保沖洗操作安全的獨特處理環境。為了提升攝影藝術的普及性,應當注重在攝影教學中融入影像處理的相關知識,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如基礎設施設備的采購、數字暗房或影棚的搭建等。積極地推動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用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構建完整的教學信息系統,借助網絡平臺完成攝影教學,從攝影問題出發,條件允許時結合群眾的疑惑實時調整教學內容,讓學員不斷強化自身的攝影能力和素質。在教學時還應多利用多媒體技術完成教學,用直觀的、形象的形式高效率的完成攝影教學,讓學員們體會到攝影技巧和知識對攝影效果的影響,推動其在群眾文化中普及。
三、結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能夠充分意識到攝影藝術對群眾文化生活的作用,通過促進攝影藝術的發展能夠有效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在群眾文化中普及攝影藝術,是我國群眾文化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頌.關于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J].中國民族博覽,2018(09):49-50.
[2]高夢遙.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探討[J].大眾文藝,2017(20):18-19.
[3]李衛芳.淺談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J].群文天地,2012(18):31.
[4]林英申.淺談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05):158.
[5]張燕方.淺談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