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紀芹 李梅
摘? 要:移動互聯網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之一,不斷被廣泛應用于在教育領域。移動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學習者所接受,如何考評移動學習的學習效果也成為越來越突出的問題。本文以移動學習模式為基礎,根據開放教育教學特點,研究、設計多項指標,構建多層次融合遞進學習效果評價體系。
關鍵詞:移動學習;學習效果評價;構建
1 引言
移動互聯網將移動通信和網絡合二為一,為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當前,移動終端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越來越能夠滿足人們個性化的需求。在教育層面,我們基于移動互聯網進行一定程度的教學研究,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利用移動互聯網這一平臺,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構筑更加高效率的學習模式。利用移動互聯網,學生盡可以使用各種移動客戶端,來進行學習資料的查閱,并與老師同學進行一定程度的交流,從而更加鞏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和豐富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學習水平、知識結構以及興趣特長等來進行學習方法的選擇。移動互聯網的學習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學生的自主決定能力獲得提升,從而更有利于他們今后人生的發展。移動學習模式的優點毋庸置疑,它逐步成為傳統學習模式的補充和延展,然而如何來評價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學習的學習效果,如何客觀的測評學生利用移動互聯網參與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能力,如何判定移動學習模式的有效程度,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加以研究。本文以移動學習模式為基礎,構建多層次融合遞進學習效果評價體系。
2 多層次融合遞進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多層次融合遞進學習效果評價體系是針對移動學習方式所設計的,是通過移動學習終端有效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將記錄信息收集,按照預先設置比例整理出考評結果,用于評定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課程評價體系。
2.1 多層次融合遞進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內容
多層次融合遞進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包括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結果層四個層次,每一層次中包括兩類指標,每類指標又包括若干項分指標。每項分指標記錄著學習者參與學習過程的各種學習行為,作為系統考評的依據。通過分指標采集的數據匯總后按系統預先設置的比例計算出數值,作為對學習者的考評結果。考評結果還可以按照系統設置的檔次進行分類,對學習者提出繼續學習的建議。在上述體系構建中,并沒有提及四個層次指標所占比例及最終結果分類,主要是考慮到體系所應有于不同專業不同課程時,需根據具體課程性質、課程內容進行劃分,使其跟貼近于實際教學,更適合于課程設置的要求。
多層次融合遞進學習評價體系是針對移動學習方式所設計的,能夠通過移動學習終端有效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指導學習者按進度參與學習過程,有效實施學習計劃,達成預計的學習效果。
2.2 多層次融合遞進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指標設計
2.2.1 反應層評價指標的設計
反應層指標是學習者參與學習過程的情況記錄,體現的是學習者的學習態度。記錄學習者參與學習過程的指標有很多,比如,反應瀏覽課程資源情況的指標:課程資源下載次數,點擊次數,閱讀次數等,再比如,反應學習過程交互情況的指標:分享課程資源次數,參與討論次數,點贊次數等。不論選取哪些項指標,反應層指標所代表的都是學習者在移動學習過程中各種學習行為的客觀反應。
2.2.2 學習層評價指標的設計
學習層評價指標所反映的是學習者掌握知識的情況,是體現學習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內容在范圍上的獲取情況,在理論上的領會情況。在學習層評價指標的設計上既要有對學習者所學知識廣度上的考察,也要有對學習者所學知識深度上的考察,而這一層次指標多是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指標設計上更加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參與各種交互學習,通過下載、提問、創作、解答等各種學習行為展現出來。
2.2.3 行為層評價指標的設計
行為層評價指標主要是反映學習者完成自己的學習過程后所體現的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行為改變,這一層次的評價需要通過一系列指標來間接衡量。這一層次的指標設計需要與學習者的實際工作、生活等相關指標來反應學習者的行為改善情況。
2.2.4 結果層評價指標的設計
結果層評價指標涉及到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這一層次的指標設計既要包涵課程成績的最后評定,也要囊括學習者獲取知識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等能力的考評。
2.3 學習效果評價體系指標之間的關系
2.3.1 不同層次指標之間融合交互
多層次評價體系是結合移動學習模式的特點,利用多層次多項指標追蹤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形成綜合性評價的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在評價體系中,不同層次的指標可以從同一種學習行為的不同角度進行選取,指標之間融合交互使用,通過一種學習行為可以反映出多項指標數值,既可以減少指標選取過程中的繁瑣復雜,又可以減少學習者為參與評價所采取的花樣繁多的學習行為,讓評價體系更加便于操作,讓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更加貼近于學習內容本身需要。
2.3.2 各層次評價內容逐級遞進
本課題所構建的評價體系包括四個層次: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結果層,每一層次都包含多項指標,每項指標都通過對學習者的行為記錄進行采集,最終形成評價結果。四個層次所反映的評價內容各有側重,但并不是相互獨立,互不相容的。四個層次不僅在指標選取上有交互融合的情況,在評價內容上也體現著從點到面、由淺到深逐級遞進的評價過程。對于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結果層所評價內容是逐級遞進的,四個層次形成了點面結合、深淺適度、知識能力并重的評價體系。
多層次融合遞進學習效果評價體系是針對移動學習方式所設計的,能夠通過移動學習終端有效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指導學習者按進度參與學習過程,有效實施學習計劃,達成預計的學習效果。通過將多層次融合遞進移動學習效果評價體系應用于課程實際教學,使得學生更加注重實施完整的學習過程,日趨將學習養成一種日常習慣,培養自身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柴艷妹,李珍珍.國內網絡學習評價研究的可視化分析:現狀、熱點與前沿[J].現代教育科學,2016(7).
[2]邢有琨.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評價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
[3]付超群.國外外語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7).
作者簡介:嚴紀芹(1972-),女,山東省莒南縣人,碩士,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學習效果評價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
李梅(1973年-),女,陜西省岐山縣人,碩士,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移動學習模式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