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巍 王婭珊
【摘 要】目的:探究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的心理特征與護理要點。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62例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醫護人員運用觀察、溝通等多種護理方式,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探析護理過程中的要點。結果:護理前62例患者中10例自理能力獲得提升,護理后62例患者中42例自理能力獲得提升,護理后的效果明顯優于護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精神疾病患者的護理過程具有較大的特殊性,護士應具有高度的耐心與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此類病人的身心發展狀況進行全面觀察,當其出現特殊情況的時候,便應及時給予關懷,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發生變化。
【關鍵詞】精神發育遲滯;精神障礙;心理特征;護理要點
【中圖分類號】 R248.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38-02
引言: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的智商較低,心理與生理較常人具有較大的偏差。因此,護士應改變傳統的溝通方法,運用新型的溝通方式與其交流,從而促進患者身心狀況的不斷轉變,心情較為舒暢,出院時間被提前,意識到美好生活的重要性。現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62例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62例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齡(20-53)歲,平均年齡為(31.4±2.6)歲。
1.2 方法 護理人員應具有親切的態度,時刻面帶微笑,使病人感受到護士的溫暖,二者達成良好的相處關系,同時,護理人員需知曉患者的情緒變化情況,分析出病人精神疾病出現的原因,進行有效的護理。并且護士需對患者的生活習慣實行全面監督,如使病人定時剪發、換衣、洗漱,使其掌握良好的飲食習慣,具有合適的飲食用量,減少暴飲暴食、絕食現象的出現。此外,病人應注重合適的飲水用量,飲食應具有均衡性的特點,合理的攝取到各種營養,并應具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白天進行適量運動,晚間應具有良好的睡眠時間,具有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達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質量發生變化。并且護士需使病人參與各種有意義的娛樂活動,如進行拍手等活動,培養病人間形成互相合作的精神,具有團結一致的理念,共同取解決一個問題。
1.3 判斷標準 對護理前后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的自理能力提升人數進行對比,如果自理能力提升人數較多,則表明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在獲得數據的基礎上,運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并運用x2進行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分析可知,護理后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自理能力提升人數較護理前顯著增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的精神狀況較為不穩定,容易出現暴躁的情緒,在嚴重的情況下,更會出現惡性傷人的事件,此種現狀應獲得人們的高度重視。同時,一些患者的性格較為孤僻,不愿與任何人進行交流,并會產生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形,部分病人還會出現偏激的行為,用各種物品砸傷自己,如運用椅子砸傷自己的頭部,拔自身的頭發。患者在長期處于孤僻模式下的時候,便會對各種社交活動失去興趣,從而孤僻癥狀便會十分嚴重,會產生抑郁的情緒[1]。此外,一些患者存在生理缺陷,從不提出任何的護理要求,在不提出護理要求的基礎上,便會使護理人員不知曉其具體的護理需求,精神疾病便會愈發嚴重。同時,一些病人的目光較為呆滯,在其他病友與其溝通的過程中,目光不會產生任何反應,會用異樣的眼光盯住他人。運用物品傷害自己是最嚴重的事件,患者在傷害自己的時候,內心會具有強烈的快感,在拔除自身頭發的過程中,內心便會產生較大的愉悅性。此種現象應獲得醫護人員的認真看待,對此類患者實施積極護理,如果不進行合理的護理,便有可能使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護士在對每一名患者的身心狀況進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便能形成差異性的護理方案,促進患者心情的不斷轉變,達到較好的護理效果。護理人員應對每一名患者進行細致觀察,并與每一名病人進行溝通,在知曉其具體病因的情況下,便能對其實行有效的護理[2]。并且醫護人員應對每一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對有破壞傾向的病人實施全面觀察,從而減少患者損傷自身的程度,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認真的剖析。同時,良好的溝通方式在護理過程中尤為重要,護士應時刻觀察患者的行為動機,常規的溝通方法病人不能理解,患者不具有進行語言溝通交流的欲望。
護士在對患者的一言一行實施合理考量的過程中,便知曉其下一步的具體行為,進而在分析病人各種表情的情況下,便能給予患者大力的關懷,使病人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的溫暖,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便會逐步消除,與護士會具有良好的配合度。進而患者的生活質量便會獲得改善,心情較為良好,對生活充滿較多的自信。在護士以誠相待的過程中,便會使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獲得變化,作息時間發生改變,在病人進行簡單梳洗的過程中,會對自身的房間實施全面打掃,睡眠質量獲得提高,在不依仗他人的情況下,能夠對自身進行簡單護理,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生活質量獲得上升[3]。在本次分析中,62例患者中僅有2例死亡,60例病人的精神狀況發生好轉,表明其生活質量較為良好,生活習慣已經發生變化,與護士具有良好的相處氛圍。
綜上所述,精神疾病患者的護理過程具有較大的特殊性,護士應具有高度的耐心與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此類病人的身心發展狀況進行全面觀察,當其出現特殊情況的時候,便應及時給予關懷,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發生變化。
參考文獻
[1]鄭海燕.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的心理特征與護理要點[J].中國民康醫學,2016,22(12):1578-1579.
[2]孟凡云,趙彩霞,白劍文.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的康復護理[J].青島醫藥衛生,2016,38(2):150-151.
[3]羅欣.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C].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