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寧


【摘 要】目的:分析小兒肺炎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8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兒中選取123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于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行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兒依從性情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患兒總依從率為93.65%,高于對照組的75%,組間差異明顯,X2=8.1847,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短,t=13.2825、11.7527、9.9668、10.2639,P<0.05。結論:小兒肺炎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改善臨床癥狀。
【關鍵詞】小兒肺炎;常規護理;優質護理;肺功能;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248.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74-01
小兒肺炎起病較急,且病情發展迅速,嚴重情況下甚至會不可逆性損傷機體多個系統,對患兒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為了改善患兒預后,除了對其行積極治療外,采用科學護理模式加強護理配合也十分必要[2]。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改變,傳統常規護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優質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將患兒置于整個護理中心,確保為其提供優質化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3]。本研究在小兒肺炎護理中應用了該護理模式,獲得了理想的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2015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治療的肺炎患兒中選取123例,納入標準:①患兒家長知情同意;②確診為小兒肺炎;③在不同程度上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熱等癥狀。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②存在其他系統疾病;③其他肺部疾病。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患兒年齡8個月-5歲,平均年齡(2.85±1.18)歲,病程1d-6d,平均病程(3.85±1.05)d,共63例,男性43例,女性20例。對照組患兒年齡9個月-4歲,平均年齡(2.59±1.15)歲,病程2d-7d,平均病程(3.98±1.02)d,共60例,男性48例,女性12例。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可比性顯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在患兒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要對患兒家長加強健康宣教,對患兒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加強用藥護理、吸氧護理以及出院指導。于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行優質護理,措施如下:(1)體位護理:囑咐患兒保持臥床休息,對患兒的癥狀反應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現其出現嚴重憋喘現象,便要及時指導其取半臥位,將其頭部與上半身抬高,促使呼吸困難癥狀得到緩解。若患兒年齡較小,那么護理人員要指導患兒家長將患兒豎直抱起,對其后背進行輕輕拍打,確保呼吸道暢通;在患兒痰液較為黏稠的狀態下,則可對其行氧氣霧化吸入治療。(2)環境護理:為了確保患兒獲得優質化的護理服務,要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確保病房舒適、安靜;對探訪時間進行限制,防止干擾患兒休息,對交叉感染進行預防;對病房定時消毒與打掃,確保室內空氣流通,對濕度與溫度進行合理控制。(3)加強發熱護理:采用溫水擦浴、冰敷等物理方式來幫助患兒降低體溫,必要情況下,可嚴格遵照醫囑采用解熱藥物對患兒進行治療;囑咐患兒家長及時將潮濕的床單與患兒衣物更換,避免其感冒;當患兒體溫在39℃以上時,要謹防高熱驚厥現象出現。(4)加強飲食干預:囑咐患兒家長注意加強患兒營養,給予其含微量元素、維生素以及優質蛋白豐富的食物,嬰兒則主要行母乳喂養,注意患兒吮吸時的力度,防止將缺氧程度加重,出現嗆咳現象。(5)呼吸道護理:根據患兒實際情況,給予其合理吸氧,若患兒病情輕,則可不行吸氧治療,若患兒出現輕中度缺氧現象,則給予其低流量吸氧治療,將氧流量控制在1L-2L/min之間,若患兒出現重度缺氧現象,則給予其間斷性高流量吸氧治療,氧流量控制在4L-5L/min之間,避免患兒長時間吸氧,出現氧中毒現象。
1.3 ?觀察指標
依從性:總評分為100分,可將其評定為不依從(60分以下)、部分依從(60分-80分)、完全依從(80分-100分)3個標準[4]。總依從=部分依從+完全依從。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患兒依從性行卡方檢驗,以X2表示,臨床癥狀消失與住院時間均行t檢驗,以(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兒依從性觀察組患兒總依從率為93.65%,高于對照組的75%,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短,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肺炎屬于一種常見的兒科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為呼吸不暢、咳嗽以及發熱等,該疾病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5]。小兒呼吸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器官以及支氣管管路之間的間隙較小,再加上患兒軟骨難以發揮有效支撐作用,氣道分泌出來的粘液難以達到良好的氣道濕潤度,排痰能力弱,導致小兒肺炎治療難度較大。且多數患兒因年齡較小,治療依從性低下,極易出現哭鬧等不配合現象,這會對治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為此,本研究對兩組肺炎患兒均加強了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總依從率為93.65%,高于對照組的75%,X2=8.1847,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短,t=13.2825、11.7527、9.9668、10.2639,P<0.05,提示優質護理利于改善肺炎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治療依從性。究其原因,優質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充分強調護理過程中的人性化與舒適化,通過綜合心理護理、環境護理、體位護理、發熱護理以及呼吸道護理等各方面的護理內容,為患兒提供優質化的護理服務,促使其心理與生理不適感得到有效緩解,減輕其治療抵觸行為,提高治療配合度,推動康復進程,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改善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宋彬容.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護理效果分析[J]. 世界中醫藥, 2016, 16(06):1682-1683.
[2]金淑芹, 安曉紅, 郭冬梅,等. 個性化護理在小兒支氣管肺炎干預中的作用[J]. 護理研究, 2016, 30(4):479-481.
[3]吳玉貞.人性化護理干預在重癥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對照研究[J]. 中國醫藥導刊, 2016, 18(2):197-198.
[4]陳涓. 個性化護理措施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4):149-151.
[5]漆平, 王軼, 溫賢秀, 等. 優質護理模式降低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臨床研究[J]. 四川醫學, 2016, 37(3):3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