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卓鵬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對全髖關節置換術、骨折內固定術應用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治療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究。方法:選取2012年9月~2018年9月本院進行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盲選80例作為納入本次研究之中,常規組40例接受骨折內固定術治療,治療組40例患者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對常規組、治療組患者治療效果展開分析。結果:治療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其臥床時間短于常規組,術后三個月Ward三角部位骨密度明顯優于常規組,治療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其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治療優良率明顯優于常規組,并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結果對比出現顯著差異(P<0.05)。結論: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可有效的促進患者恢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骨折內固定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36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79-01
股骨頸骨折在醫院之中屬于常見疾病,主要是發生在老年人群體之中,且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患者需接受相應的手術進行治療[1-2]。本文選取2012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80例納入本次研究,對全髖關節置換術、骨折內固定術應用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治療產生的影響進行探究,研究如下文詳述:
1 研究資料
1.1 患者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8年9月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盲選80例納入本次研究之中,按照治療時間先后順序進行例數納入。常規組男女之比為23:17,平均年齡為(71.64±1.29)歲。治療組男女之比為19:21,平均年齡為(72.05±1.07)歲。患者均出現疼痛、畸形、功能障礙等癥狀,患者經過了臨床檢查,被確診為股骨頸骨折。患者和家屬在了解治療方案的基礎之上,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之中治療組和常規組進行資料展開分析,結果在分析和對比之中并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
1.2 方法 常規組40例接受骨折內固定術治療,患者接受腰硬聯合麻醉,指導患者選擇舒適的仰臥位,將患側墊高,在C型壁透視之下幫助患者將骨折端復位,之后應用C型壁透視保障復位正確,于髖部做切口,應用三枚克氏針釘入,應用空心螺釘進行固定,之后再應用C型壁透視確定螺釘位置是否準確,之后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最后縫合。治療組40例患者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患者接受腰硬聯合麻醉,制定患者取舒適的仰側臥位,于髖關節后做切口,將關節囊切開,髖關節暴露,截取出股骨頭,可見血液滲出,選擇合適患者的股骨頭假體、髖臼假體置入,幫助患者恢復其髖關節功能、結構,檢查其髖關節是否可正常活動,并應用生理鹽水進行創口的沖洗,之后進行切口的縫合。
1.3 療效觀察 患者治療之后骨折正常愈合,并未出現畸形,經過X線檢查對位和對線顯示良好,患者的關節活動正常,則為良優;患者治療之后骨折部位愈合正常,出現輕微的偏倚,關節活動正常,則為良。若患者治療之后上述所述均不符合,則為差。
1.4 統計學研究 數據主要是應用PPSS22.0軟件對數據展開統計,計數資料多是經過(n%)進行數據表述,計量資料多是經(x±s)對結果展開相應的表述,檢驗水準多是應用P<0.05對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若符合P小于0.05,本次的研究結果具有相應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征分析 治療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其臥床時間、后三個月Ward三角部位骨密度、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結果對比出現顯著差異(P<0.05)。
組別臥床時間(d)三個月Ward三角部位骨密度(SD)手術時間(min)手術出血量(ml)治療組11.83±1.240.967±0.02256.23±5.70113.98±15.36常規組23.06±1.640.635±0.01271.22±8.59185.83±13.50T8.0746.6388.82511.389P0.0010.0010.0010.001
2.2 兩組患者優良率分析和對比 治療組患者治療優共14例,良共13例,差各為13例,優良率為67.5%;常規組患者治療優共21例,良共15例,差為4例,優良率為90.0%;常規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其治療優良率明顯優于治療組,組間結果對比出現顯著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感染共2例,1例愈合發生率為5.0%;常規組患者愈感染共4例,血栓共2例,髖關節脫臼共4例,發生率為25.0%;治療組并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結果對比出現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股骨頸骨折屬于常見疾病,其中中老年患者為主要的發病群體。近些年來,老年股骨頸骨折例數不斷增多,加上患者個人的機體功能以及臟器系統功能逐漸出現衰退,難以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3]。骨折內固定術在臨床之中是常用治療方式,該治療出血量少,不會出現嚴重創傷,但是該治療方式需要患者花費很長的時間才可保障傷口完全愈合,且會導致其股骨頭出現壞死,嚴重會出現內固定松動。髖關節置換術在臨床之中廣泛應用,不會出現嚴重創傷、股骨頭壞死,術后可進行功能訓練、負重訓練,可促進在短時間之內康復,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4-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其臥床時間短于常規組,術后三個月Ward三角部位骨密度明顯優于常規組,治療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其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明顯少于常規組,治療優良率明顯優于常規組,并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結果對比出現顯著差異(P<0.05)。
概而言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可有效的促進患者恢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羅斌,蔣浩.骨折內固定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21):110-111.
[2]馮康.骨折內固定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中外醫療,2018,37(13):62-64.
[3]楊慎璽.觀察老年股骨頸骨折行骨折內固定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臨床療效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1):17830-17831.
[4]宋建康.髖關節置換術與骨折內固定術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療效及Harris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7):223-226.
[5]黃屾.髖關節置換術與骨折內固定術治療新鮮移位的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對比[J].創傷外科雜志,2016,18(04):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