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國內經濟水平已經有較大幅度提升,城市居民對環境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環保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仍然有所欠缺。為更好的提高農村小學環保教育的實際效果,筆者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從環保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開展環保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 環保 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以科學課為載體,對農村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實踐探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8]PLG259)。
【中圖分類號】G62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17-02
在國內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國內經濟發展已經不再依賴于破壞環境獲取資源的模式,而隨著生態的持續惡化,已經出現了不少的環境問題,為此有必要做好環保工作。而環保工作的開展需要環保意識先行,也需要后繼有人,故應該重視基礎教育階段環保的教育工作。教育者應該充分理解環保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做好環保教育工作,以全面提高環保教育質量。
1.小學環保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人類居住環境的逐漸惡化,環保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全球變暖、臭氧層被破壞、土地荒漠化、霧霾嚴重,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層出不窮,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健康。不僅城市的環境受到嚴重破壞,農村的生存環境也變得岌岌可危,如果再不加強環保教育,后果將不可想象。我們反思一下,相比于城市的污染來說,農村工業污染并不是那么嚴重,汽車排放也并不是那么重要,為何農村環境也會變得十分惡劣。這是主要是因為農村地區的人們缺乏環保意識,沒有從小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1]。另外,就農村當下的環境問題來看,存在嚴重的亂扔垃圾問題,且河流枯竭,原本的青山綠水已經不見,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多年養成的陋習,農村的環境長時間沒有得到改善。而目前環境問題正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和未來全球化的重大課題之一,所以本文探討如何對農村小學進行環保教育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2.農村小學開展環保教育的有效策略
2.1巧用多媒體,加強課堂教育
環保教育首先要從課堂教學入手,切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環保意識,要在課堂上強調環保的重要性,把環保教育加入德智體美勞的素質教育中去。讓同學們了解到,環保也是一種品質,一個人的品質和成績一樣重要。考慮到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知識面狹窄的問題,可合理利用多媒體,播放具象的視頻,讓學生更為充分的認知到環保的意義,創設更有利于環保教育的氛圍。可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環保類的公益片或者不保護環境造成的災難性電影,如《2012》,《世界末日》等,讓學生了解到環境破壞的后果[2]。促使學生樹立起如果現在不立即重視環保,一旦我們的生存環境被破壞,海嘯將席卷我們,風暴將吞噬我們,狂風將破壞房屋等概念,使其充分了解到環保的價值,培養學生環保的理念。在課堂氛圍創設后,則可立足于當下,講述農村中可力所能及的環保小事,并鼓勵學生參與到環境保護過程中,為農村環境的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2.2活用農村資源,開展課外教育
農村資源豐富,有著較多的環境保護素材,且貼近與學生生活,故在教育上,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環保教育。就土地資源來看,農村擁有很多的農田,老師們可以帶同學們去田間進行參觀教育,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種植收割農作物的喜悅和辛苦,感受大自然給的饋贈,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在此基礎上,可提出如果我們不懂得尊重和感恩自然,無止境地去破壞環境,那么農作物如何茁壯地成長,我們人類就會面臨巨大的饑荒危機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親自感受,獨立思考環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也可利用農村的飼養場,讓同學們親自為動物投食,讓他們變得更有愛心,使其了解到動物和人類同住一個地球,我們不可以對動物們肆意殺害,有責任、有義務去保護人類和動物賴以生存的地球。在參觀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強調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和人類是平等的,地球不僅僅是我們的家園,也是動物、植物、所有生物的家園,我們不可以自私地將地球變成我們獲利的工具等思想[3]。另外,也可以對環保教育的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如可講述如何合理利用動物的糞便使之變成肥料,變廢為寶,并告訴同學們不經處理的動物糞便如果流入江河,是會污染環境的,以此在培養學生合理利用資源意識,促使學生形成變廢為寶的思維,提高其生活中各項物品的應用價值。
2.3舉辦校內競賽,建立獎懲機制
為促使學生將環保立足于實際,增強其對環保知識的了解,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環保教育形式,切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校可以舉辦環保創意大賽,比如班級間舉辦環保黑板報比賽,也可以舉辦環保手抄報大賽,或者環保創意手工小制作比賽,環保演講比賽,環保征文大賽等等活動,提高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和參與積極性。利用趣味性比賽,讓學生了解到更多關于環保的知識。為調動學生環保競賽的參與熱情,也需要做好激勵工作,可從人力資本角度入手,進行精神與物質雙重激勵。在精神激勵上,可以頒發獎狀的方式,在物質獎勵方面,則可設置一些環保材料制作成的獎品,緊扣環保主題。另外,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環保行為的監督工作。學校可以設置每月環保標兵,采用加減分方法,派出每天的值日生,如果發現有人隨意踐踏草坪亂丟垃圾等,就要對該生進行減分批評。如果有人將地上的垃圾撿起并丟進垃圾桶,給小樹澆水等等優秀的環保行為,則可加分,并進行表揚,以加減分鼓勵、督促同學們開展環保行為,并培養其競爭意識。
2.4家校生聯合,構建良性循環
教育者應該充分利用家長會的機會,提高學生家長的環保意識,增強其對學校環保教育的支持度,并參與到協同教育中。在課堂環保知識教學后,可鼓勵學生將課堂上老師傳授的知識,回去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并通過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促使其父母重視環境問題。而在孩子加強環保知識學習后,也可通過為家長及時推送環保知識,促使家長可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在家開展對孩子的環保教育,進而通過家長、學校以及學生三者的協同教育,提高環保教育質量。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學校也需要做好環保活動的組織,促使家長、老師以及學生三者共同參與到環保實踐過程中。可充分利用環保節日,如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等,舉辦相應的活動。植樹節,可組織家長、老師以及學生種樹,并通過教育讓學生們了解到樹木對于人類的意義,使其對樹木吸收二氧化碳輸出新鮮的空氣,遮陰避暑,防止土地荒漠化等作用有一個充分的認知,而在世界無煙日,我們可以讓學生告訴吸煙的父親,吸煙的壞處,盡量不要吸煙,進而通過環保實踐進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環保教育意義重大。在農村小學環保教育的過程中,要重點提高農村小學的環境保護意識,促使將保護環境當成自己的一種習慣。同時需要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農村既有資源以及家長資源等,發揮出多方協同作用,以此全面提高環保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并通過實踐教育促使學生將環保踐行與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張素梅.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日常生活的環保意識[J].好家長, 2018(22).
[2]張國合.試論農村小學環保教育的途徑選擇[J].讀書文摘, 2017(3).
[3]陳超.淺談農村小學生環保習慣培養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8(7).
作者簡介:
祁太平(1968.6-),男,漢族,大學專科,甘肅靜寧人,靜寧縣甘溝鎮泰安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