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鋒
【摘要】科學記錄既是綜合實踐課程內容,也是活動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學記錄始終伴隨著孩子們整個實踐活動探究之中。本文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記錄的一些誤區進行簡要分析,在這個基礎上對如何使用好記錄進行研討,希望對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效果有所幫助。
【關鍵詞】綜合實踐 小學 實效 記錄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22-02
對于綜合實踐課,特別是校本化的綜合實踐課,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度很高,已經成為培養他們綜合素養的重要平臺。但是,有些教師由于對課程認知和對新教育理念把握不準確,把所開展的綜合實踐課帶入了一個誤區:過于強調了“玩”,教學過程雖然熱鬧,學生興趣雖然高漲,但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
導致當前存在教學效果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從綜合實踐記錄實踐應用方面展開研究,并提出一些科學的記錄策略,以使綜合實踐活動更有實效。
一、綜合實踐課程科學記錄的現狀
學生通過對實踐過程和實踐結果進行記錄,將所體驗到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而一些教師忽視了記錄技巧的指導,使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呈碎片化,且知識“保鮮期”也較短。
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沒有被有效利用起來的原因主要來自于教師。教師對記錄重視不夠,失控狀態,他們或許認為:只要學生完成了整個活動過程,就是掌握了知識,沒讓學生及時記下活動情況和個人體驗,因而就出現了如下一些現象。
一是形式主義。學生的記錄本是一個擺設,是教師應付學校檢查用的。每節課記錄的格式、內容,教師在教學中統一告訴學生,學生照搬照抄,不用思考。
二是缺乏指導。教師對學生記什么、怎么記、怎么用缺乏指導。學生們想記什么就記什么,想怎么記就怎么記。至于記錄是否正確、是否有用,教師不關心,學生也不在乎。
三是不夠嚴謹。學生在記錄中隨意寫,有時為了完成任務,干脆去編數據,編過程,不追求真實,不尊重科學。
四是評價無用。教師評價學生綜合實踐記錄,不看內容,只看表面。只要字跡清晰整齊,條目都有,就是一個“優”評,對學生沒有實質幫助。
二、科學記錄,讓綜合實踐活動更有實效
要想使綜合實踐記錄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就要引導學生科學記錄、科學掌握記錄技巧,不能只流于形式,走過場。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來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1.做有準備的記錄
學生在課前不清楚要學什么,拿著記錄本匆匆“上陣”,打的是無準備之仗,其記錄也只能停留在對“現象”的再現上。因而,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之前,教師就組織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前期準備,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為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如,“學校垃圾分類狀況的調查”。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調查活動之前,先安排學生通過網絡查找資料進行預習,知道記錄的方法、重點。使他們基本能夠認知物質的分類以及垃圾分類。如,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有害垃圾?什么是廚余垃圾?什么是其他垃圾?塑料、金屬、玻璃應放在哪一類?等等。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再進行點撥,學生記錄時就不會出現雜亂無章的問題。
2.做有目的的記錄
在實踐活動中,強調學生自主探究、親身體驗,有時由于缺少教師指導,學生記錄了大量與實踐活動無關的內容,或漏掉了一些應該記錄的內容,使實踐效率大打折扣。
如,“電磁污染知多少”實踐活動,學生們記錄得很細致,但實踐之后,卻不能有效將體驗轉化為生活常識。有的學生將實踐中所接觸電器的所有細節都記錄下來:質量、形狀、顏色、材質、品牌等等。而這些與電磁輻射沒有關系,將這些記錄下來,反而影響了他們的判斷。因而,教師應指導學生只記錄電器名稱功率大小、實驗數據等有關內容,使記錄的內容與教學的目的相一致。
3.做真實的記錄
由于教師不重視記錄本,學生有時為了完成記錄任務而編造“合理”的實踐現象。這不僅不利于他們正確的學習知識,而且養成了不尊重科學的壞習慣,這就更可怕了。
如,“我是種植小能手” 的探究活動,教師讓學生觀察植物如何生長,學生于是自己在家“種”豆芽,由于豆芽種子的問題,也可能由于其他的問題,有些學生的“豆芽”并沒有順利生長。而他們的記錄本上,卻是茁壯生長!顯然是抄襲了同學。
又如,“杠桿稱的研究”,為了體驗杠桿原理,學生用紙卷成細桿,利用支點撬動較大的物體。有的學生紙卷制作得太粗糙,強度不夠。明明試驗失敗了,卻把其他同學的結果記錄到自己的本子上。
這些,無疑是失去了對科學的基本尊重。教師在這方面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必須真實記錄,鼓勵他們多次實驗直到成功,將失敗和成功都記錄下來,培養他們正確對待科學的態度。
4.做個性的記錄
新課程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綜合實踐課程更應該將這個理念體現出來。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研究、去記錄。而且,對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不足。有時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有時會出現錯別字,這顯然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
因而,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實踐,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因而,記錄語言不僅要做到精縮、嚴謹和簡練,也要考慮選擇學生喜歡的形式。因此,在記錄時,我們不要求學生必須用文字來表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用自己能看懂的圖畫、符號、表格、照片、標本等來替代,只要他們自己能清楚自己所記錄的內容就可以了。
例如,我讓學生完成或進行“從化流溪河今夕調查環保行”主題實踐活動。在調查流溪河沿途的污染情況時,學生邊觀察邊按順序記錄,有的學生仿照地圖畫了流溪河的地圖,就非常直觀,利于分析;有的學生在記錄中區分過去和今天,用左右箭頭表示,←表示過去,→表示現在,既有新意,又提高記錄的速度;還有的學生用√和×來表示河流污染的優劣,教師也應允許并鼓勵。
5.做有價值的評價
綜合實踐記錄不僅要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記錄,而且教師要認真對待學生的記錄。在評價學生記錄時,要認真閱讀并作出對學生學習有價值的評價。不能簡單地劃個對勾、寫個“優”“良”就完事,這樣的評價對學生沒有任何意義。
在評價學生記錄時,教師要給出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的評語。如,有的學生在環保實踐中,記錄了一些風景、地標等與實踐目標不相關的內容,教師就應給予指出,并給出記錄建議;每周學生自評、互評,選出精美的、內容豐富的記錄定期在班級展覽,在班的櫥窗欄貼一張“科學記錄比一比的評價表”,學生把老師獎勵的星星每次貼在評價表上。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科學記錄的興趣。
總之,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一要精心設計記錄單,善于指導記錄技巧,尊重學生記錄數據,整合學生科學記錄表,讓學生樂記、善記,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二應重視記錄的指導和應用。采取一些有效的指導方法,培養學生科學地記錄綜合實踐過程和結果,幫助他們正確習得知識并提升綜合能力,讓綜合實踐活動更加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朱長芳.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心得[J].科研,2017(4).
[2]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1.
[4]劉洪媛/劉溪.對指導小學生做好科學記錄的思考與實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