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不斷展開,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改革中的應用逐步普及,“網絡環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是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提及最多的教學方法,同時也給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現行的班級授課制和課堂教學將受到嚴重的挑戰,合作學習小組將成為最有效的基本教育活動形式。探究性學習是一種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學習方式,開展探究性學習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一、探究性學習的特點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學生在仿照科學研究的學習過程中,親自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精神、價值觀的教育,發展自己的個性。探究性學習關注的是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樣性,強調學生學會收集、分析、歸納、整理資料,學會處理反饋信息,更加注重研究過程,重視應用和個體的體驗及全員參與,以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為目標。
二、網絡對探究性學習的支持作用
1.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
探究性學習需要集約豐富的信息資源。大量的信息資訊是引起探究性學習的基本動力所在。在學習過程中,伴隨著情境性問題的產生與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需要了解各種不同的具體信息。這些信息不可能預先準備,甚至對學習者來說十分陌生,需要學習者通過各種途徑盡快搜尋到與解決問題相關的信息。
2.滿足交流與合作的需求
利用網絡提供的各種溝通、協作工具,學習者可以圍繞當前學習的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相互分享各自的想法,相互解疑、爭辯和評價,相互合作解決各種問題。這種交流合作可以豐富學者的理解,同時也會引發他們對各種理解的批判性評價。
三、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
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是學習者在基于網絡的環境下,通過大量的專題學習資源和協作交流工具,選擇和確定所要研究的課題,收集、整理、綜合有關資料去實現預先規定的任務目標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1.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的目標
(l)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即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科學嚴密、不折不撓的態度;
(4)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5)獲得關于社會的、自然的、生活的綜合知識。
2.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的過程
(1)提出問題
學生體驗問題情境,瀏覽相關資料,經過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并在教師的幫助下確定研究主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可以貫穿于學習活動始終自然地進行,不必刻意追求一開始問題就是由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提出的問題可以來自于學習者、教師、教材、網絡,或結合產生。問題并非深不可測,必須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從可靠的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進行解決。學生必須掌握解答問題的基本知識和步驟,這些知識與步驟必須便于檢索和利用,必須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教師在引導識別這些問題上起著關鍵的作用,熟練的教師能夠幫助學生研究的問題更為集中、深入。
(2)收集資料
學生就探究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并為完成此學習任務進行適當的組織分工。學生通過網絡搜索以及瀏覽光盤,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社會調查,開展實驗,獲取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評價問題的證據。
3.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的評價
探究性學習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表現。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從評價方式看,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這里需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通過評價使被評價者得到鼓勵與精神支持,使其充分發揮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積極性。
4.教師在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
在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成為學習的促進者、活動的組織者、情感的支持者,學習的參與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對于不同的學習者以及學習階段,教師的角色也會相應變化。
(1)學習的促進者
在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從“知識的提供者”變為“學習的促進者”,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反饋和引導,促進他們的交流和反思活動。他們要與學生展開深入的對話,以此來激發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在對話中,教師可能會向學生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也可能幫助他們形成假設,或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觀點。
(2)活動的組織者
作為探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教師的任務是保證整個探究學習順利地進行,保證學生在自主、愉快、安全的環境中探究學習。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探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的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四、探究性學習謹防誤區
一直以來,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上是接受式的,上課老師講學生聽,下課老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無需自己提出問題。按照這個模式,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立人格、有創造性的人才。鑒于這種情況,參照西方的經驗,近年來提出了“探究性學習”“探究性課程”等新概念,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發現、自主學習的天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與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享受到探索、發現、創造、成功的樂趣。然而,由于急于事功,有些地區和學校卻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出現了諸多完全背離探究性學習初衷、背離教學規律的傾向,值得我們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