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歡 蘇筱妍
江門市實驗小學創辦三十多年來,始終秉承“實驗性、先進性、示范性”的辦學宗旨,形成了“尊重個性、多元發展” 為核心的辦學理念。在該辦學理念的指引下,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理念為“全員參與,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共同營造和諧的校園心育環境”。此理念的核心是:一切為了讓每位學生健康成長。含義是:全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育人理念融合在學校管理、教育和教學活動當中,營造和諧的校園“心育”環境,夯實“心育”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完善軟、硬件設施,同時構建“心育”校本課程,開展多樣化的“心育”活動,為孩子打造“心靈港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人格完善和可持續發展,形成了“多彩教育,身心和諧”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
近年來,學校走內涵發展之路,積極打造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心育”文化。學校建立了心語室,共有6個功能區:傾心話語角讓學生敞開心菲;靜心放松屋為學生營造了輕松、舒適的環境;爽心快樂園是學生發泄不良情緒的好去處;開心訓練營是同學們游戲活動、溝通與交流、培養集體感情的場所;慧心閱覽角讓學生徜佯在知識的海洋;修心沙盤角讓他們進入如詩如夢的童話世界。心語室配置了完善的儀器設備、設施和教育資料,極具特色。
完善的師資隊伍,是實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學校現聘有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專職心理教師,而其余教師中,2人獲得省心理健康教育A級資格,25人先后獲得省心理健康教育B級證書,41人通過省心理健康教育C級培訓。
為充實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實驗小學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形成校長領導、專(兼)職心理教師和班主任為骨干、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定期組織全校教師參加省、市、區級的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業務培訓、學術研討與交流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每學期,實驗小學都邀請多位心理專家到校開展教師心靈成長工作坊,提升全體教師心理健康素養。每月的校內小團體教師“一期一會”沙盤心靈體驗活動,協助老師釋放壓力、更好地成長自我。
課程建設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特色的“心育”校本課程,為實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鋪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2006年起,實驗小學先后制定了多個心理健康規劃方案,每學期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并按計劃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工作和開展各項活動。
實驗小學圍繞愛校、遵紀等二十四項積極心理品質,為每學段設計出不同的培養重點,探索出以主題為板塊的系列課程體系,圍繞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等方面,于每年級開設四個板塊專題活動,關注積極行為訓練、情緒培養和人格塑造。
為了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實驗小學聯合各方力量,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合力作用,凸顯“家校聯動創合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有效結合。
通過家長會、沙龍、座談等方式,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向家長發放有關學習材料;推薦針對性較強的書籍;請專家或優秀家長介紹教育經驗。開展專題講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與孩子共成長。
開展親子團體心理活動和感恩親子實踐作業,增進親子關系。“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主題班會讓每一個家庭深受觸動,增進了父母與子女的溝通與理解。此外,感恩親子實踐作業系列活動的開展,為孩子、教師、家長搭建了互動交流的平臺,喚醒了孩子對愛的理解。和貧困山區學校開展“感恩心連心成長體驗營”,讓孩子獻上愛心的同時學習山區孩子頑強的意志。
學校創新家校溝通方式,開設網上家長學校,定期為家長發送“教子妙方”短信,聯合互動。學校先后創辦了《虹橋》《紫荊心語》兩份校報。學校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各班開設了家長與教師博客和網上家長學校,開通微信等聯動方式。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的與家長取得聯系,家長也可以隨時隨地取得教師的幫助,還可以欣賞教師的教育論文教育隨筆等,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