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堅
高中化學課程標注修訂組提出了五個新的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如何在平時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中落實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是每一個高中化學教師必須思考和實踐的首要任務。本文以“高三鹽類水解的原理及影響因素復習”為例,探究如何精心設疑,在高三復習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一、案例主題
本節課首先對鹽類水解的基礎知識進行快速梳理,然后進行三個重點問題的討論。先引導學生 自己推導出電離常數和水解常數的數學關系式,教師從水解原理的角度加以解釋,并據此通過計算解決三個經典問題。然后分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討論解釋越弱越水解和越稀越水解,并討論解釋等濃度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液的堿性強弱。最后以碳酸的一二級電離常數為切入點,通過計算碳酸氫根的水解常數,比較碳酸氫根的電離常數和水解常數,得出有關弱酸酸式根離子溶液酸堿性的一般規律。
二、教學設計


課堂小結:本節課推導了弱酸(弱堿)的電離常數與其對應離子水解常數的關系式:K ?a(K ?b)·K ?h= K ?w,應用公式定性理解及定量推導鹽類水解的影響因素(越弱、越熱、越稀越水解)和弱酸酸式根離子的電離程度與水解程度的比較。
三、教學反思
教學實施過程中,以弱酸(弱堿)的電離常數與其對應離子水解常數的關系式K ?a(K ?b)·K ?h=K ?w的推導和解釋為引領,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進行解釋和相應的定量計算,使學生對鹽類水解的規律及影響因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在此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利用新公式新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課堂情況看,本節課很好地體現教學設計思想并很好地完成了教學設計,學生對公式的推導和解釋以及后續討論的三個問題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探究的氣氛很濃厚,能緊跟老師上課的進程積極思考和計算。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學生對K ?a·K ?h==K ?w的推導和運用、水解的影響因素等重點知識掌握得很不錯,有效完成了本節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狀態表現良好,在復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高中化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