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芬
中考數學試卷滿分是120分,其中易、中、難的比例多數是721 。也就是說基礎題和中檔題占比接近85%,難題大約占15%。照這樣的標準計算:120×85%=102(分),這個數據說明中考數學試卷大約有102分是出自簡單題和中等題。所以在備考時,只要學生能熟練掌握雙基,學習方法科學,想跨越100分那也不是難事。
備考前,我利用一周時間通讀“新課程標準”和研究2014年初中畢業生數學學科學業考試大綱。它讓我理解了標準中的核心內容是: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這就點明了備考中須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考試大綱非常有必要,因為考試大綱指出了一些刪除的中考內容,讓學生減少學習負擔,并為明確目標奠定了后盾,也為教師設計練習指明了方向。
1.課前五分,關注缺漏。每一課的前5分鐘,我都安排學生進行小測,檢測內容設計5道題(其中填空題4道,解答題1道),時間限定5分鐘,要求全體學生獨立完成。剛開始的前兩周多數學生完成不了,但我還是堅持限時完成,采取激勵形式讓學生逐漸適應。5分鐘后請小組代表投影答案,其他小組評價。學生解決不了的,我再加以點評并進行方法指導。利用小測出現的問題,就為我的作業布置提供了最直接的方向。下課后,我必須尋找與此有關的習題作為今天的作業。作業要求是全批全改,對于出現問題的作業必須扣留,找學生一一輔導。這種查缺補漏的形式,讓學生少走了更多彎路。
2.揣摩例題,舉一反三。課外,我熟做近五年的廣東省數學中考試題,從中挑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解答題作為課堂上的例題。放手讓學生去獨立完成解答、去參與問題的解決。待學生完成后,先請一組代表說說解題思路,另一組代表投影解答過程,其余組代表負責評價。在這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對此題所運用的知識點以及對應的策略作小結,并適時加以變式,為學生實現目標提供二次機會。
3.精選習題,達標檢測。設計8道達標檢測題,其中填空題6道,解答題2道,限時15分鐘。在學生的做題過程中,我邊巡視邊批改學生已做的習題,及時讓學生自找癥結,自求解決方法。從中我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有針對性地點評習題。至于錯題,要求學生記錄到錯題本,方便復習。這一批改,既激勵了學生做題的積極性,又激起了他們與同學之間的競爭性,帶動了整節課的學習氛圍,提高了本課的教學效益。
4.重視小結,提煉學法。每一題的解決過程都必須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考綱要求去分析,去剖析,去小結,去提煉。從中悟出一些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使學生對題型的接觸和方法的解決不再陌生,不再難以入手。
5.收集錯題,糾題比拼。開學的第一天,我都要求每位學生建立一本錯題本,專門記錄平時作業、檢測等的錯誤。我也把平時學生們出現的錯題打印成一份試卷和相應的變式練習。每兩周舉行一次小組間的糾題比賽,比賽形式有找出錯誤、剖析錯誤、改正錯誤和變式訓練。用分數統計各小組一周的情況來考核哪些小組做得最好,并適當給予物質獎勵。這樣的糾題比賽便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加深錯題的印象,避免錯誤的歷史重演。
學生課前和達標檢測所出現的錯誤,為教師的作業布置提供了最直接的方向。課后,我在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淘寶,挑選出適合自己學生的,設置成與學生錯誤相關聯的習題或中考常見的綜合題。通過綜合題,學生不但積累了解題經驗,還開拓了解題思路,使自己更加能適應題型的不斷變化和掌握多種解題方法。
每周一次測驗,測驗模式和時間都按中考標準,要求當天批改完畢,并在當晚發回給學生自糾錯題,第二天進行試卷評講。評講前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自己的糾錯過程,小組中實在解決不了的做好標記,也可以請其他小組代表參與糾題。對于各種嚴重的錯誤,我在改卷時收集投影,目的是要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另外一些好的解題方法也要提倡借鑒,讓更多的學生從中獲取不同程度的收獲。
此外,還要設立門診,加強輔導;提高速度,力求準確;強調規范,防止疏漏。
中考數學總復習是完成初中三年教學任務之后的一個系統、完善、深化所學內容的紐帶環節。總之,中考復習要以科任老師為主,又不能全依賴學校的整體復習,有目的、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訓練基礎題和中等題,做到以上點滴滲透,那么學生在中考數學中跨越100分是不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