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湘
《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指出“環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學生全面看待環境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環境素養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見環境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在全國各中小學開展了很多環境教育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普及了保護環境知識和提高了保護環境意識,但是很多注重環境知識的傳授,不具有地區環境和本校學生學習特征的的針對性,忽略了培養學生參與環境教育實踐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端募靖拧肥顷P于生態環境教育的校本教材,以我們的家鄉特有的野生動植物、實地等為內容,通過學校樓頂環境教育科普基地為實踐基地,引導學生觀察、親手實踐等體驗性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發現環境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對策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和社會責任感。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組
學校教學處牽頭,初中生物地理、綜合實踐科組老師參與撰寫,各負其責,各盡所能。在人力、物力、經費、信息、時間方面提供保障與支持,協調與課程開發的各項工作,保證校本環境教育課程的開發順利進行。
2.《四季耕耘》校本課程內容
本書分為四章,以四季氣候變化為主線設計教材內容。第一章“生命的萌動——春季篇”開頭,通過讓學生和家長組織教育科普基地春游活動、探究環境教育科普基地土壤種類和親子播種活動,讓學生探尋到春天的節氣和清楚播種的過程,感悟春天的內在意蘊,體味生命成長的喜悅和生命的力量。
第二章“成長的美麗——夏季篇”,這章通過親子種菜活動、調查源遠的農耕文化和插花藝術比賽,讓學生感受夏季生命成長的美麗和農耕文化的發展。而插花藝術可以為實際生活所利用,培養學生美育和體現生活美。
第三章“成熟的韻味——秋季篇”,該章是收獲內容。本章通過設計探究教育科普基地噴灌系統和水果沙拉的制作,讓學生知道秋季氣躁條件下,水分對植物生長的意義,科技噴灌系統既滿足植物對水分的需要又節約避免多余水的浪費。金秋收獲季節,各類瓜果玲瑯滿目,制做水果沙拉除了提高美好的味覺還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
第四章“希望的孕育——冬季篇”,通過幫助蔬菜過冬和“未來農業”科幻畫比賽活動,讓學生知道陽光、適宜的溫度對植物的生長是非常重要的。參加國四季活動后,讓學生總結性地描繪理想的農業生產,對未來的展望和憧憬。
3.《四季耕耘》課程的開發反思
本校本課程利用學校教學樓頂的科普環境教育示范基地,根據四季鮮明氣候設置不同的探究活動,且各類探究活動自己回家以后也可以繼續延續,利用學生自己身邊的事物,貼近學生生活并且具有實用性,充分體現了區域性、地方特色和系統性。但是該課程并未能與其他學校實現資源共享,樓頂環境教育基地地方是非常有限制的,這樣限制了環境教育上課場所從而限制了上課的內容。如能與附近學校實現資源共享,取長補短,這樣的話開發的校本課程能更好的實現所需目標。
1.《四季耕耘》校本課程的實施途徑
《四季耕耘》校本課程實施途徑有環境熏陶法、實驗操作法、調查法、實踐法、競賽法。環境熏陶法就是讓學生和家長親自走入“四季耕耘”環境教育科普基地,感受和接近大自然的魅力。讓學生參與植物的水培和探究科普基地土壤的種類屬于實驗操作法,培養學生的設計實驗和小組合作能力。建立玻璃溫室幫助植物過冬、播種種菜活動是實踐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調查農耕文化和科普基地噴灌系統通過調查法實現,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通過插花藝術和科幻畫比賽,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思維的發散性。
2.《四季耕耘》校本課程的實施反思
《四季耕耘》校本課程雖然開展多種活動,收集一些信息讓學生集體參與,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和愿意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但是實施評價方式和主體過于單一。
作為校本課程的評價,可以著重于過程性評價、多元評價和質性評價,突出校本課程的活動性和實踐性,強調在活動中實行環境教育,因此過程性評價是促進學生積極投入環?;顒拥闹匾侄危ㄟ^過程性評價教師可以不斷指導學生已達到課程目標。
評價的主體可以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學生、老師或者家長,也可以是涉及環境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員。評價的內容不僅可以涉及知識,還可以有小論文、調查報告、模擬游戲、手抄報、思維導圖等。
通過這些形式,教師可以評定學生環保認知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等方面的水平,促進學生智能的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