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
【摘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關鍵,是一種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隨著高中閱讀教學模式與觀念的不斷更新、轉換,閱讀教學也在不斷完善。在“大語文觀”的視域之下,探究“大閱讀”的教學模式與手段,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與意義。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大語文觀”視域下“大閱讀”教學模式與手段進行了強化思考,僅供參考。
【關鍵詞】“大語文觀”視域;“大閱讀”教學;強化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感知世界、拓展視野、增長知識的重要模式。在“大語文觀”的視域之下,教師要明確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效率與質量的重要性。要分析“大語文觀”的特征與要求,明確“大閱讀”的目的與本質,梳理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探究合理的閱讀教學模式,強化思考,深入分析,探究合理的、科學的教學模式與手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一、“大語文觀”教學理念
“大語文觀”在本質上來說,就是創新教學模式、更顯教學理念的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教學理念。將教學融入生活中,通過耳濡目染,強化渲染,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在“大語文觀”視域下,教師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探究合理的教學模式,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將知識與生活系統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大閱讀”是一種在“大語文觀”觀念之下的教學模式,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拓展,認知世界、了解世界,進而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教師在“大語文觀”背景下進行“大閱讀”,要以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深化閱讀教學,傳承文化、發揚傳統,讓學生透過閱讀,挖掘 歷史,感悟精神,在閱讀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同時,要累積生活經驗,在閱讀中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最后,就是情感體驗。在高中時期,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寄托情感、豐富情感內涵,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加強對生活的感悟與認知。
二、“大語文觀”視域下“大閱讀”教學路徑
(一)提升教師素質能力,樹立“大語文觀”閱讀教學觀
教師自身的素質能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在“大語文觀”之下,教師要想真正做到“大閱讀”,就要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認真閱讀、探究現代教學改革的理論與知識,深入研究在教學目標中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在科學的指導觀念下強化學習,指導閱讀教學,通過理論武裝教學實踐,體現教師教學價值。教師在“大語文觀”視域下,要具有高屋建瓴的教學視野,要不斷吸收、整合各種教學模式,要對高中階段的課程系統進行分析,基于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拓展事業,分析教學改革要求,深化閱讀教學,真正提升高中閱讀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二)基于“大語文觀”視域,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基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推薦一些書籍,鼓勵學生探討、研究。雖然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但是教師基于“大語文觀”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深入閱讀,挖掘閱讀的魅力,融入其中,這樣才可以真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成長。教師在教學中要基于“大語文觀”視域引導,要轉變教學觀念,鼓勵學生,肯定學生不同的看法與觀點,通過網絡、大數據等方式與閱讀教學有效融合,讓學生在新穎、趣味的環境中進行閱讀學習,這樣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雷雨》的閱讀中,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分析不同的人物特征,了解不同的人物表象之下的含義與價值,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深入分析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在三十年中的恩怨;鼓勵學生閱讀完整版的《雷雨》,對節選的內容進行分析,學生在閱讀中自然就會了解到偽善的資本家周樸園,具有新思想的單純少年周沖,感受到在冷漠的家庭中瘋狂的蘩漪,想要逃離生活的周萍,封建禮教受害者的魯媽,單純的四鳳,受壓迫的魯大海,等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知,對一個或者幾個人物進行深入分析,在了解家庭矛盾的基礎之上,分析封建家庭腐朽頑固思想,了解深層次的封建社會與時代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探究,基于“大語文觀”合理地設置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感悟與思考,在思考探究中成長。同時,在“大語文觀”視域之下,教師要轉變溝通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于教師引導與語言要求較為嚴格。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強化引導,鼓勵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各種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探究不同的答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良性溝通,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鼓勵,進而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
(三)基于“大語文觀”,拓展閱讀教育
“大語文觀”視域下的“大閱讀”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較為關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的模板與要求系統開展,綜合學生的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推薦合適的文學作品。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各種閱讀活動,通過辯論、比賽等方式強化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發掘,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所在,自然就會自主閱讀。例如,在《物種起源》的閱讀中,教師就要鼓勵學生自己收集整理現代科技的發展與物種進化的相關知識等內容。引導學生探討“基因編輯”以及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讓學生討論“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這一熱點事件,學生在探究 、討論過程中各種思想、觀點與理論在不斷碰撞,就會獲得不同的感悟,這種感悟通過“啃書本”是無法獲得的,這對于學生的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念、世界觀念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
(四)整合“大閱讀”觀念,拓展閱讀模式
基于“大語文觀”視域下的高中閱讀教學,要深入挖掘內在的知識,重視文章的內涵,讓學生自己探究分析,感受文章內容。高中學生思維模式較為成熟,對于不同的事物有著自己的看法,有著自己的觀點以及明確的喜好,教師就可以基于學生的特征合理分析,鼓勵學生閱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組織開展各種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入挖掘蘊含在文章中內在的知識,提出不同的觀點,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知識。對此,教師可以設置微信公眾號,定期向學生推送不同題材、內容的文章,可以推薦散文、小說等,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投稿,通過設置小組,學生自己經營公眾號,就會自主閱讀、點評,梳理各種書籍,在對不同的題材、內容的書籍進行整理過程中,就會獲得自己的感悟。
三、結語
可以說,“大語文觀”視域下的“大閱讀”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符合教育發展的一種教學觀念。在“大語文觀”視域下,教師要想進行“大閱讀”教學,就要基于閱讀教學目的與要求,在教學改革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力,要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閱讀思考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徐硯.理念·結構·遷移——大語文觀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思考[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7(1).
[2]李曉.大語文觀下的語文教學管理[J].知識文庫,2016(4).
[3]高永正.樹立大語文觀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J].新課程(下),2016(6).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