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軍
摘要:在二十一世紀,隨著技術的變革與社會的發展,審計行業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而在技術變革方面,近年來最為突出的就是大數據技術的興起與發展。本文分析了審計人員運用大數據技術的主要驅動因素,正是這些因素將決定審計人員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以及決定審計人員將如何使用大數據技術。
關鍵詞:審計 大數據 ERP 審計準則
一、引言
(一)大數據的特點
雖然有多種方式來定義術語“大數據”,其基本含義都有關其龐大的規模。除了“大”體積,其他大數據的特征包括速度,品種和真實性。指的是各種不同類型的數據源,如GPS、博客、視頻流、網站流量、音頻文件等不同來源、格式的數據源。
(二)大數據對審計的影響
現今,審計行業需要考慮在審計工作中怎樣使用大數據,需要投資于最新的數據分析工具與否,以根據企業賬簿和記錄建立和擴展出一種挖掘能力。即使分析技術已經變得成熟,但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和監管機構和資本市場多責難的質量問題,所有這些因素都迫使外部審計人員利用大量的數據來尋求解決方案。
二、審計師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驅動因素
(一)動因一:ERP的廣泛使用
1.ERP系統對于企業管理的優勢。ERP系統是為了使決策者能對企業的運行情況有實時了解,從而以此做出正確的決策,而收集各種類型的巨量信息,并及時的處理、統計和分析信息。通過實施ERP改進企業內部的流程,不僅可以優化企業結構,降低成本和庫存,而且可以減少管理層次,提高效率從各個層面共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2.ERP系統對審計工作的影響。第一,審計內容增加和范圍擴大。由于交易過程和交易信息受電子傳輸的影響,大大降低了過程和信息的直觀性,所以數據的關聯性變得更強。審計人員需追本溯源,測評ERP系統的各項功能運行狀況,且須擴大審計范圍。
第二,審計軌跡無紙化。ERP系統下傳統的會計處理中的文字記錄不再完整,審計線索不再明晰,業務記錄全面依賴電子系統,這就導致無論是順查還是逆查,審計調查取證的難度都有所增加。
第三,降低了審計線索的追溯性。ERP系統中,憑證的生成依照計算機程序,而計算機程序是人工編程的,因此如果程序人為的有所變動,可能不會被審計師發現,企業作假的方式可能增多,這降低了審計線索的追溯性,增加了審計的難度。
3.ERP給審計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改變。數據多元化與數據的競爭是伴生品。ERP數據和傳統的信息系統數據都有特定的意義和價值,而社交媒體數據則與之不同,它模糊不具有具體含義和價值。數據是一種可以打破數學規律的的特殊資本,如一加一可大于二。
綜上所述,競爭使ERP成為企業所必備的系統,而且一旦ERP變得無處不在,審計人員就需要在計算機環境中開展審計,這需要審計人員應用大數據技術,所以ERP系統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將是審計人員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動因二:審計全覆蓋的發展
2015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這是我國第一次將審計監督作為八大監督體系之一。落實審計全覆蓋,要求整合審計資源,創新審計方法。
前審計長劉家義曾經提出:“全覆蓋要有深度、有重點、有步驟、有成效?!边@需要審計部門革新審計方法、提高審計能力,而應用大數據技術就是重中之重,通過大數據技術,利用云數據進行廣泛收集、定期更新、定期分析審計全覆蓋的對象,這涉及到財政收入和支出、企業管理數據、領導經濟決策等。為了達成審計全覆蓋,以大數據為中樞的審計信息化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樣做的根本性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審計有效性、解決信息透明度等問題。
因此,運用大數據技術是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必經之路,更是國家審計充分發揮國家治理功能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手段。
(三)動因三:審計客戶對于大數據的使用和依賴
1.大數據對企業的作用。第一,有助于企業運營?,F在通過使用大數據的數據相關性高的特點,將分析不同品牌的市場數據之間的交叉和重疊,并得出結論為企業服務,使企業在品牌推廣、區位選擇、戰略規劃方面做出更好的選擇。
第二,有助于企業規劃生產與服務。在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近年極為火爆的美劇《紙牌屋》,這部劇的成功很大原因要歸功于大數據?!都埮莆荨返臄祿彀?000萬用戶的收視選擇、400萬條評論、300萬次主題搜索。事實上,對數千萬觀眾的客觀喜好的統計與分析,決定了新的一季的拍攝主題、導演、主演、播出方式。
2.審計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必要性。隨著企業對于大數據的運用,審計客戶日益依賴利用大數據分析產品營銷策略、預測銷售和估計收益,審計師將面臨的是不得不與客戶同時應用大數據技術,而且為確保大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審計師必須主動的接觸并學會運用大數據技術,從而充分發揮出應用大數據技術對審查企業的作用。
(四)動因四: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大數據技術的需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準則》第八十四條:審計人員獲取的審計證據,應當具有適當性和充分性。第八十六條:從被審計單位外部獲取的審計證據比從內部獲取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是相互關聯的,錯報的風險認定決定了審計師所需的審計證據的數量,當然數量也可能受審計證據的質量影響。即一項審計業務的的風險越高,所需的審計證據就越多;一項審計證據的質量越高,審計師可能越需要它。
因此,對于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充分性,審計人員需要獲取更多更準確的數據,而大數據技術則可以幫助審計人員更便捷的獲取所需的審計證據,以對審計業務的進行起到促進作用,甚至是質的改變。換句話說就是,審計準則對審計證據的要求促使審計審計人員應用大數據技術,并且越來越迫切。
三、總結
盡管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審計行業適應技術變革時往往較為趨緩,開發審計技術時進展也較為趨緩。但是倘若如今企業的咨詢部門看到了大數據可以作為盈利機會,知識和工具就會流向企業的審計部門,進而審計人員會主動去使用大數據。換句話說,目前的問題是審計行業是否能意識到應將大數據作為適應新的科技的契機,而不是只采用它作為一種防御性反應,來應對來自于客戶的市場壓力。
總而言之,無論是大數據本身的發展還是ERP的應用、客戶對大數據的依賴,又或是審計全覆蓋的要求,審計行業都不得不面對大數據的挑戰,并且審計行業面對大數據的挑戰不應被它壓垮,而是應主動面對挑戰,從而生存下去。正如克里斯滕森公司所說“我們要做的不是度過這一轉折點,而是領先于它。”
參考文獻:
[1]大數據助推審計“全覆蓋”.[EB/OL]http://www.cicpa.org.cn//201602/t201603_4192.html,2016,2
[2]茍海霞,大數據在審計信息化中的應用及思考[J].財會研究,2014
[3]陳莉玥,大數據時代企業信息化策略,[J].大數據時代企業信息化策略,2014
[4]李倩,ERP系統應用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J].財經研究,2014
[5]Alles,M. G.,A. Kogan,and M. A. Vasarhelyi. Putting continuous audi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Lessons from two pilot implementation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8,(2):195–214.
[6]Alles,M.,and M. A. Vasarhelyi. Auditing Big Data:Extending the Audit Data Standard to Add Structure to Unstructured Data to Enhance Audit ability.[Z]. Working paper,Rutgers Business School. 2014.
[7]Davenport,T. H..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July):1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