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桂容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語文素質教育質量的高低可以從學生的寫作水平中反映出來。本文通過指導學生從生活中取材,平時多閱讀、積累,插上合理的想象,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等方面來提高學生作文素養。
【關鍵詞】興趣;積累;技能;仿寫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許多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都會深深地明白:讀和寫關系密切,讀能夠促進寫,寫能夠啟迪讀,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 彰的。作文若要寫得好,首先就是讓學生多讀多背。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時也會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一、立足文本,讀中生趣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許多課文都是名家名作,這些文章結構嚴謹、感情豐富、用詞精確,學文能令人沐浴于美好的意境中。有些段落更是形象生動,引人深思,其中蘊含的意境單靠乏味地講,學生是不可能體味出個中韻味的。好的文章,只有通過多讀,有感情地讀,全情投入地讀,才能真切地領會到其中神韻。“美讀”是眼、口、耳、身等多種感官全面活動的過程,特別有利于感知課文語言藝術的形象美、音樂美。葉圣陶認為,只有通過讀,才能讓學生領略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感受其醉人的魅力,才能激起學生心中的感情,令學生滿懷熱忱地提起筆去描繪祖國的壯美山河,探索大自然無窮的奧秘,熱情謳歌人間至美、至真、至善的真情,激起學生去駕馭祖國語言文字的動力和興趣。因此,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必須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葉圣陶先生建議我們語文朗讀教學要“美讀”,通過讓學生美美地讀、設身處地地讀,達到情感的體驗。如我校的劉春花主任在教學《老人與海鷗》時,讀到“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這一句時,她是這樣處理的:
師:誰會親昵地喊你的名字呀?生:爸爸,媽媽……師:也只有親人才會這么親昵,那平時他們是怎么喊你的呀?——我們也學著老人來親昵地喊一喊這些海鷗的名字吧!……
在這樣感同身受的情感體驗中,孩子們感受到了老人與海鷗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美好感情,讀的時候自然真情流露。
二、廣泛積累,以讀引寫
有感情地朗讀是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培養感情的重要手段,是說和寫的基礎。“讀”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的教學方法。而“寫”,則能幫助學生掌握正確運用詞句的方法,能使學生對那比較原始的口頭語言得到修煉和提升。讓學生把所看到的一些優美句段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情感,長期下去,學生會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積累有效的寫作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積累好詞佳句和鍛煉自身語言發展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背誦,學生從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發展語言到運用語言,這一過程必須是多背多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看到了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美的段落,有些是要求背誦的,我肯定要求學生熟讀成誦;有些不要求背誦的,我也同樣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并且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去用于寫作中。要正確駕馭好詞佳句,就需要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熟記,這樣學生才會記得牢固,并靈活地運用于自己的作文中,逐步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例如教學《鳥的天堂》一課,在指導學生背誦關于眾鳥活動場面時,我先引導學生體會鳥的眾多和作者的欣喜,引導讀好“有的……有的……有的……”一句和描寫畫眉鳥那一句,然后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改,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出示背誦提 綱:形狀——顏色——有的……——畫眉鳥。最后通過自由讀、小組讀、引導讀等多種方式來訓練背誦,這樣學生很快就背熟這段課文,積存在自己的腦中作為語言信息,隨時運用于寫作中。而在正確、靈活的運用過程中,還不知不覺地把所積累的名言佳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三、理清思路,掌握技能
學習名家名作,要懂得了解文章的結構思路,從這里入手學會如何布局謀篇。因此在學習新課文時,我一般都采用“先整后分”的方法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并且借助工具書來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如果讀一次未能理清,則讀兩次、三次,直到大部分學生基本理清為止,我才進行新課內容的傳授。如在進行《少年閏土》一課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要求學生邊讀邊想想課文主要介紹了閏土哪些特點;再細讀,想想每個特點又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介紹的;最后小結本文的結構思路,如下:
如此這般訓練多了,學生便會在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模式的基礎上,把布局謀篇靈活運用于寫作中。如學習完了《我愛故鄉的楊梅》后,可以讓學生寫《我愛故鄉的大榕樹》,學生會按照所學課文的方法去模擬寫作:寫樹,學生從樹的枝和葉方面去寫;寫果,學生抓住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去寫。又如學習了《鯨》后,會以“特點、種類、生活習性”幾方面去介紹動物,以食、睡等方面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從這可以看出學生基本上掌握所講課文的結構,理清了寫作思路,會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布局謀篇的方法,從而慢慢地奠定了自己的寫作基礎,不斷地提高寫作水平,達到讀與寫相得益彰的目的。
四、讀寫結合,比翼雙飛
要想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感情,必須通過讀才能體驗到,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一篇文章寫得怎么樣,就看能否打動讀者的心弦,能否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當學生讀著一段優美的文字,他的感情就會被深深地撥動,寫作的靈感便不請自來。在課堂教學中,每當碰到一段或一篇優美的文章時,我總會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反復朗讀,然后仿寫。(1)段落模仿。如教學《草原》時,當教到“四面是小丘,平地是綠的……白色的大花”時,我讓學生用“——”把這部分重點標出來,讓學生以各種形式反復朗讀,感受到“美”的意境,理解到這么美的景色是作者的情感被深深地撥動后而滿懷激情地描繪出來的。然后請學生以贊美的語調有感情地讀出來,最后讓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模仿描寫學校的草地。由于讀出了感情,品出了意境,所以仿寫的效果非常好。(2)全文模仿。《少年閏土》一文,行文條理、結構嚴謹,感情真摯,是學生朗讀訓練和模仿訓練的典范之作。學本文時,我讓學生仿照本文寫《我的好朋友》。我先讓學生反復朗讀原文,理清原文思路,然后仿照這樣的思路寫出《我的好朋友》的寫作提綱(外貌——性格特點——難舍的朋友之情)。接著,按照原文的思路進行分部分模仿寫作,要求學生邊朗讀邊仿寫。同樣是寫人,同樣是通過幾件事去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樣是具有深厚的情感,有了范文,學生寫起來就會信手拈來、下筆成文。通過反復地寫、有目的性地仿寫,學生的寫作水平便慢慢地提高,作文教學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其實,讀和寫是密不可分的,它們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系的。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注重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而延伸成長于課外。在學生寫作指導教學中,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先讓學生寫好一句話,再到段篇的練習,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琳霞.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學初探[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3).
[2]熊淑萍.慧心掘“源”,讓作文水到渠成[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2).
[3]范央莉.小學生習作素材的積累策略[J].考試(教研版),2007(6).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