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婧
摘 要: 新時期的國際競爭除了政治、經濟、軍事的競爭之外,文化也是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文化競爭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土壤是傳統文化,我國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這讓我國的文化創新有著豐厚肥沃的土壤。大學生是新時代的希望,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隊伍,就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大學生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文化創新能力。本文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教育的途徑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途徑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將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階段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發展現狀,加深對國家重要政治方針的理解,讓大學生在步入社會時可以成為新時代的公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隨著教育改革的推行而開展的素質教育,讓傳統文化教育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構成,那么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是怎樣的發展狀況呢?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狀
(一)一些學生對傳統文化教育不重視
傳統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相對是比較長遠的,而且我國大多數的優秀傳統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讓更多的學生有上大學的機會,這讓大學生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一些大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側重于就業,對內在的修養并不是很關注。一些學校為了提升就業率,在教育方面側重于技能教育,對傳統文化教育不怎么關注。總之,大學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是不怎么受關注的。
(二)傳統文化受西方文化的沖擊
當前的經濟全球化發展帶動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讓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大學階段的文化教育。大學生在視野上更加寬泛,有了更多的接觸西方文化的途徑,除了圖書館、互聯網外,大學生還可以通過同學或者校友了解西方文化。一些大學生的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這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有一定的沖擊。
(三)網絡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
互聯網的發展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離,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無障礙地交流,因此,互聯網這一文化傳播途徑對我國來說,不僅僅是文化傳播途徑,也是西方文化滲入的一種途徑。這一狀況,對我國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有一定的沖擊。
(四)一些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片面
一些大學生之所以不注重傳統文化,很重要的原因是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比較片面。一些大學生一聽到“傳統文化”四個字,腦海里首先出現的就是“三妻四妾”“三綱五常”等,總之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是片面的[1]。
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
(一)愛國主義精神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愛國主義思想,譬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麥孟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體現,像這樣的愛國格言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中比比皆是。
(二)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勸說人們,人應該像宇宙的運轉一樣永遠都不停歇,自強不息的精神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都不會成為落后的文化,社會是發展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擁有不同的含義[2]。
(三)以人為本
我國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治國,另一方面是個人修養。在治國方面,儒家文化主張仁政愛民,“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個人修養,在個人方面,我國傳統文化明確提出,修身要從個人出發,《禮記》中曰“修身治國平天下,敬業奉公正人間”,意在讓人們在尋求發展的時候從自身出發。還有很多這樣勸誡人們發展自身的警句,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思想[3]。
(四)價值觀
其實當前我國所倡導的核心主義價值觀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早有體現,追尋核心價值觀的根源存在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將我國傳統文化中個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的基本要求進行融合升華,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4]。
三、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徑
(一)在大學要全面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進入大學生必修的思想政治課堂,還要進入一些大學選修課堂,比如詩詞欣賞、傳統舞蹈講解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面進入大學校園,一方面可以為大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良好的傳統文化可以有力抵抗外文化的沖擊,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大學校園還可以融入大學建設中,比如借用典故來命名建筑物,又如優秀詩詞和名言警句以對聯或者文化布置的方式展現在校園當中等[5]。
(二)借助新媒體讓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大學校園
大學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主要區域,要增加傳統文化進入校園的方式,除了傳統的在教育當中和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外,傳統文化還要借助新媒體進入大學校園,比如大學可以定期組織觀看傳統文化宣揚的電影或者紀錄片等,當前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大學生對新媒體比較依賴,對電影和紀錄片觀看這種學習形式還是非常感興趣的。當然對于一些發展比較好的大學來說,還可以組織學生自行拍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的小電影,或者借助大學環境拍攝傳統文化的紀錄片等。總之,新媒體的形式是比較多樣的,傳統文化可以充分借助新媒體以各種形式進入大學校園,一方面讓大學生很好地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6]。
(三)大學生可以借助新媒體打造傳統文化平臺
當下人們最離不開的新媒體是手機,大學生離不開的新媒體除了手機以外還有電腦,傳統文化可以充分借助這兩種新媒體在大學校園中廣泛傳播,比如可以建一些傳統文化的公眾號,在公眾號上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當然也可以借助公眾號開展一些小的傳統文化比賽,比如詩文創作大賽,這可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新媒體創建文化平臺不能僅僅依靠學生開展,一方面學生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條件有限,在運用新媒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大學校方還要提供相應的支持,必要的時候校方要建立相應的信息平臺,以此幫助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同時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從而提升學校的就業率[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方面,我國傳統文化獨有的包容性可以讓我國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大學生是傳統文化傳承的希望,同時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幫助大學生擔負責任。近幾年新媒體在快速發展,綜合當前的狀況看,新媒體可以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大學教育要牢牢抓住新媒體,讓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懿.新媒體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1).
[2]焦義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8(01).
[3]趙爽.網絡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2).
[4]于媛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遼寧絲綢,2017(04).
[5]李躍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世紀橋,2017(12).
[6]郭珍磊,尹曉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
[7]張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05).
課題:金陵科技學院學生工作專項課題,項目編號:JIT-XSGL-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