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艷
摘 要: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高職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綜合型人才培養越來越成為高職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高職教育不再只關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更注重學生德育的培養。高職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提升綜合素養。本文從對高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融入的問題分析出發,解析德育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措施,提高高職德育教育水平,為學生成長為德能、技能全面發展的人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 高職教育 語文教學 德育功能
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擁有較高的技能水平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是社會主義人才的必備條件。高職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品德思想、奠定成才基礎,讓高職院校學生在掌握高科技技術的同時擁有較高的品德修養,有利于新時代應用型科技技術人才全面發展,對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起著重要作用。高職教育階段把德育功能作為高校語文教學目標,是重視學生德育發展的體現,也是進一步重視語文教育及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表現。
一、高職高校語文教育中德育教育功能
德育功能指德育對整個社會系統的維持和發展產生的作用和影響。高校語文課本中的文章或學習內容都是教育學者精挑細選出來的,這些文章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更重要的是蘊含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珍貴的民族精神。這些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蘊意對高職學生道德修養的形成和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指引有著重要的育化功能,有利于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新型技術人才,以下主要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及孕育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方面進行分析。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年輕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年輕人要仰望星空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能讓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更能讓年輕人在奮斗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大學語文課本中載錄著許多文言文和古詩,這些承載著我國優良傳統的詩句蘊含著深刻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哲理,這些哲理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需要的上層理論基礎,對當前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才培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職學生學習這些古言文和古詩句會被其吸引,并且對文章中蘊涵的哲理有著很高的認同感。
(二)孕育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
從實踐角度來說,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與身處的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離不開生活實踐和影響。學習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尤其語文學習對于高職學生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于語文的認可和崇尚之情讓學生對課本中的經典人物起著很高的崇拜之心,課本文章中的人物對學生日常生活起著重要的典范作用。另外,高校語文課本中的作品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這些人文精神能夠彌補大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不足,利用優美的詞語、語句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品德、精神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從而讓語文課本中的這些人文精神融入學生道德修養體系構建中,從而實現高技術水平、高德育水平的“雙高人才”培養目標。
二、在高職高校語文中引入德育教育功能的策略
(一)明確高校語文教育培養學生德育功能理念。
在現行高職高校語文教育中語文教師要樹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理念。以往的語文教學看重學生的成績,且部分教師認為高職學生由于年齡、經歷的原因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已經晚了,對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夠重視,甚至在認識上有所偏差。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首先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語文教學理念,在德育中以學生為主體,不僅要讓學生高質量地學習德育理論知識,更要從德育中汲取課文蘊含的核心價值和人文精神。德育基礎直接影響高職學生以后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學生的人生質量,為此,要在教育理念上樹立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地位、培養目標、課程結構。
(二)提高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師德育教育的專業素養。
大學語文教師作為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專業水平和素養直接關系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效果。從現存大學語文教師隊伍來看,部分大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不高,不僅無法滿足新時代高職學生德育教育和技術學習的需要,而且對此的認識難以改變,在無法滿足高職學生對德育教育的需求的同時,讓學生在德育教育實踐中無法真正全身心投入。
為此,除了高職院校注重引進和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外,教師也要在改變傳統認識的基礎上,特別注重自身專業素養提升,并持續學習。在具體德育教育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對高校語文中的德育教育理論知識進行分析、研究,掌握需要傳授的德育知識。對于德育理論的學習,教師不僅要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探索大學德育教育途徑,還要對德育教育的理論起源、德育規律、學生生物構造等進行理解,讓學生在熟讀語文課本、熟悉德育的同時,通過德育理論重新了解自己。例如,對于現代文閱讀,學生除了掌握基本語言知識和中心思想外,對文章的思想情感、核心價值、德育內涵進行進一步交流,通過帶著感情朗讀、追溯歷史背景、角色轉換等方式讓學生體會、感悟。另外,對于古文古詩的賞析,更是體現中華民族厚重歷史文化最好的素材,教師要在歷史德育、作者家國情懷、古語生活場景等各方面立體式地展現古詩古文的魅力。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對高職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有限的課堂內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需要大學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此,大學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和工具應用。首先,大學語文教師要站在高職學生角度感受他們的興趣、方式,和他們形成平等友好的關系,作為“伙伴”的身份參與。其次,大學語文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雷雨》一文時,大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影片,讓高職學生切身感受文章中的故事情景,感受主人公之間的感情糾葛,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最后,教師要注重教室環境的設置。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對教室進行主題設定會凝聚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堂教學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從學生角度展現不一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學習文言文時,可以在教室布置一些古詩畫,播放古時文人作文場景,教師也可以穿上古裝,讓學生在教室內感受古人的生活氣息。
(四)讓德育教育緊密連接實踐。
大學生學習能力和認識能力一般都很強,對于語文知識的接受是迅速的、深刻的,更是需要引導的、實踐的,因此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以學生實際生活為素材,引導學生以德育素養融入日常情感體驗和實踐之中。例如,大學課本中《老子》中蘊含的“無為,無不為”的價值觀念,學生日常學習技能的時候非常辛苦,要讓學生想到“無為,無不為”的思想,放下學習壓力反而能夠更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技能知識,提高技能水平,到達“無不為”的境界。另外,教師要多舉辦繪畫、歌詠、朗誦、演講、社會實踐等德育活動,注重活動的引進來和走出去,讓學生在不斷開闊眼界的同時,更好地將德育用于實踐。
語文教育對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語文教育對高職學生擁有較高的道德素養有著重要的塑造作用。高職語文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德育素養,充分利用好課堂實踐,除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之外,還要做好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陳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實現策略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11):169-170.
[2]丁蘭蘭.高職語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無痕滲透研究[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6(1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