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佳
摘 要: 高職院校開展科技服務是提升自身綜合實力的必經之路,是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重點內容。本文以國家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報公布的兩所“服務貢獻50強”高職院校為樣本,通過對比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高職院校開展社會服務的情況,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找到提高高職院校科技服務能力的一般性結論。
關鍵詞: 優質校建設 高職院校 科技服務
一、高職院校開展科技服務的重要性
開展科研是高校的三大職能之一,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職責所在,科技服務是高職院校提升自身綜合實力的必經之路。高質量的科技服務可以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學校-企業-行業的聯系,形成產學研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高職院校的整體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優質高職院校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重要內容,是繼國家示范(骨干)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之后,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建設新規劃。社會服務能力是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重點,優質高職院校應圍繞行業企業科技創新需求,積極與行業企業交流合作,搭建多形式的產學研平臺,打造高水平的研發中心、高層次的協同創新中心,全面融入行業企業科技創新體系,成為科技服務的重要基地,密切聯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高職教育達到新高度。
二、樣本高職院校科技服務情況
國家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報以第三方視角對各大高職院校的投入質量、過程質量和結果質量進行分析,因其自身的權威性和數據的真實可靠,成為社會了解高職教育的重要窗口,為本篇論文提供了調研數據來源。通過選取《2017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公布的“服務貢獻50強”中的高職院校進行調研,對比分析不同高職院校開展社會服務的情況。
(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科技服務能力情況
2016年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2508.10萬元,2017年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2504.38萬元;2016年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4781.18萬元,2017年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5173.22萬元;2016年技術交易到款額421.72萬元,2016年技術交易到款額508.75萬元;31個市區級以上科研平臺,12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10個校級科研創新平臺、10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
(二)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科技服務能力情況
2016年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2117.7萬元,2017年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2134.22萬元;2016年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606.67萬元,2017年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2099.6萬元;2016年技術交易到款額458.8萬元,2016年技術交易到款額449.0萬元。
(三)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科技服務能力情況
2016年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129.15萬元,2017年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102.26萬元;2016年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247.96萬元,2016年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388.41萬元;2016年、2017年均未有技術交易到款額。
三、 分析樣本高職院校科技服務情況
(一)對比三所高職院校科技服務能力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在橫向技術服務、縱向科研、技術交易等方面均具有顯著優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應用科技研發經費占科研總經費比例高達70%以上,專利授權累計達到1000件以上,各級各類科研平臺、科研團隊建設成熟,在不同專業領域為行業企業進行科技服務。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學校科技創新中心累計為地方企業開展技術服務1250余次,幫助企業申請專利1845件,獲得授權專利1100件。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在橫向技術服務、縱向科研技術交易等科技服務方面存在差距。
(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取得較強科技服務能力的原因分析
1.科技服務定位準確。始終以應用為主的高職科研導向,以應用性研究和技術開發為重點開展科研,主動服務中小企業,橫向科研實現逐年穩步增長。
2.科研經費投入較高。2016年教學改革及科研經費投入比例占辦學經費總支出的11.29%,約為12874.7萬元。
3.科研儀器設備資源豐富。截止至2016學年—2017學年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79022.41萬元,當年新增值11154.8萬元。
4.師資隊伍雄厚,高學歷、高職稱教師較多。截止至2016—2017學年,現有教師總數1475人,校內專任教師1180人,正高職稱總人數203人,副高職稱總人數654人。
5.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成熟。重點實驗室、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科研平臺是學校科研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在開展技術研發、技術咨詢與服務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6.科研創新體系較為完善,不斷加強科研創新能力建設。深職院實施協同創新中心組建計劃,加強學校與行業、產業、地方的融合,增強創新能力。在制度保障、經費支持、人員配備、設備與場地建設等方面給予協同創新中心大力支持。
(三)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取得較強科技服務能力的原因分析
1.注重科技服務人才培養。建設勞模技師工作室,與區域骨干企業強強聯合,與全國勞模、技能大師合作,培養技術能手、高端技能人才,促進企業技術骨干隊伍的“傳、幫、帶”。
2.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成效顯著。持續深化市級、校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加強與政府、地方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積極為企業在技術推廣、成果轉化、設備改造、產品研發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與科技服務。
3.搭建多樣化服務平臺。建設北侖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在線渠道,與行業協會、專業性民間機構合作,及時傳遞電商產業最新動態數據,有針對性地為電商企業提供科技服務。強化北侖海享文化產業園建設,利用學校文化創新創意資源,舉辦創客活動節和論壇,“引進來、走出去”為園區企業和相關行業企業搭建合作平臺。
(四)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科技服務能力存在差距的原因
1.科研經費投入不高。2016年教學改革及科研經費1184.8萬元,投入比例占辦學經費總支出的5.32%。
2.科研儀器設備資源不足。截止至2016年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4866.39萬元。
3.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全校現有教職工754人,專任教師419人,其中正高級職稱57人,副高級職稱223人,碩士及以上學位262人。
4.科研創新體系有待完善。截止至2017年,共建設校級科研團隊5個。
四、高職院校科技服務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科技服務自身定位
隨著近年來國家、省市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各相關政策的出臺,高職院校對科技服務越來越重視,各項科技服務利好的校內政策制定實施,科研經費加大投入力度,鼓勵引導廣大教師發揮專業特長開展科技服務,組建多形式科研團隊,搭建多層次科研平臺,促進科技服務能力的提高。
高職院校開展科技服務的領域、層次、專業范圍、面向對象不同,準確、合理的定位將會凝練科研方向,集中優勢攻克挑戰,提供無距離、無障礙、專業化的科技服務。
(二)科技服務管理制度
科技服務管理在高職院校開展科技服務工作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開展各科技服務工作中的計劃實施、組織協調、檢查監督等作用,良好的科技服務管理制度可以推動、引導各項科技服務工作的開展,促進科技服務能力的提高。
(三)科技服務經費投入
科研經費的投入與產出呈正相關關系,各項資源能否實際滿足需要直接關系到科技服務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在科技研究工作的各個階段均需要經費投入,尤其是科技研發的前期階段更需要設備儀器等的前期投入,在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加強專業教師科研水平與專業能力的培養,均需要經費投入。
(四)科技服務人才
專業教師作為科技服務的主體,開展科技服務的積極性、專業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水平、科研能力的高低,是否掌握專業前沿動態、了解行業企業實際生產與發展等將影響各項科技服務工作的開展。
(五)與行業企業的關系
高職院校開展的科技服務能否掌握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與行業企業的實際生產接軌,著眼于行業企業實際需求,解決行業企業的實際問題,科技成果能否順利轉化,體現了高職院校提供的科技服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高職院校科技服務成效。
五、提升高職院校科技服務能力的措施
(一)科技服務定位準確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在科技服務職能相比較,更加貼近行業企業的生產實際,高職院校開展科技服務應以實際應用為導向,瞄準行業企業一線生產、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換代等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開展科技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為行業企業提供科技服務的領域定位于高職院校內部優勢專業,利用專業優勢為相關行業企業進行科技服務,樹立高職院校科技服務品牌。
(二)健全完善科技服務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可以從政策層面引導各項科技服務工作,規范管理各項科研行為,使科研工作的開展有序進行。切實可行的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可以促使各科研主體完成定量科研任務,引導、推動完成科技服務工作并調動科研積極性主動完成科技服務工作。
(三)加大科技服務經費投入
加大科研經費投入,購置先進科研設備儀器、圖書資料等創造一流的科研軟件硬件條件,加大科研工作啟動經費投入,加強科研骨干教師科技服務能力培養,建設與行業企業接軌的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加大各項科技服務的經費支持力度,為科技服務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經費保障有利于高職院校提高科技服務能力。
(四)培養科技服務人才
調動專業教師開展科技服務的積極性,提高專業能力和科研水平,可以采取政策激勵、開展提高專業能力與科研水平培訓等途徑,還可以通過組建科技服務團隊的途徑實現。根據科技服務工作需要吸納相關專業的教師組建團隊,在團隊中通過“傳幫帶”的方式促進專業教師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同時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可以群策群力,更好地開展科技服務。
(五)搭建科技服務平臺
搭建學校、行業企業多方聯動的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科研平臺等多形式和合作載體,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在溝通上實現無縫銜接,及時準確地了解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科技服務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通過平臺展開合作,利用平臺的人力、科研設施設備等資源可以更好地進行科技創新,將專業前沿的研究成果運用于實際生產。
參考文獻:
[1]萬浩川.基于“校、政、企”合作的高職院校科技服務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5):21-24.
[2]張宏.高職實訓基地開展社區微小企業科技服務的探討——以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為例[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5):79-84.
[3]張偉,姚悅.高職院校“六位一體”“三方共贏”科技服務新模式的構建[J].安徽農學通報,2017(21):116-117.
[4]李元祥,雷素芳.地方高校科技服務工作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懷化學院學報,2015,34(10):117-119.
基金項目: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課題(課題編號:DZ2018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