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舒琦
摘 要: 本文就中學生壓力的來源,中學生面對壓力的應對表現及如何對學生進行教育及必要性等問題進行論述,并根據專業人士的調查報告,結合日常班主任工作內容,提出中學生抗壓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法。抗壓教育應該成為一種規范和理念,貫穿教育工作始終,培養學生的品質,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戰勝壓力的能力。
關鍵詞: 壓力 中學生抗壓能力 應對方法
一、壓力的來源
何為壓力?“壓力是我們經常會體驗到的一種情境和感受。在心理學上,壓力是指環境的需求超過了個體能承受的最大量而引起的心理上或生理上的變化”①。
當代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物質生活比較富裕,深受家長的溺愛。在家中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在學校受到老師的細心呵護。且中學生隨著年齡的成長,心理和生理逐漸成熟,獨立意識逐漸形成,他們既渴望獨立,又希望依賴,但由于社會閱歷較淺,心理發展未完全成熟,因此,意志力比較薄弱,一旦生活中出現一些壓力,一些孩子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對一些問題就會逃避,難以接受。近年來,中學生患心理疾病的不少,因缺乏抗壓的能力而導致的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甚至被迫休學、退學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應該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關注,且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遍觀學生壓力來源,主要來自三方面:學校的學業壓力、校園的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
1.學業壓力
進入中學以后,和小學的輕松不同,學習進入了以應試教育為主的階段。學習的科目變多,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在提高。但是部分學生常常會在進入中學后倍感壓力。有的學生會產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成績明顯下降,帶來焦慮、緊張等情緒,嚴重時會影響自信心,產生自我否定等心理問題。表面上看,學生可能會因為壓力帶來學習成績下降,更嚴重的甚至會帶來各種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我擔任班主任的班級里就有個孩子,小學時成績非常優異,但由于進入初中后環境的變化,壓力陡增,無法保持小學時的優異成績,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2.校園人際關系帶來的壓力
由于獨生子女較多,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但是在校園生活中,在集體中,小公主小皇帝就行不通了。“不少學生遇事多從自己的角度考慮,總希望別人和周圍環境順著自己,希望他人接納自己,自己卻不善于接納他人,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又缺少尊重他人的心態”②班級及校園人際關系處理中遇到的問題,也是中學生壓力來源的很重要的一個渠道。比如我初一班上的班長,做事很有條理也非常有能力,但是有時做事缺乏方法,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張,遭到了班級里同學的“彈劾”,被迫辭職,喪失了“工作”積極性。
3.家庭關系
薛慶蘭認為小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表現為:第一,學習方面的問題;第二,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第三,情緒方面的問題;第四,道德品質方面的問題。影響這些問題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③。中學生與小學生類似,會在不健康的家庭關系中獲得壓力。有關研究發現,父母的養育方式及受教育程度、家庭結構、親子關系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均會產生影響。“民主式的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大多表現謙虛有禮貌,待人親切誠懇,權威式的教育方式孩子容易形成社交恐懼,做事缺乏自信,說謊等,放縱式的教育方式會使孩子依賴性強”④。
隨著整個社會對素質教育理解的加深,家庭因素對兒童心理的影響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兒童健康成長不僅與學校教育有關,而且和他們生活的家庭環境息息相關,家庭對兒童的作用,不僅在于它提供的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它對人格形成的影響。
二、學生面對壓力的應對
面對學業的壓力、校園人際關系的壓力及不健康的家庭關系帶來的壓力,不同學生的應對也不相同。有的人可以正確對待壓力,釋放壓力,而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壓力。在我面對的學生中就有如下表現情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中學生面臨著學習、家長的期望等多重壓力,這些都使他們參與娛樂活動的時間遠遠少于學習時間,現在的網絡給中學生提供了強大的媒體娛樂功能”⑤。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壓力無法排解時,有的學生就會沉溺于網絡中。男生也許更偏好于網絡游戲,女生更偏好于網絡聊天,甚至有的孩子會發展成“網癮”。從壓力變成網癮,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未來發展都產生了影響。
校園的人際關系有時和家庭關系交織,也會走到另一面。開學之初,我們班的諾諾就引起了我的關注。軍訓結束時,她的奶奶來觀看軍訓匯報演出之前就把我拉到一邊,向我傾訴了孩子凄苦的身世,諾諾是個非婚生子,從小就和奶奶長大。三言兩語中,奶奶的不容易、父母的不負責讓我想落淚,但是隱隱約約,我覺得這個孩子的性格可能有一些問題。果不其然,一段時間過去后,小學時奶奶心里的乖乖女卻和她爆發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兩個人在家里經常會發生矛盾,諾諾的成績直線下降,從入學時的中等成績掉到了全班倒數,在班級里的人際關系也不是很好。浩浩是我們班的佼佼者,開學不久后,出色的成績、過人的班級管理能力很快就讓他成了班級和年級里面的小名人。這兩個孩子生活背景和學習情況完全不同,誰都想不到,班級里面看似“學渣”和“學霸”的兩個人竟然談起了“戀愛”。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到,家庭關系和人際關系的緊張最終促成了“早戀”關系的發生。
類似的案例還很多,由小見大,可以看出,學生在中學階段面對不同的壓力,還無法自己處理、解決和應對。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和家庭需要密切配合,加強對學生的抗壓教育。
三、讓陽光灑滿每個孩子的生活——如何抗擊壓力
1.教師層面
心理學上有這么一個概念:教師期待效應。這個效應源于古希臘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希臘雕刻家皮格馬利翁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麗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真摯的愛感動了愛神阿勞芙羅狄特,愛神賦予了少女雕像生命,最終皮格馬利翁與自己鐘愛的少女結為伉儷。后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森塔爾等人為首的許多心理學家進行一系列研究,實驗證明,學生的智力發展與老師對其關注程度成正比關系。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師廣泛應用,因此又稱為“教師期望效應”。對待學生,如果你細心觀察,就一定能發現學生情緒上的一些變化。“在同樣有目的、有動機的行為活動中,個體情緒會影響其活動的積極性,在高漲情緒下個體會全力以赴,克服困難努力奮進,力達預定目標”⑥。當你發現學生的情緒變化時,要主動尋找孩子心理問題發生的原因,對孩子抱有期待。在具體教學中應該注意:一是要讓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學習還是什么,都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生命的全部。一時、一次的失敗和挫折并不意味著什么;二是要讓學生明白,真正的成功是戰勝自己。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包括抵抗壓力的能力差都是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導致的,一個人如果不相信自己,不信任自己,而只是靠外在的東西了解自己的價值,那么,勢必會因為一兩次的成功而驕傲,也會因為一兩次的失敗而失去信心。
2.家庭層面
學校教育是一方面,家庭教育也是一方面。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家庭環境不同,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父母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心理的健康成長,應著重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不是一味寵溺孩子,而是促使他們正確面對壓力、管理壓力,在民主的環境下排解壓力。比如家人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放松活動等,幫助孩子找準定位,擺脫情感、交往、學業上的壓力。
四、結語
中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然而社會上和身邊總有一些不太和諧的現象出現,中學生的抗壓教育勢在必行,應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在關心學生身體、學習方面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心理的發展,對于學生面臨的壓力給予正面的引導,我們既要重視課堂內的教學,更要注重學習的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踐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培養學生的品質,提高學生抗壓力的能力,在伴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要不斷成長,讓生命中充滿陽光。
注釋:
①②孫愛芹,主編.心理健康與職業成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184,186.
③薛慶蘭.淺談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因素[J].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2009(11).
④周攀.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0(8).
⑤胡珊.中學師生心理健康與技術支持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12.
⑥張志強.積極情感效用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3.1:68.
參考文獻:
[1]孫愛芹,主編.心理健康與職業成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2]薛慶蘭.淺談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因素[J].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2009.
[3]周攀.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0(8).
[4]胡珊.中學師生心理健康與技術支持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5]張志強.積極情感效用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3.1.
[6]楊紅梅,朱雅琴,編.中學生心理課情緒管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