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
摘 要:分層教學策略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分層互動;因材施教;合作學習
一、論點的提出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草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所以我們認為只有針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才能使學生無論是在習慣培養還是在學習成績上得到有差異的發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分層教學策略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三、本論文提出的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傳統的分層教學是將學習基礎、性格特征相近的某些學生分為一層,將全班學生區分為若干層次,分層次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而我在此論文中提出的研究目標是在將學生分層的基礎上,再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中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分層互動,小組合作的方式,避免了傳統的分層教學中出現的層次中下等的學生對學習造成怠慢、喪失自信的問題。
四、論文研究的策略
1.有效進行學生分層分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首先要能夠對學生的整體情形有良好的認知,對他們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水平、個性特點、語言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質有深刻的認識,然后根據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和特長愛好把學生分為L-G-O三個層次,L-G-O三個字母分別蘊含leader-group-opportunity的內在含義,意思為小組要有leader的帶領充分互動學習,給予O組的同學充分學習展現進步的機會,體現出師生互動,一起努力,參與學習,取得進步!
L組學生為各方面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他們學習好、習慣好的優勢幫扶其他同學;G組的學生以中等生或中等偏上的學生為主,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到提高;O組是學習及行為習慣都比較差,需要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扶才能獲得進步的學生。在教師根據學生的綜合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以后,再把學生分為四人小組,每個小組為1L2G1O或者是2L1G1O三個層次的學生組成,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通過分層互動,小組合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2.有效實施教學目標分層互動。教師根據L-G-O三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英語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對L層學生的要求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除了完成大綱和課標所規定的任務外,著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拓展,讓L層的學生能夠充分吃得飽,提高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對G層學生的要求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立足于課本,把知識理順講透。對O層學生的要求是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老師的指導和小組同學的合作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
3.有效實施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分層互動。進行分層分組的其中一個目的是通過小組合作,讓小組中L層次的學生無論是在學習習慣還是學習興趣方面幫助帶動G組或者O組的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4.有效實施作業設計分層互動。面對多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能夠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利用不同層次的作業來有效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鞏固知識。在課堂練習方面,教師根據本節上課內容設計導學單(指導學習單),導學單的當堂作業檢測就可以進行分層,通過作業分層,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各個層次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進行后續的上課和指導。
5.有效進行小組合作評價分層互動。我們進行分層分組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的效果,讓每一各小組成員在小組學習中不僅個人要努力上進,而且樂于與同學互幫互助,相互合作,讓小組成員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取得進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在課堂或課后進行小組合作時,教師的及時評價和激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通過建立積分獎勵制度,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促進,互相進步,大大提高小組合作的學習效率。于是我根據我校教學、作業、練習的情況為學生制作了“我的積分獎勵卡”,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達到合作互助、共同促進的目的。
總之,我認為分層分組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團隊精神。讓我們積極探索和研究,爭取把分層互動教學活動不僅帶入到每一節的英語課堂當中,還延續到課后的各種學習活動中,通過分層教學活動,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均衡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2]李桂平.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
[3]朱瑋瑋.運用小組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現代企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