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音 郭錦輝
一、引言
作為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閱讀能力一直被視為最重要的英語技能。近年來,隨著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閱讀策略研究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SBI模式
1990年,Oxford介紹了3種訓練方法:策略意識培訓、短期策略培訓、長期策略培訓。1996年,Oxford 和 Leaver認為策略培訓應成為外語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1998年,Cohen提出了SBI教學模式,該模式提倡學習者中心,將策略培訓與外語教學融為一體。它要求教師結合外語學習的內容講解與演示策略,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與練習使用策略。
我國的外語學習策略培訓通常采用講座或短期集中培訓的形式,將策略培訓與外語教學相互融合進行研究的比較少見。鑒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基于SBI模式的大學英語閱讀策略培訓。
三、英語閱讀策略的分類
成功的讀者不僅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還需要靈活高效地使用各種閱讀策略。因此,在大學課堂中,學生對于閱讀策略的掌握十分必要。通常,閱讀策略分為讀前策略、讀中策略和讀后策略。
讀前策略:①確定閱讀目的:閱讀目的通常有三個——娛樂消遣、獲取信息、學習語言。由于閱讀目的的不同,讀者的關注點也會不同;②挑選閱讀材料:閱讀材料質量的好壞對于讀者的閱讀水平能否穩步提高起著決定性作用,讀者應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閱讀材料;③制定閱讀計劃:讀者做好周密的閱讀安排和計劃有助于自我監督閱讀活動,增強閱讀能力。如制定每日閱讀時間,思考閱讀步驟和閱讀策略,預測閱讀結果等。
讀中策略:①預測:包括通過文章標題/主題句預測、通過背景知識預測、通過信號詞預測、通過主要情節預測等;②略讀:略讀指快讀閱讀文章并理解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過程。即選擇性地閱讀主要句子,留心某些核心詞匯或詞組,忽略次要信息和無關細節;③尋讀:尋讀是一種快速定位特定信息的閱讀方法——讀者先瀏覽各個問題及不同選項,再帶著問題尋找原文的信息,最后快速、準確地選出答案;④關鍵詞閱讀:通過閱讀句子的核心部分及某些修飾核心部分的形容詞和副詞,讀者能夠快速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細節;⑤意群閱讀:意群閱讀指按照詞組、短文在文中的組合意義進行整體閱讀;⑥猜測詞義:該策略主要可通過同義詞/反義詞、因果關系、邏輯推理、詞綴等對詞義進行猜測,該策略有助于讀者流暢地閱讀并文章內容進行全面的理解。
讀后策略:①測定閱讀速度:選好合適的閱讀材料是測定閱讀速度的前提條件。《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對高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文章,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②自我評價:這是讀者依照閱讀計劃、自我檢查閱讀效果、總結經驗的過程。該過程既是為了表示閱讀活動的結束,也是為了調節閱讀策略、采取相應補救措施;③克服不良閱讀習慣:指讀、聲讀、回讀等都會限制讀者的閱讀速度和理解深度。因此,讀者應該有意識地控制自身不良的閱讀習慣,以便下次閱讀更高效。
四、基于SBI的大學英語閱讀策略培訓模式
Oxford于1990年提出了一種策略培訓模式,具體包括確定學習者的需求和可用的時間、選擇要訓練的策略、考慮將策略訓練融入語言教學、考慮學生參加策略訓練的積極性、準備訓練材料和活動內容、實施策略訓練、評價策略訓練的效果、修訂策略訓練的內容。該模式涉及培訓的前期準備和具體開展,各步驟間清晰明了、緊密相連。后來,基于Oxford的策略培訓模式,Cohen于1998年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培訓模式。包括確定學習者的需求和可獲得的資源、選擇要訓練的策略、充分認識將策略訓練融入課堂教學的好處、考慮學生參加策略訓練的積極性、準備訓練材料和活動內容、實施策略訓練、評價并修訂策略訓練。那么,在大學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應如何實施具體的策略訓練呢?基于Oxford(1990)和Cohen(1998)提出的策略訓練模式,本文按策略培訓的階段,提出了。
策略培訓前: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其在閱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進行閱讀策略培訓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應該在與學生充分討論和協商后確定培訓計劃、目標和內容,以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師要挑選適宜的閱讀培訓材料,既要難易適當,又要有趣味性。
策略培訓中:第一,培養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如:略讀、尋讀、精讀等。只有學生明白了略讀、尋讀和精讀的內涵,并了解了略讀、尋讀、精讀等閱讀方法的區別后,才能清楚何時該用何種方式進行閱讀。第二,堅持意群閱讀,提高閱讀速度。意群閱讀不僅可以提高閱讀速度,還有利于學生對句子整體的理解。要想形成這種閱讀習慣和能力,學生要有意識地擴大閱讀的視野,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文章意群進行劃分。第三,猜測詞義,掃清閱讀障礙。教師上課時應給學生詳細舉例講解推測某一單詞的詞義的常用方式和線索,然后讓學生猜測課文中出現的生詞詞義,并說出自己分別使用了什么線索。
策略培訓后:首先,教師幫助學生克服指讀、聲讀和回讀等不良閱讀習慣。其次,評價和修訂策略訓練。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活動中,可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最后,培訓后大量實踐練習,并讓學生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閱讀速度。
五、結語
基于英語閱讀策略以及Oxford和Cohen提出的策略培訓模式,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SBI的大學英語閱讀策略培訓模式。英語教師應該將對學習者學習策略的研究、指導與培訓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把提高學生的策略意識、培養學習者獨立的學習能力作為我們重要的培養目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在大學英語閱讀培訓模式下“會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語閱讀的效率(周桂芝,2006)。
參考文獻
[1]Cohen A.D.Startegies in Leanr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J].London: Longman,1998.
[2]Oxford 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J].Rowley,Mass: Newbury House,1990.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4]沈翠萍.國內外二語學習策略培訓研究述評(1990—2012)[J].外語界,2012(6):10-17.
[5]周桂芝.多媒體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學習策略[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