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斯
摘 要:《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出,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加特長發展,注重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因此,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新課標中蘊含的改革思想與教學理念,并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思路,讓孩子們真正地喜愛音樂、享受音樂。
關鍵詞:學生;音樂;興趣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出,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加特長發展,注重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因此,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新課標中蘊含的改革思想與教學理念,并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思路,讓孩子們真正地喜愛音樂、享受音樂。如何在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喜歡音樂,喜歡音樂課堂,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著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學音樂課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音樂教學活動讓每位學生對身邊的世界充滿愛意,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充滿體驗、好奇和探索的激情,進而養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由于教學條件的改善,許多學校的教學設施更趨完備,多媒體設施的引入更是為音樂課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極為便捷的條件。在當前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作為音樂教學的輔助工具,將實際無法展示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以課程《彼得與狼》為例,該課的教學目標中也明確提出,要求學生通過欣賞,了解部分西洋樂器所具有的音色及其表現力。課上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樂器的圖片,并利用多媒體播放各自的音色,令學生感受樂器在實際交響樂中的表現。
2整體感知,逐步推進
音樂之美,不僅需要欣賞者具有較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同時還需要欣賞者可以結合自身經歷去細致感悟音樂的內容與情感。但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與形象能力都尚未成型,而且學生自身閱歷也不夠豐富,所以很多時候,難以完全理解音樂中包含的內容與情感。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組織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刻意去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進而引導學生去感悟音樂,接受音樂,從而讓學生了解與感受音樂所具有的美感。為一課當前,教師可通過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去充分理解音樂。比如講授《春天在哪里》一課時,便可按照如下方式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精心制作課件,在課件當中添加大量關于春天的圖片,如鮮花、綠草、柳條等各種自然事物,并將這些作為圖片播放時的背景音樂。第二,課上播放課件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對話交流,讓學生講述自己在春天觀察到的事物,感受到春天的魅力所在,教師為初步為學生彈奏,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整體印象。第三,教師引領學生學習新課,學唱詞曲,品味體會歌曲的意境。逐步推進,讓學生逐步感知音樂的魅力,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以便提高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
3激勵評價,鼓舞熱情
小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由于身心特點所致他們比較活潑好動,對某一事物的興趣保持的不夠長久,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所以為了上好小學音樂課,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恰當地采用激勵式的評價,不斷的激發學習的熱情,引導他更好的參與音樂教學活動,我通常在音樂課的課上采取的激勵評價方式有兩種,即為語言激勵以及物質激勵。比如我在教授歌曲之后,通常都會給學生一段練習時間,然后再對學生的演唱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我盡可能多用鼓勵的詞匯,如“非常好,很好聽?!薄澳阏姘?!”等等如實在差強人意,我也會委婉地說:“已經很好了,但還是需要努力?!背苏Z言鼓勵外,我還經常采用物質獎勵的方式,如為學生頒發小紅旗、小獎章、小紅花,一段時間之后,統計數量,數量多的學生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個人覺得這種激勵方式更加人性化,同時也更為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
參考文獻
[1]李曉莉.加強音樂欣賞教育提高音樂美育效果[J].科技創新導報,2010(17).
[2]徐世翠.淺談小學音樂樂理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北方音樂,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