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說題”的主要目的是改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促進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高。整個“說題”教學過程可概括為:獨立思考說條件、互相交流說思維、思想碰撞說策略、歸納總結說注意、反思拓展說規律。說條件是基礎,說思維是關鍵,說策略、說注意是重點,說反思、說規律是歸宿。
關鍵詞:學生;說題;流程;要點;實踐
作為一名教師,幾乎每天都在“說題”,但很少有關于如何讓學生“說題”的研究。學生“說題”的主要目的是改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促進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高。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自己解決問題時的思維方式,然后總結解決問題的規律。通過“說題”活動使所有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并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根本目標。
一、 學生“說題”的基本流程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思維訓練有效、方法靈活、典型且富有代表性的題目,并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說題”活動。
流程圖如下:
1. 獨立思考說條件。先讓學生吃透題目中的各個條件及關系,結合自己已有知識獨立思考,說題目當中告訴了我們什么,說題目考查的知識點,說題目要考查的意圖,說審題后自己的獨特見解。
2. 互相交流說思維。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說出自己對解題的困惑。特別是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及依據,因為掌握合理的思維方法和邏輯推理規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3. 思想碰撞說策略。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解題的策略,通過交流讓學生說出問題解答所必須的步驟,并盡可能多地尋找其他解題方法,通過比較,尋找最佳解題法。
4. 歸納總結說注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肯定會暴露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學生對問題的解答,總結出解題時應注意的問題,并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是這一環節的重點,也是防止同一問題再三出現錯誤的保障。
5. 反思拓展說規律。讓學生回顧問題解決過程,闡述自己的經驗和成果,掌握規律,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標。
在“說題”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說條件是基礎,說思維是關鍵,說策略、說注意是重點,說反思、說規律則是最終歸宿。
二、 落實學生“說題”教學的要點
1. 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說題”。我們可以采取輪流發言的形式,讓學生依次來講解自己對題目的理解。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所有學生在課前都學會預習。因為想要說好題,“說題”前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實際上也起到了“治懶”的作用。
2. 讓學生“讀”題常態化。語文教學中課文要讀,而對于數學題目我們也要讀。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單純的題海戰術是不可取的。只有理解了題目,解題才能順利進行。讓聲音變成一種刺激思維的催化劑,引起所有學生的共鳴。
3. 讓學生大聲地說出來。說就要思路清晰,說就要字正腔圓。用“說話”代替過去的只寫不說,用語言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表達出來,促進教學思維的形成。只要學生能用清晰洪亮的話語表達出自己的見解,說明他對這個問題已經理解透徹了,肯定能完整地做出題目。
4. 讓錯誤暴露得更及時、更明顯。當學生“說題”時,教師和其他學生在聽的時候,還要仔細辨別其思路的正確與否,發現問題及時更正和補充,老師要引導學生就此展開討論,甚至爭論。學生通過說和聽,彼此交流,共同進步。
三、 學生“說題”教學實踐效果
學生“說題”教學法能最大程度地影響教學活動方式的轉變。是否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取決于學生思維的開發和學生學習的質量。在課堂上一人“說題”眾人聽,聽者從中吸取教訓和開拓思維,同時教師通過適時引導,讓全體學生都有所收獲。
例:如圖所示,將一張長方形紙片翻折,則圖中重疊部分是 三角形。
本道題目我們要將說題重點放在得出結論的分析和想法上。首先我們讓學生將題目的已知條件通過獨立思考說出來,然后根據條件先得出他的答案:等腰三角形。當然也有可能不是這個正確答案。
在學生說出得其答案的理由前,其他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他的答案對嗎?為什么不是鈍角三角形?是不是隨便一折都是等腰三角形?……
這時讓學生相互交流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想要采取的解題策略,真正讓學生看懂題,思透題。通過實際操作,我們發現重疊部分可以是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但都是等腰三角形,當然,也可以折疊出等邊三角形。
如圖所示:
之后,需要引導學生總結并找到以下規律:
要判斷三角形形狀的變化,只要抓住∠a的變化即可輕松獲得,即:
(1)當45°<∠a<90°時,△ABC是等腰的銳角三角形;
(2)當0°<∠a<45°時,△ABC是等腰的鈍角三角形;
(3)當∠a=45°時,△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當∠a=60°時,△ABC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一個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在學生“說題”時,可能不會完完整整地說出來。但是,一個同學說,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適時引導,不是更能體現本題的價值嗎?整個題的解答都是從學生自己的思維角度出發,通過“說題”讓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求知欲、探索欲增強了。若不正確,老師只需適時點撥,糾正即可,這樣就等于解決了一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障礙;若是正確的,則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參考文獻:
[1]鄒興平.數學解題教學的境界[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7(5):58-59.
[2]陳正.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研究之說題教學[J].大江周刊(論壇),2013(3).
[3]趙紅霞.積極學習的課堂環境特征研究——以小學數學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姜智霞,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蘇武鎮教學輔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