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機械而單調(diào),抑制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學效率不高。新課改打破了過去的教學模式,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那么在具體教學中,有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呢?筆者結合自身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從更新教學觀念、運用信息技術、指導閱讀方法、豐富閱讀活動的角度入手,探究了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教學觀念;信息技術;閱讀方法;閱讀活動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有效方法。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然而,縱觀過去的閱讀教學,教師只是機械地灌輸,教學效果并不佳。那么在具體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有效閱讀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從以下幾點進行了探究:
一、 更新教學觀念,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更新觀念。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是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閱讀積極性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面對過去種種的教學弊端,我國進行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及時地更新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給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火燒云》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自己朗讀課文,想象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并將自己的想象畫成一幅畫,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描繪出了許多千奇百怪的形狀和五彩斑斕的色彩,賦予了火燒云新的生命。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對火燒云的特點進行交流討論,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再讓每組派代表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再進行點撥和拓展,這樣,經(jīng)過了學生的思考和想象,教師再進行講解時學生就會與教師形成更多的互動,并且能激發(fā)出更多新的思想和認識。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把課堂充分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后教,學生多學,教師少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讓師生之間形成有效的配合和互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二、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閱讀方式由文本閱讀走向了超文本、多媒體和高效檢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和視聽體驗,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時,因為那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令許多人向往,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從網(wǎng)上搜集一些關于西沙群島的旅游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一下它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趙州橋》的閱讀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體會趙州橋的建筑藝術,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搜集一些關于趙州橋的拓展資料和圖片,加強學生對趙州橋的了解。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僅給閱讀教學帶來了豐富的資料、圖片還帶來了視頻、動畫、音樂。教師還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制作電子課件,設計各種特效,讓文字變活,讓文字發(fā)聲、讓文字閃光、讓文字縮放等,這比單純的文字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電子技術的優(yōu)勢,讓閱讀課堂變得多姿多彩,有聲有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指導閱讀方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才是對學生終身有用的事情。
比如,朗讀。它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地還原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境,體味語言情感。在朗讀訓練中,教師可以先進行范讀,指導學生朗讀時的速度、停頓、語氣、音調(diào)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想象和體會文章的意境,讀出文章的情感。比如,品讀。課文中有些描述非常精彩,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仔細品味,體會文章的語言魅力。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的閱讀教學時,文章有許多精彩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品讀,讀出“潮來前”人們的期盼,讀出“潮來時”人們的興奮,讀出“潮退后”人們那份平靜的失落。閱讀的方法很多,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圈點勾畫,標注出重點語句和疑難困惑,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做批注,記錄出閱讀時的見解感受,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比較、綜合、聯(lián)想等思維方法,提高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 豐富閱讀活動,拓寬學生閱讀廣度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光靠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閱讀的廣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讀過的課外書帶到教室,組成班級閱覽室,促進信息互換,加強閱讀交流;比如,教師可以開展讀書故事會,為學生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讓學生通過活動閱讀各種各樣的故事,如幽默故事、民間故事、神話故事、勵志故事、百姓故事等,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進行朗誦比賽,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讓學生在朗誦中體味中華文化,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并形成良好的語感;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chuàng)辦閱讀手抄報,發(fā)表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刊載學生的讀后心得以及一些短小精悍的讀書趣事等,讓學生通過篩選、整理、加工、創(chuàng)作等加強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提高自身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這樣,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習慣,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師要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高傳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1):117.
[2]王麗.淺析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59.
[3]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6):160-161.
作者簡介:葉冬月,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蘆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