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想成功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則必須以創新的理念為指導,以科學合理的教材為基礎,以提升教師素養為核心,以有效教學方式為保障,同時結合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才能切實實現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
根據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升相關理論研究與作者教學實踐經驗得出,中學數學課堂提升的關鍵在于理念提升。廣大中學數學教師要充分革新自身教學理念,運用先進、創新的理念為指導,從教材利用、教師素養、教學方式以及信息技術四個方面出發,并將其作為數學課堂提升的重要抓手,以此來確保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切實提高。
一、 基礎: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是中學數學課堂提升的重要基礎。在新課改下,如何制定科學的教材,并將其利用好、發揮好,是當前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與實踐的重要課題之一。如何才能制定出符合新課標要求,并契合中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教材呢?作者認為應當遵循以下幾個標準:一是符合學生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二是滿足學習所需;三是在生產、生活、科技中具有廣泛應用;四是體現數學基本理論、思想、方法;五是能為學生所接受。
二、 核心: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
在中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僅是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實施者。因此,要想實現中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則教師方面的因素不可或缺,提高教師教學素養是提升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核心內容。實踐表明,教師教學素養的高低,對構建中學數學高效課堂至關重要。具體體現在: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是否重視教學活動的開展,關系著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技能的提高;教師能否熟練應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師對教材把握不準,教學基本功不牢,“花架子”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當等問題,這些無一不制約著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升。對此,作者認為應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具體應當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及時更新觀念,樹立起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觀;二是強化對教師的教育培訓,通過開展職后教育培訓,幫助教師提高理論素養與教學功底;三是重視開展情感教育,特別是對部分不喜歡甚至厭惡學習數學的學生,更是應當積極通過情感教育的手段,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所蘊含的情感,并用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煥發生命與活力,進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四是鼓勵教師多參與教學研究,這對教師業務素質與教學素養的提升,無疑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 保障: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
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無論是在任何學科、任何課堂上,教師若想構建有效課堂,則必須從基本的教學情境、學生實際以及所要教學的內容等出發,來設計或者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以此才能保障教學課堂的順利進行,才能確保教學卓有成效。以下,作者結合自身實際教學經驗,簡要介紹幾種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 啟發探究式教學
啟發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以主體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數學問題為核心,通過主體探究問題和知識再創造為基本形式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屬于創新教育的范疇。在實際操作中,啟發探究式教學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精心設計探究的問題;二是獨立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同時開展合作討論與探究;三是給予學生實踐探究的時間和機會;四是做好教學評價,鼓勵學生引申探究。
(二) 學案教學式教學
學案教學式教學是以新課標為指導,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為重點的一種教學方式。應用該方式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案的內涵、設計原則、構成要素以及教學成效等方面。在內涵設計上要依據教材標準與課程標準,遵循教學規律設計學案,以便學生進行自學、研討、探究、梳理、總結等活動;學案的設計原則應當具有導向性、探究性、發展性以及靈動性;學案的基本構成要素應當包含教師的“導”與學生的“探”兩方面;教學成效要綜合考慮是否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發展,是否有利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完善與優化,是否進一步豐富了數學學科教學理論的豐富與發展等。
(三) 結構教學式教學
結構教學式教學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建構性,該教學方式主張將數學知識進行結構網絡化,并通過知識網絡形式幫助學生尋找知識規律,認知數學知識的本質。結構教學式的教學程序一般包括“自學”→“提煉”→“交流”→“建構”→“鞏固”。
(四) 四步導學式教學
四步導學式教學提倡教師以盡量少的語言來啟發學生,通過適時引導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在課上充分展現、充分發揮。四步導學方式彰顯了新課標對學生主體地位和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等的要求,應用該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能力,進而促進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升。通常而言,四步導學式課堂包含“自主研習”“合作究疑”“適度拓展”“評價鞏固”四個步驟。
四、 助推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21世紀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娛樂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信息技術的滲透與影響。對于中學數學而言,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為實現教學提升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要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當前形勢下,在我國教育教學領域,信息技術和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已經成為一大熱點和趨勢,并對各學科起到重要的輔助教學的作用。為此,應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中學數學教學,重點加強兩者之間的有機整合,具體需做到:一是加強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等的整合;二是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如將抽象內容具象化、運用網絡資源豐富學生知識、整合傳統教學形式,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等,通過此進一步發揮信息技術輔助中學數學教學的優勢與作用,進而實現中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影.中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認識與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10):42-43.
[2]王寬明.中學數學中的算法教學[J].教學與管理,2009(11):83-84.
[3]陳蓓.中學數學學案教學的研究與展望[J].教學與管理,2012(1):55-58.
作者簡介:石莉,河北省黃驊市,河北省黃驊市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