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移清
摘 要:六年級的數學教育作為邏輯性、嚴謹性較強的小學升初中的過度學科,其思維方式的轉變導致數學學科一時難以被學生理解與接受。這一現象的出現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總復習課程教學策略的要求。因此,掌握優秀的總復習教學策略至關重要,而如何做出優秀的復習教學策略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本文將主要圍繞著如何制作出高質量的總復習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數學;六年級;總復習課;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的總結是對初等數學階段的整合,具有較為嚴密的邏輯性,做好小學數學的教育能夠為學生進入初中教育起到良好的基礎作用。而教學策略是教師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重要連接點。在知識查漏、知識整合的復習階段,學生需要教師精簡凝練的知識結構和解題方法幫助其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以便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下面就小學數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策略談幾點看法。
一、整合提煉知識結構及解題方法
幫助學生掌握課本重要知識點及常考題型的解題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也是最基礎的任務。條理清晰的知識結構利于學生在短的時間內理解課本重點、難點;清晰明確的解題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練習或考試中用最短的時間去理清做題思路,寫出正確的解題步驟。因此教師在準備復習課的教學策略中要著重準備以上兩個要點。要想達到以上目標,則需要教師在熟練掌握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先根據課本的重要內容列出知識框架,然后要根據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通過多種復習方式將課本的知識框架、難點、重點講授給學生。不同的學生領悟力不同,理解力不同,就會導致班級里所有同學的學習進度會存在參差不齊的狀況。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多次復習強調學生薄弱單元知識點的基礎上做到“因材施教”,即面對理解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對其應著重強調基礎概念、基本題型的記憶;對于理解力較強的同學,教師應注重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的解題方法,以幫助這類同學形成靈活、創新性的思維。凝練的知識結構和明確的解題方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章節內容,當然,知識結構的設定和解題方法的總結也不要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
二、把握復習節奏,做到松弛有度
在緊張的復習階段,學生一般都會處于壓力較大的狀態,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讓學生在壓力與放松、無憂中找到恰當的平衡點,教師應該在保證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運用新穎多樣、松弛有度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以積極、放松的狀態去一點點啃屬于自己的“硬骨頭”。學習應該是學生對某一方面由陌生到了解、由了解再到領悟的過程。在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了解新知識、掌握新知識,更應該以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盡力維持保護學生對新事物的興趣和熱情,因此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應該以學生參與感較強的教學方式向學生講授課文新章節。為了吸引學生對幾何的興趣,保持學生上課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我將以六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圖形與幾何這一單元為例,進行簡要說明。講解圖形與幾何時,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以動畫短片的形式呈現在教室多媒體屏幕上,通過這種形式向同學詳細展示各圖形特點、推理圖形面積公式體積公式等知識點。當學生對各圖形有了較強印象的了解后,教師再以單元練習題的集中訓練加強學生對該章節的理解。此類由層層遞進、由表及里、松弛有度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較少傳授新知識的教學時間,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以此達到提高學習效率、有效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最終目的。
三、加強師生間溝通,跨越師生間“鴻溝”
師生間的關系可直接影響師生間的知識傳授,維護好師生間的關系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間接工作和任務。六年級的學生們已經朝著青春期的小徑奔走,同學們在享受青春期所帶來新階段的同時,又會因身心迅速發展且造成難以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致使內心變得脆弱、敏感,這一現象無疑又給師生間的關系處理帶來新挑戰。徐州醫科大學的賀群在《新時代背景下師德建設的困惑與出路》中提出“教師是心靈的工程師”這一理念,由此可見,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局限于“傳道受業解惑也”,關注學生身心變化、幫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長者的身份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二者在日常相處時要做到互相尊重,遇到問題也應及時溝通。師生間維護良好的關系能夠減少甚至可以消除年齡所造成的“鴻溝”。要想便達到師生間的“亦師亦友”理想學習狀態,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策略中精心設計些互動環節,以增強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為理想狀態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條件。此外,這種互動環節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更多數學知識內容,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標。
四、總結
熟練掌握精煉的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生復習效率的重要基礎,多樣新穎、松弛有度的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教師只有不斷豐富教學經驗、以循序漸進、松弛有度的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策略中,才能幫助學生提高復習階段的效率,取得新突破。總之,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復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理清知識框架,將練習落到實處,及時引導糾正。時刻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樹名.淺談提高六年級數學總復習課有效性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64+66.
[2]李笑笑.小學高年級數學單元復習教學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
[3]張桂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