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
摘 要 科普工作是出版社的一種重要工作,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筆者對專業出版社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進行了剖析,并基于專業出版社在人才隊伍、版權和平臺方面的優勢對專業出版社在科普工作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分析。以中國原子能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服務核電科普工作為例,分析了專業出版社如何在服務科普工作中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在此基礎上,結合社會發展形勢,對下一步如何在服務科普工作中實現“雙效”統一提出了建議對策。
關鍵詞 專業出版社;核電科普;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2-0195-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出版承擔著傳播真理、傳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服務科普工作既是實現社會效益、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經濟效益的必然要求。專業出版社如何在服務科普工作過程中實現“雙效”統一,是每家專業出版社都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下面,以中國原子能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子能出版社”)服務核電科普工作為例,探討專業出版社如何在服務科普工作中實現“雙效”統一。
1 專業出版社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專業出版社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
當前,專業出版社往往處于科普工作的中間環節和外緣,在科普工作中發揮的作用有限。政府部門、有關企業、行業組織在開展科普工作時,往往是將專業出版社作為單純的圖書出版商和發行商對待。他們對出版社的需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組織相關專家撰寫書稿后委托出版社出版發行,在此過程中,主要借助出版社在圖書編校、圖書發行方面的優勢,進而更好地實現科普宣傳目的。二是購買由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科普圖書,在科普宣傳活動中發放。
1.2 專業出版社在科普工作的作用
專業出版社在專業人才隊伍、圖書版權、專業出版平臺方面具有優勢,可在科普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具體體現在:
1)組織策劃優秀選題。科普工作本身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社會教育,有著豐富內涵、涉及眾多知識,包含眾多環節,具有社會性、群眾性和持續性[ 1 ]。因此,在眾多的工作中,如何安排工作計劃、選取怎樣的主題進行組織、以怎樣的方式進行表達和傳播,都需要研究。選題策劃工作是專業出版社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專業出版社的優勢所在。就某一項科普工作,如何安排選題計劃,選擇哪些主題,組織哪些作者組稿,稿子的體例和表達方式如何安排,采取哪種方式進行發行,都是選題策劃的主要內容。這些工作,專業編輯駕輕就熟。加之自身專業編輯對相關科普領域長期跟蹤,對讀者關注問題比較熟捻,更善于把握主題,更懂讀者喜好,因此,在科普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專業出版社選題策劃方面的優勢,在選題策劃時發揮參謀和智囊作用。
2)組織提供優質科普內容。在確定選題內容之后,由于專業出版社在相應科普領域擁有雄厚的作者隊伍和豐富的圖書版權,是科普內容供應者的重要選項。考慮到科普工作需要以淺顯、易于理解的、讓公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公眾傳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因此,首先需要權威專家為科普內容把關,校準專業問題的表述方式,確保不傳播錯誤的知識。其次,要以公眾易于理解和接收的方式進行傳播,因此,在內容上,要以圖片為主,或圖文并茂,而且要考慮到當前互聯網模式下的讀者的讀圖習慣和碎片化閱讀方式。最后,還要妥善處理版權問題,避免造成侵權問題。專業出版社能夠在組織提供優質內容、優化表達和傳播方式、妥善處理版權問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搭建科普宣傳的橋梁。專業出版社作為政府部門、相關利益主體之外的第三方,由于在相關專業領域經營多年,往往具有一定數量的讀者群,具有較好的專業公信力和品牌美譽度。在這種背景下,出版社以第三方的身份組織科普主題論壇、組織科普問題座談會、在網絡或社交網絡平臺上就某一話題組織科學討論,具有政府部門和相關利益主體不可比擬的優勢,更容易獲得社會公眾的理解和信任,能夠起到溝通雙方、多方的橋梁的作用。
2 核電科普面臨的總體形勢及核電科普工作開展基本情況
2.1 核電科普面臨的總體形勢
作為核領域的專業出版社,核電科普工作是中國原子能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子能出版社”)重點關注的科普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大陸第一座自主設計核建造的核電廠開工建設以來,中國核電經歷了起步階段、適度發展階段、積極發展階段,并于2010年進入安全高效發展階段[ 2 ]。2010年10月,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定我國“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天有不測風云,就在我國核電開啟安全高效發展的大幕之后不久,2011年,發生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全球范圍內一度掀起反核浪潮,恐核和反核輿論甚囂塵上。世界各國的核電發展均受到巨大打擊。在國內,一些機構和個人出于種種原因利用多種信息傳播渠道廣泛散播不實的反核言論,并引導群眾采用群體性事件的方式阻止核電項目進展,“鄰避效應”凸顯,對核電事業發展乃至我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為了滿足我國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需求,2013年我國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 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建設現代核電產業體系,打造核電強國。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時強調,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一方面,大力發展核電是國家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核電發展受到公眾溝通不利的嚴重制約,深化核電科普工作勢在必行。
2.2 核電科普工作開展基本情況
目前,有關部門(國家生態環境部、國家科工局、國家能源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相關集團公司(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國家電投)、行業組織(中國核學會)、出版機構、媒體等都在積極開展核科普工作。
1)國家有關部門開展核電科普工作情況。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在推進核電科普工作方面不斷推出新舉措。例如,中國科協、國家能源局、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核安全局主辦了“科普中國——綠色核能主題科普活動”。國家核安全局組織出版了多種核電科普圖書,國家能源局在其網站開設了《核電科普和核安全知識宣傳專欄》。
2)相關核電企業開展核電科普工作情況。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國家電投積極主導開展核電科普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利用相關展會和大型活動開展專題核電科普工作,建設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核科普展覽館,組織核電進社區活動,全面開展核電科普工作。有關核電企業還利用微漫畫、微視頻、動畫、動漫的形式進行核電科普,制作的核電科普動畫片《核電那些事》、小視頻《核電小蘋果》受到輿論好評[ 3 ]。
3)行業組織開展核電科普工作情況。中國核學會利用平臺優勢,積極致力于核電科普工作,通過組織科普傳播專家團隊在全國開展宣講工作、組織開展核科普人才培訓和核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打造“魅力之光”杯全國中學生核電科普知識競賽及夏令營活動等品牌活動、加強媒體合作和科普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
3 原子能出版社在服務核電科普工作中實現“雙效”統一的舉措
3.1 明確自身定位,搭建橋梁
原子能出版社將核電科普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使命,明確了自身在核電科普工作的定位,作為核領域專業出版社,要積極作為、勇于擔當,做核電科普工作策劃的參謀。原子能出版社針對核電科普工作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對核電科普面臨的新形勢、核電科普當前工作的重難點問題等進行分析,提出了建議措施,向上級單位提供建議。除了就該問題提供建議報告,原子能出版社還積極與政府部門的有關單位、核電企業單位主動溝通,分享成果、了解需求、交流信息,以達到群策群力、互相促進的目的,共同推動核電科普工作。
3.2 挖掘資源,主動策劃
原子能出版社根據核電發展及公眾溝通形勢,針對重大事項和熱點問題開展選題策劃,組織編研出版了一系列精品圖書,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是針對重點問題和熱點問題,主動策劃,組織出版應對社會公眾關切的精品圖書。2011年4月1日,在日本輔導核事故發生后不到3個月,原子能出版社即出版了《走近核電》,回應社會關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圖文并茂的形式向社會公眾介紹核電,消除社會大眾對核電的恐慌情緒,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二是連續策劃推出大眾類科普讀物,從多個視角、以多種形式宣傳核電科普知識,出版了《中國核電科普手冊》《徐主任講核電》等數十種科普讀物,持續開展核電科普工作。其中,《核與輻射安全科普系列叢書(包括《核電》)被評為第二批全國環境保護優秀培訓教材、核與輻射安全科普系列叢書等5種圖書被評為2017—2018年度中國核科普獎圖書獎一、二、三等獎(獲獎圖書共9種),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了“雙效”統一。
3.3 搭建交流平臺,主動發聲
原子能出版社充分利用發揮《中國核電》的作用,搭建業界學術交流平臺。一是主動走訪業界權威專家,進行專訪。創刊10年來,先后采訪了葉奇蓁院士、徐銤院士繼等數十位院士和知名專家,請權威專家為社會大眾講解核電知識。二是走訪各核電企業,到現場采訪有關企業領導,了解核電企業發展情況,增強核電信息透明度。三是策劃發行《“華龍一號”》專刊(單刊發行量超過15 000冊,取得良好的設計效益和經濟效益),向社會公眾全面介紹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三代核電技術,增強社會公眾對我國核電技術的自信心。四是主動出擊,開辦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核電科普信息,積極參加公眾溝通活動,如2018年涉核公眾溝通交流大會,積極發聲,為核電科普貢獻專業力量。
4 對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當前,一方面,核電實際發展節奏與國家有關規劃目標要求明顯不符,加強核電科普和公眾溝通的重要性愈加顯現,核電科普工作的緊迫性更加凸顯。另一方面,大多數公眾更習慣于從網絡或移動網絡獲取信息,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收集網民規模達到7.88億[ 4 ]。在這個新媒體日益成為主流信息交互渠道的時代,科普宣傳應該緊密契合這一形勢。為了適應新形勢,要在以下方便開展更多探索,已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豐富核電科普產品的形式,在傳統科普讀物的基礎,豐富優化宣傳形式,更多地采用圖片形式、視頻形式借用網絡平臺(如澎湃網)和社交網絡平臺(知乎、微博、微信)開展宣傳,適應受眾閱讀習慣,不斷完善用戶體驗。二是開發寓教于樂的核電科普產品,包括核電漫畫產品、小視頻等,并借助于新媒體平臺發布。三是充分利用新興媒體,根據輿論熱點,選擇媒體平臺,如在新興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等)上投放核電科普視頻等。
專業出版社要緊密跟蹤社會和技術發展形勢,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強研究、主動策劃、積極作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服務科普工作中實現“雙效”統一。
參考文獻
[1]蘇皓東.科普普及的不僅僅是科技知識[J].科技風,2019,1(2):35.
[2]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電科普手冊[M].北京:中國原子能出版社,2017.
[3]羅小未.中國核電:構建公眾溝通的3C模型[J].環境教育,2017(7):78-80.
[4]王大鵬.科普宣傳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N].學習時報,2018-12-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