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且,閱讀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學生的英語素養方面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要想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水平出發,構建多樣化的閱讀活動,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和學習需求,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是英語教學的重點,更是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關鍵渠道。有效的閱讀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基本的信息,提升學生對英語的感受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擴大學生的詞匯量,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發現,很多小學生都不喜歡閱讀。他們注意力保持時間非常有限,很難耐下心來深入閱讀。而且,學生缺乏閱讀的方法。所以,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以下幾點探究:
1、挖掘興趣,激發熱情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這句話就能夠看出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是關鍵,只有學生具備了主動閱讀的欲望,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夠提高。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采取多樣化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教師可以從閱讀素材的選擇入手,借助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
比如:在《My schoolbag》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讀Chinese book,English book,math book,notebook,story-book,schoolbag等單詞,聽懂會說How many ... do you have?I have...并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實物文具提出了問題:Look !Whats this?并且,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回答到了Its a bag.緊接著,筆者通過問Can you guess whats in my schoolbag?引出了句子Whats in your schoolbag?這種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導出新知識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然后,筆者借助動畫為學生播放了課文內容。在此環節,學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激發了。
2、指導技巧,提高能力
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學會正確閱讀,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最為有效和關鍵的渠道。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閱讀方法。并且,教師要堅持循序漸進,聽說結合,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抓準關鍵詞的能力。只有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素養才能夠提高和發展。
比如:在《What time is it?》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掌握與日?;顒佑嘘P的單詞和詞組,加強學生對新句型“What time is it?”“Its nine oclock.”“Its time for ...”的理解和運用。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鐘表,并且,提出了問題:Look! Whats this?然后,筆者指著12點說:What time is it?有的學生就回答到了Its 12 oclock.緊接著,筆者引導學生說出了Its time for lunch.然后,筆者為學生播放了課文內容的錄音,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了問題。并且,在學生提問與回答的過程中,筆者借助畫面幫助學生理解了重難點,要求學生用句型“Its time for ...”造句。此外,筆者還組織了分角色朗讀的活動,由筆者扮演John的角色與英語口語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了示范表演。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就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和應用英語表達自身觀點的能力。
3、內外結合,閱讀延伸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單純地依靠課堂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延伸。并且,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融入到英語氛圍中。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當然,教師也要堅持由淺入深的原則,選擇合適的閱讀素材,循序漸進地開展閱讀訓練活動。
比如:在《My clothes》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單詞:clothes/skirt/hat/dress/pants/shirt等等,可以運用所學知識描述自己喜歡的不同顏色的服裝,能夠聽懂Le's do中的指示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不同的圖片,并且,筆者提出了問題:What's this?You can guess how to read?What clour it?經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就掌握了用英語描述衣物和顏色的能力。最后,筆者為學生組織了課外活動,要求學生以“My favorite dress.”為主題完成了口頭作文。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就會有所提高。此外,筆者每周都會組織課外閱讀活動,要求學生閱讀一些相對簡單的英語讀物,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在此環節,筆者為學生推薦了一些讀物,如:My First Reading Library、I Can Read - The Biscuit、Mother Goose Nursery Rhymes、Oxford Reading Tree等等。其中包括書籍、繪本和有聲讀物。這樣的閱讀內容是最符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的。經過長時間的閱讀,學生就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而言之,閱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據著關鍵性的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想法和觀點,給予學生自主發揮的機會。同時,教師要挖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然,教師也要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后,教師要注重內外結合,實現閱讀的延伸,關注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量,拓展學生的視野。
參考文獻
[1]楊赟.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1):75.
[2]陸晨.用故事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名師在線,2019(02):35-36.
[3]李海龍.基于“智慧課堂”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9(01):19-22.
作者簡介:羅正香,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盤谷鎮諶溪小學。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盤谷鎮諶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