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教學提示環節提出了全新的視角,一種“以……為議題”的形式來完成教學內容的嶄新路徑呈現在所有一線教師面前。遼寧省是2018進入課改,采用的是“三新一舊”的方式,如何才能更好的適應新高考,課堂教學是關鍵,而議題式教學必然是課堂這一陣地的一把利劍。
關鍵詞:高中思政;新課程標準;新高考;議題式教學
傳統的“探究式教學”著重于分析材料,以材料為中心研究材料本身及其前因后果;而“議題式教學”卻打破了這一模式,著重于解決問題,以問題為中心,而材料僅僅是說明問題的工具,而知識只是解決問題的手段,這樣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直面現實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科素養。由此可見,“議題式教學”確實有其培養學生思政課學科素養的獨特優勢,是我們一線教師必須帶入課堂,帶給學生的。下面我就以《對立統一》這節課為例,談談我在常規課上的“議題式教學”的具體應用步驟和環節,以及其中的經驗和教學,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基礎知識的處理
矛盾可以說是每屆學生必過的一道坎,特別的對立統一,無論是理解、背誦還是應用都是學生最頭疼的一個知識點。既然新高考要求以知識為手段、為工具,那么,對知識的理解的準確度是應該排在第一步的。這一環節,我覺得“裸講”是相對有效的,沒有了各種現代科技的干擾,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關注教材上的文字和觀點,形成自己的思路,而不是被各種PPT牽著走。
首先,我讓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提煉每一段的主題。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找出第一段,什么是矛盾,第二段什么是同一性……然后讓同學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全體同學一致認可后形成板書(只要是全體認同的我都會形成板書,包括錯誤的觀點)。接下來小組合作,將板書上的關鍵詞進行合并或者連線,也就是找內部聯系。之后學生表述分析聯系并得到全體認同(在此環節如果之前有錯誤,我需要引導學生發現并糾正),形成知識體系。以上幾個環節會用三十分鐘以上的時間。之后是當堂練習。
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會有一些問題,比如自主閱讀時會有人走神很難發現;個體同學表達觀點爭取認同是會引起激烈討論等。因此時間和效果的掌控有待調整。若是能配上一堂習題課,效果還是很好的,但是目前的高中政治課課時若是以合格性考試為標準的話確實是十分捉襟見肘,難以規劃。因此我在具體操作中也僅僅是在較難的課后安排一節習題課。
二、議題課的處理
首先是選擇議題。我設置的議題是《課程標準》中對本課的內容要求“領會全面看問題的意義”。在這一環節以課前復習的形式,用大約五分鐘的時間帶領同學們分析議題的內容:這個議題要研究的核心是什么?“領會”還是“意義”?需要用的知識工具是什么?什么是全面看問題?怎樣全面看問題?……借由此方法避免同學們在等一下的情境中迷失方向,偏離本節課的主題。
其次是設置情境。我們選擇的情景應該是真實的現實的事件,在這一課我選的是2018年5月14日的川航事件。雖然相隔幾個月了,但是提起來,同學們還是記憶猶新。我選擇了網上的一段細節描述相對緊湊驚險的文字,請班里一位有些朗誦功底的同學來讀,直接讓同學們熱血沸騰。
再次便是這堂課的主干部分,同學們的爭議和爭辯。剛開始,同學們有點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我把第一個環節復習的知識點寫在黑板上后,效果好很多。盡管如此,同學在議論過程中還是容易偏離主題。比如,同學們會提出“川航機長的英雄壯舉與其事后淡定的表現是對立統一的”,卻難以進一步說明其意義是什么。再比如,有同學提出“災難成就英雄,太平盛世難以有所作為”的觀點,甚至還得到了部分的認同。這就必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了。這個環節會大量占用課堂的時間,并且對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要求較高,否則會出現亂而無序的場面甚至會使學生有一種熱熱鬧鬧、吵吵嚷嚷、什么都沒學或者老師什么都沒講的感覺。
最后,總結同學們的觀點。在這一環節,將所有提出見解的同學的觀點全部以案例的形式再次以本議題為中心分析一遍,分析每一個具體觀點如何體現了“全面觀點看問題的意義”。這樣用于強化重點,鞏固知識,提升能力還是很有幫助的。
但是,這樣一堂課的難度還是很大的。首先需要教師“見多識廣”,信息爆炸的時代,雖然我們不一定知道所有的信息,但是,我們必須要能夠理解學生提供給的所有的信息,并作出正確的判斷。這就給教師的備課增加了很多無形的難度和壓力。其次,學生在這樣的一堂課上究竟能有多少收獲,也就是這一節課的有效性應該用什么樣的標準評價,在界限上還是很模糊的。大部分是用考試的方式,那么短期看來,議題做的好的同學未必成績優異,這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打擊。
三、教學反思:應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
根據一段時間的授課,發現自己的這個方式有一些內容與活動的脫節,將教學活動與學生活動的融合顯得生硬做作。在具體操作中又出現了重點突出無需思考;新學的知識理解還不深刻,難以將之運用,課堂環節過多,沒有重點等一系列問題。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便是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學生注意力的提高有利于將學生帶入角色,讓他們融入議題、感受生活。這樣更能使學生有一種社會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從而提高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真正的提高學科素養,實現教學目的。為此,我將繼續進行嘗試和改進。
以上是我對“議題式教學”的常規課教學的一些實踐和思考,借此平臺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提高。
作者簡介
湯楊君,女,職稱:中學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