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曉娟
摘 要:英語閱讀策略指的就是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調控閱讀環節的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一系列的閱讀方法學習的過程。作為老師,應該站在引領者的位置上更好地指引學生解讀,更多地與作者產生共鳴。
關鍵詞:英語閱讀;語篇文化;主體性
近年來,高中英語的教材編纂和高考考試方向都共同反映了一個趨勢,那就是英語教學已經由傳統的知識型傳授向語言交際運用方向過渡。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如何培養學生從語篇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從而培養交際性閱讀能力,這一要求變得尤為關鍵。英語閱讀策略指的就是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調控閱讀環節的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一系列的閱讀方法學習的過程。
1.傳統的教學法認為單詞是意義的基本單位,是單詞構成了文章,所以簡單地認為只要理解了單詞的意思就能讀懂文章,理解語篇。但這一簡單粗暴的自下而上的方式忽略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起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文章背后承載的文化意義。1977年,D.G.Rumelhart創建了閱讀的相互作用模式。他指出,一方面閱讀是語言處理的過程,另一方面,閱讀又是讀者對已有背景知識的運用和處理過程。作為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應該將知識教學和語篇結構結合起來,從單詞的理解到語篇背后的文化,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一旦脫離,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必修一Unit1 Annes best friend中一詞keep me spell bound“讓我心馳神往”極其生動地表達出安妮在當時的情況下回憶起自由快樂的大自然,是極其的向往,入迷。從一個詞看到一種處境,一種愿望,反之,了解了在大背景下的安妮,作為被困在集中營的猶太人,沒有失去斗志,沒有自甘墮落,而是在內心里發出對自由的吶喊,對現實的不滿,對美好的向往。
2.目前高中英語教材題材廣泛,多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不同題材語篇的結構,這有助于對語篇內容進行整體理解。不同的題材需要不同的閱讀方式,略讀,跳讀,精讀等。同時進行強化訓練,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必修1Unit4Earthquake,步驟1,導入:激活背景知識,豐富內容,播放《唐山大地震》片段,引發共鳴,引出本課A nightthee art hdidnt sleep。步驟2,略讀,讀首句,抓住關鍵詞和關鍵句,快速抓住震前,震中,震后,把握文章結構。步驟3,概括了文章主題后,根據說明文的語篇模式特點,在概括陳述后就是具體陳述,也就需要精讀細節信息,這是對概括信息的進一步展開。步驟4,匯總,每一段落都有主題句,后面有具體信息加以展開說明,引導學生畫出這篇文章的宏觀結構圖,這是說明文的典型模式。
3.豐富文化背景知識。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如日常用語、專有名詞、成語典故、民間諺語等都能夠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習者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有意識地擴大知識面,將有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作為英語教師,對自身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才能把英語教“活”。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補充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拓展內容,引領學生了解隱含在語言內部的一個名族的心理狀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審美情趣。比如,閱讀材料中有涉及到歐美國家的節日、飲食、禮節以及籃球賽的起源等知識,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展開內容,例如,必修三Unitone,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一文,在上課前,給學生準備不同國家的節日資訊,節日由來,Valentines Day,(西方)Fools Day(西方),Halloween(西方),Chopsticks Day(日本),Boys Day.(日本),Moon Festival(中國),通過了解節日起源,活動,禁忌等來了解國家背后的文化,讓學生對東西方差異有一定的了解,這是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中涉及到文化方面的內容理解的必要條件,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因對缺乏西方文化的認識而對作者的意圖的誤解。要指導學生提高對西方文化的鑒別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泊。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情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心靈受到激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埃利斯說過,“沒能給學習者提供自然交際機會的教學活動,將會使學習者失去接觸語言材料的主要來源,進而阻止習得的進行。”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究中創新,才能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標。例如,必修3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文,利用“情景對話”,分角色朗讀課文。詼諧幽默的語調可以把課文內容生動地展現出來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氣氛活躍。
英語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以長遠的教育眼光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擯棄教學過程中急功近利的思想。2018年11月,我有幸參與了英語閱卷,從應用文到概要寫作,深刻地感悟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要想真正理解并運用,一定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平時的我們應該從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個句子,再到一個復雜句,從而理解全文,授之以漁,而不應急功近利,走捷徑。對課文的解讀和理解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學生的指引者,老師應該提高自身的閱讀素養,重視傳授方式的改進,引領學生更好地與作者產生共鳴。
參考文獻
[1]黃惠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福建論壇,2007,(4).
[2]董艷麗.淺談提高英語的閱讀能力的途徑,2005,(5).
[3]劉之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