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俠
摘? ? 要: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創新事物,發展勢頭良好,近幾年民辦高校招生困難成為民辦高校面臨的問題,除了民辦高校學費不斷增長外,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更值得深思。本文從民辦大學人才培養質量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提高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
關鍵詞: 民辦高校? ? 人才培養質量
一、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狀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學教育逐步呈現普及趨勢,高校招生指標逐年快速增長給民辦高校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主流民辦高校的辦學規模越來越大。但近幾年招生困難已成為一些民辦大學面臨的問題,民辦大學招生形勢越來越嚴峻。除了民辦大學學費不斷增長之外,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更值得深思。學生學習風氣差、教師隊伍薄弱、學校管理水平偏低是導致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整體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
二、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
1.一些學生學習風氣不正,教師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的到課率。民辦高校一些學生的學習風氣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存在翹課現象。學校制定了一些管理措施對高校翹課現象進行控制,但往往流于形式,治理效果不佳。各任課教師基于學校對教師教學業績考核的嚴格管理,不得已使出各種招數提高學生到課率。有實施“獎勵性措施”的,凡坐在前排并按時上課的學生考試成績可以加分;有為了提高學生的到課率,課堂上在學習群里發微信紅包的。除了獎勵外,一些教師偏重于采取懲罰性措施,為了提高到課率,每次上課點名,超過三次就算考試不合格。
2.學生的學習情況難以評價。一些民辦高校對學生實行過分寬松管理,不管是考試課還是考查課試題難度都偏低、考前漏題、考試紀律不好、課外實踐考核少、畢業班考試走形式等,很難全面評價學生是否有效掌握課堂知識。
(二)教師方面。
1.民辦高校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優秀骨干教師。
民辦高校師資力量薄弱主要體現在:一是民辦高校專職教師數量有限,與公辦院校的師生比例差別比較大。但民辦高校每年招生規模不降,反而越來越大,造成一些教師教學工作量呈現滿負荷狀態,個別時候還會出現強派課程現象,也就是強行讓教師負責本身不相關的課程教學。二是外聘的兼職專家教授較多。外聘的專家教授多流于形式,只占有職位頭銜,沒有起到實質的學科帶頭人的作用,且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影響了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三是缺乏優秀骨干教師。一些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人員構成比例不合理,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和退休兼職的教師多,自己培養的中青年骨干教師較少。剛參加工作的教師教學沒經驗,退休兼職的教師知識部分老化,這些都是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
2.一些民辦高校教師輕教學,重科研。近年來民辦高校教師存在輕教學重科研的趨勢,這與公辦高校教師有點類似。首要原因是科研成果與教師職稱評定、工資薪酬及職務升遷過度關聯。其次,大多數高校教師是博士、碩士研究生,剛畢業便走上講臺,雖然他們經過教師資格崗前專業培訓,但教學技能與方法、教育理論素質相當欠缺。
(三)學校管理方面。
1.管理隊伍整體水平低于公辦院校。辦好一所大學需要一支精干、高效、素質高的管理隊伍,只有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是一個高校發展的中堅力量,制定和實現目標的中樞,只有他們才可以保證高校的順利有效運轉。首先,民辦大學很多管理崗位上的領導是由公辦院校里專門從事教學的人擔任,對民辦高校管理領域的各個環節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民辦大學管理團隊的決策力、執行力都不是很強。再者,民辦高校師資管理制度不科學。
2.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管理比較粗糙。其一,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教育部對民辦高校的定位是要求民辦高校應該緊密結合市場多樣需求實現地方企業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此辦學目標明確要求民辦高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要緊貼市場需要動向,編制求真務實的專業建設規劃、課程設置方案。但民辦院校并沒有完全理解培養應用型人才到底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模式,而是簡單地復制公辦院校的教學模式,在辦學模式上處于模糊狀態。其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不夠準確。有的民辦高校的管理層缺乏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能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訂出切合自身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
三、提高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
(一)制訂適合民辦高校學生特色的管理方案。
一是針對民辦高校學生學習基礎差、主動性不強的特點,制定適合他們這個群體的教學管理制度。二是嚴格把控招生質量關。招生就業部門要重點負責好招生環節的質量管控,做好招生的數量、質量及招生完成后的后續工作。不能一味追求學生數量,在招生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自身條件,盡量招一些基礎相對較好的生源。三是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可通過從民辦高校畢業的名人志士為其開展講座等方式,讓其看到學習的前景,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教研分離。
1.加強教學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民辦高校要在新時代生存和發展,打造一支高質量的教學隊伍是實現民辦大學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民辦高校不能簡單地和公辦高校對比師資力量,可以從公辦院校聘請教師彌補不足,但不能簡單依靠外援,還必須精心籌劃培養專職教師隊伍。一要注重用人機制改革,引進高級人才及學科帶頭人,學科帶頭人不局限于公辦高校,可以嘗試引入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還要重點關注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比例關系,避免影響教學質量。二要加強薪酬制度改革,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制定對外具有競爭力、對內具有公正性的薪酬管理體系。
2.教學與科研要適當分離。近年來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指標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依據之一。民辦高校在不斷挖掘、整合和培養科研教師團隊,重點鼓勵年輕教師參與各層級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研究工作,在這種形勢下出現重科研輕教學的風氣。民辦高校著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可以嘗試讓一部分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集中精力搞科研,另一部分教師集中精力做好教學。
(三)提高學校整體教學管理水平。
民辦高校必須認清現實,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提升辦學質量,必須在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并加大資源投入力度。
1.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高校管理團隊是確保高校教學秩序良好運轉、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社會知名度不斷提高的重要保證。民辦高校已經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現多數已完成校舍等基礎建設,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提升內涵建設,因此首要條件是組建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通過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實施高水平的管理理念,落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標,推動高校規范管理,建立健全新時代大學管理制度,全力以赴地努力建設和培養一支業務精通嫻熟、工作態度端正,并且有事業心、有責任心、有奉獻心的教學團隊。
2.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上,應當實實在在地調研生源情況和市場需求,突出自身人才培養類型與公立高校的不同點,與其形成互補。同時結合民辦高校生源普遍學習基礎較差的實際情況,把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滿足企業第一線專門人才需求作為核心目標。
二是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要規范。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要由專業帶頭人統籌安排,相關代課教師要參與,杜絕閉門造車。在課程體系的安排方面要堅持地方特色、實用特征和靈活特性,強調學生的專業適應能力,以此凸顯學校的專業特色。
3.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首先,要搭建完善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依據學校人才培養定位與規劃,由教學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全校教學質量工作。教學督導對全校教學秩序、教學質量及教學實施狀態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和評估。教學督導組配合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獨立地開展各項督導工作。職能部門中招生就業部門主要負責招生的質量管控,做好生源數量、質量及招生完成后的后續工作;負責組織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及用人單位情況反饋。
再者,重視教學質量監控,完善評價監控體系。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主要包括學生對任課教師的評價、教師互評價、院系領導聽課評價、教學督導等內容;評價范圍包括任課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態度、教學內容和大綱的切合度、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作業安排、課堂管理等方面。通過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促進民辦高校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和教學質量穩步。
參考文獻:
[1]戴勝才.教學學術是提高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應然路徑———以三亞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7).
[2]黃維躍.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有效途徑探索——以廣州大學華軟件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