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陳敏
摘 要:如今,信息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與人民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選取滬深兩市323家A 股信息技術上市公司2016—2018年財務數據為研究樣本,進行統計描述與企業負債融資結構和企業經營績效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信息技術上市公司整體負債水平不高,但短期負債比重較大;資產負債率和企業規模與經營績效呈正相關,流動負債率和長期負債率與企業經營績效相關性欠顯著。基于研究結論建議,控制短期負債,要注意風險預警,適度增加長期負債融資,優化資本結構。冀望能為信息技術企業有序提升經營績效、實現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上市公司;負債融資;經營績效;結構優化
中圖分類號:F12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6-0159-04
引言
信息技術產業是我國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中的首要產業。信息技術企業財務特征與“高投入、高創新、高成長性、高風險、高收益”產業特征息息相關。一方面,企業為了維系生命線,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同時盡可能地壓低其他方面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從融資途徑看,企業權益資本融資有限且不易流動,負債融資成為影響企業成長的重要因素。但金融機構一般不愿投資高風險行業,信息技術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負債融資結構安排不科學問題突出。近些年來,金融危機、國際貿易爭端等原因又加劇了該行業的競爭,企業負債結構對經營績效影響亟待展開深入研究。
一、文獻綜述
融資結構安排與企業價值或經營績效的相關性研究,一直是學術界與實務界共同關注和研究的重點。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 兩位學者提出無稅MM理論模型,認為公司負債融資與股權融資結構安排不影響公司價值企業的觀點,后來又考慮公司所得稅與個稅,提出公司負債越多、企業價值越大的學術觀點。在此之后的權衡理論、信號理論等,逐步放寬假設條件、延伸研究范疇,逐步貼近現實或貼近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環境。Williamson、Jensen、Meckling、Hart等學者在研究負債融資總體結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方面,均趨于認同公司的融資結構中可能具有一個最適度的負債比率,以使融資成本最小化與公司價值最大化。Jensen等學者在負債期限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方面提出“短期債務能夠降低經營者所控制的現金流量,有利于抑制過度投資,長期債務則是有利于減少經營者的非獲利投資和短期投資行為”等觀點。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學者對融資結構與公司績效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研究結論反映出融資結構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的相關性主要有正相關、負相關、倒“U”型關系等三類。
在我國,自建立資本市場以來,我國學者以多個行業企業或單一行業企業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論不盡相同。陸正飛和辛宇(1998)選擇機械和運輸設備行業的上市公司一定樣本,建立模型,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論認為,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資本結構特征,企業規模等因素對企業資本結構沒有顯著影響。褚萌萌(2013)以上市公司五年財務數據信息為研究樣本,在回歸分析后發現,負債中除了銀行存款外,其他債務對公司績效有負向影響,在相關規制不健全背景下,負債融資并不能發揮理論上的監督作用。亓玉彪(2017)選取197 家信息技術企業五年財報數據為研究樣本、運用面板門檻模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資本結構對企業價值影響作用與企業成長能力高低不同有關;研究指出,我國信息技術上市公司資本結構還未達到最優水平,企業可在可控的范圍內適當提高其負債水平,以此來更好地提升企業價值。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
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廣泛采用的經營方式,在合理范圍內,企業價值隨負債總額增加而增加,是符合MM理論與權衡理論的。以資產負債率指標可以從總體上揭示融資結構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債務結構則是在細分債務種類基礎上表現出來的債務期限結構、債務來源結構等等,企業因采取不同的債務融資方式,形成不同的債務結構,影響到不同的債權人與企業權利和義務的分配關系,進而對企業經營績效產生關聯與影響。短期負債彈性好、融資成本低,利于約束管理者和股東投資于風險項目的行為,但是負債償還壓力大、財務風險高,過度依賴短期債務容易導致資金斷裂。長期負債融資成本相對高一些,但同樣可以通過避稅效應增加公司價值,同時還可降低企業債務償還壓力,與短期債務相比,長期負債融資更利于企業長期投融資安排,實現企業持續經營和成長發展壯大。為此,本文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1:資產負債率與企業績效成正相關關系;
假設2:流動負債比與企業績效成負相關關系;
假設3:長期負債比與企業績效成正相關關系。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滬深兩市A 股323家信息技術企業2016—2018年三年財報數據為研究樣本,剔除了數據不完整企業、ST類企業。樣本數據全部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運用SPSS和Excel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數據甄別篩選與分析研究。
(二)變量選定
1.被解釋變量(因變量)的選定。企業資本經營盈利能力是企業一定時期內所有者投入資本通過經營獲取利潤的能力,凈資產收益率是最能反映資本經營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標。
2.解釋變量(自變量)的選定。本文從研究對象實際出發,選擇資產負債率、流動負債比、長期負債比等指標來分析信息技術上市公司負債融資情況。
3.控制變量選定。考慮到不同規模、不同成長能力等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本文還選取了營業收入增長率、企業規模(總資產價值的自然對數值)和年份作為控制變量。
具體指標定義如表1。
(三)模型構建
為考察負債融資結構對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根據三個研究假設,本文構建以下回歸模型:
ROE=β0+β1*LV+β2*GROWTH+β3*SIZE+ε1(1)
ROE=β0+β1*SLV+β2*GROWTH+β3*SIZE+ε2(2)
ROE=β0+β1*LLV+β2*GROWTH+β3*SIZE+ε3(3)
其中ROE表示公司經營績效,εi表示誤差項。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由表2可見,信息技術行業內不同企業的經營績效相差較大,行業總體經營績效較差,最近一年下滑明顯,營業收入增長率的變化趨勢也不樂觀,可能受到全球經濟變化和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以及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但企業規模有穩定小幅度的增長趨勢。從負債結構變量看,資產負債率三年年均值在0.2755—0.3025之間,總體負債水平低但有微幅上升趨勢,不同企業之間的資產負債率差距較大。流動負債比高,年均值都在0.86以上,長期負債比很低,最小值為0,收集全部樣本公司中有40%以上企業沒有長期負債,有長期負債的很少,負債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
(二)相關性分析
先首對變量做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3。
如表3所示,解釋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若將三個解釋變量都放在一個模型里面來分析會出現多重共線性的問題,為此進行了逐個變量回歸分析。
(三)回歸分析
三個模型回歸分析如下。
1.資產負債率與企業價值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
表4反映出方程1的回歸結果與假設一致。我國信息技術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與企業價值正相關,在考慮到三個控制變量——企業成長性、企業規模和年份時,資產負債率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較為顯著,當資產負債率提高時,企業經營績效也隨之上升。
2.流動負債比與企業價值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5。
從表5反映的方程2的回歸結果看,流動負債比與企業經營績效存在負相關關系,與前文假設2相符,但負相關關系不顯著,與企業經營績效受到前述經營下滑等原因有關。
3.長期負債比與企業價值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
表6反映出的方程3的回歸結果為我國信息技術上市公司長期負債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呈正相關關系,與前文假設3相符,但也不顯著。長期負債的償還期限比短期債務長,有利于企業在較長的時期內安排經營活動收支、保證項目正常進行、推進企業經營向好發展。從研究樣本可以看到,信息技術企業長期負債融資低,近半數樣本企業沒有長期負債,或長期負債很低;企業可選擇的長期融資渠道也較單一,長期負債對企業經營績效的正面作用未能明顯發揮出來。
五、結論與建議
實證分析表明,目前我國信息技術企業資產負債率不高,但負債融資對企業經營績效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2016—2018年,資產負債率和企業規模對凈資產收率存在著顯著正相關系;負債期限結構中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與企業經營績效變化方向不同,長期債務對經營績效的正向作用還沒有彰顯。
本文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我國信息技術企業日常運營中高度依賴短期負債、長期資金則依賴股權融資、銀行長期借款公司長期債券等長期負債融資難以看到的現狀,過度運用短期債務容易帶來資金斷裂,導致經營中斷,企業負債期限結構亟待調整。建議企業實施財務危機預警,強化風險防范,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合理選擇公司債券、融資租賃等方式提高長期負債比率,適度降低短期負債,科學安排負債融資的期限結構與來源結構,抑制負債融資對經營績效的負面影響,發揮融資結構對企業經營業績的正面作用。
參考文獻:
[1]? Modigliani,Franco,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58):261-297.
[2]? 陸正飛,辛宇.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主要因素資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1998,(8):34-37.
[3]? 肖作平.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互動關系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05,(6):16-22.
[4]? 褚萌萌.上市公司負債融資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基于股權分置改革背景下的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2013,(15):45-48.
[5]? 亓玉彪.信息技術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bt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lis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ies
ZHANG Ying,CHEN M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bei University of industry,Wuhan 430068,China)
Abstract:Nowadays,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cultural life.Therefore,the financial data of 323 A-sh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from 2016 to 2018 a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to carry out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ebt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debt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sted companies is not high,but the proportion of short-term liabilities is large,the asset-liability ratio and the size of enterpris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perating performance,while the current debt ratio and long-term debt ratio a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usiness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it is suggested that to control short-term debt,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isk early warning,moderate increase of long-term debt financing and optimiza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o improve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orderly manner.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sted companies;debt financing;operating performance;structural optim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