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承林 覃立春
摘 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各大高校涌現出一批敢于嘗試的創業者,利用微信、QQ、微博等網絡平臺信息傳播迅速的優勢,將其作為創業的利器,從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關鍵詞:河池學院;校園微商;發展現狀;發展趨勢;調查分析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大到電腦,小到手機,特別是在網絡時代下成長起來的90后,人手一部手機,網上購物越來越普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校園里踴躍出很多微商,他們大都是90后。以“個人”為基本單位,基于移動互聯網為空間,借助社交軟件為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網絡平臺,以人為中心,以社交為樞紐,形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中國電子商會微商專委會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微商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底,微商從業者近3000萬人,微商品牌銷售額達到5000億元。2017年保持了70%以上的增速,釋放出8600億元;同時,該報告還顯示,美妝、針織、母嬰、大健康、農特占據著微商主要市場份額。
正是在如此的時代背景下,河池學院在校大學生們借助發達的網絡積極踴躍加入到微商行列中,利用課余時間賺點零花錢,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父母的負擔,但也出現了不少的新問題,真可謂是喜憂參半。
二、河池學院校園微商調查情況
在河池學院校園內,我們就微商現象隨機抽取了310人開展問卷調查,得到了310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149人,女生161人;大一學生占30.64%,大二學生占30.32%,大三學生占20.65%,大四學生占18.39%。根據對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得到如下調查結果:
(一)有相當部分學生在做微商
現今幾乎每個學生都在使用QQ、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軟件,信息傳播日臻飛速,每個人都能接收得到。河池學院有相當部分大學生看到了商機,利用這些社交軟件做微商,向朋友圈里的同學朋友推銷,而且每天花費的時間也不多,利用課余時間就可以輕輕松松地賺取一筆零花錢。由于投入少傳播范圍廣,就算是不做微商的同學,也因為身邊的人在做微商,對微商也有較多了解。
(二)經營產品類型增多
這些年電商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電商,接受電商,甚至一些中老年人也接受了從實體店購物轉變到網絡購物。
正是基于電子商務的普遍發展,人們養成了網上購買的習慣,經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河池學院大學生做微商經營最多的是化妝護膚類,占到26.77%;其次是衣飾類占20.46%;接下來依次是電子產品占15.35%,品牌鞋類占到12.13%,零食類占9.58%,生活用品類占7.42%,其它占到8.29%。大部分同學看到質量好、性價比高的商品,就會蠢蠢欲動,萌發購買念頭。從一開始的化妝品、服裝,再到電子產品、生活用品、零食等,經營種類逐漸地增加,不僅有效滿足了同學們的需求,還擴展了微商的經營范圍,當然也增加了商家的收入。
(三)微商經營有風險
微商經營的過程中,存在著欺騙,還有著所謂的“套路”,產品質量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一旦買家購得的商品存在質量等方面的問題,維權渠道有限,理賠較難得到解決。目前,微商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匱乏,具體的監管依據缺失。電子商務類似于一個市場,微商就是一個商販,如果購買者買到的商品有問題,買家可以在該平臺找店家,但微商就不一樣了,隨時可能消失,讓你找不到。由此可見,微商不比風險較小的普通商業活動,一旦發生難以規避,這對廣大從事微商的同學而言,這是一種調整,也容易被大利益給沖昏了頭腦。
三、校園微商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體系未完善,缺乏有力約束
自2010年起,國家工商總局接連出臺了《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但這類法規對于傳統電商的規范效果明顯,對微商這種新型電商模式卻作用甚微。此外,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的《網絡交易辦法》對互聯網的經濟活動做出規范,可這些規定也忽視了對微商管理的針對性,對于事故承擔的責任主體劃分存在模糊性。2019年1月1日實施的《電子商務法》將微商納入調整范圍,但也存在不明確微商中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界定標準等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針對微商行業的法律體系處于正在搭建且尚未完善的階段,對于微商的法律約束機制的建成任重而道遠。
(二)過度消費人際關系
微商通過微信、QQ、微博等社交軟件來銷售自己的商品,天天在朋友圈里發送大量的廣告,同學們朋友們剛開始都只是新奇認真地看看,發展到后來就直接跳過不看;更有甚者,將經常在微信內發廣告的同學拉黑,彼此成為陌生人。問卷調查也顯示,對于朋友圈里刷屏的微商,有部分人表示厭煩、直接屏蔽。微商把朋友圈變成生意圈,自然損壞了同學朋友之間純真的友誼。同學朋友本來是感情的寄托,結果對方要求金錢索取。再者,一些微商銷售的商品質量不好,價格上也偏高。那些被微商騙了的同學朋友都表示“坑死了,有種再也不想往來的沖動”,因為信任而被騙的人,自然也會降低對對方的信任度了。
(三)產品價格沒有優勢
大學生微商銷售不同于傳統銷售。在進貨上,學生因為資金有限,無法大量進貨,得不到批發價。只能通過加盟代理的方式獲得,而加盟的方式類似于傳銷,通過層層加盟,才能拿到提成。利潤低,與銷售同樣的商品在價格上沒有優勢,甚至比同款商品還要貴,無法與銷售相同商品的商家競爭。這樣下來,花費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也卻沒有賺到什么錢,也容易讓有些同學走上賣假貨的道路。
(四)缺乏組織性和集體性
微商的特點就是人人都可以成為微商。因此,前期的大學生不需要組織,只要想干,自己就可以干,不需要合作伙伴,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也就沒有了組織性和集體性。不同于淘寶之類的購物平臺,一個賣家都得有客服、文案、售后服務等等。微商就是一個人單打獨斗,摸著石頭過河,難成氣候。
四、校園微商發展趨勢
(一)政府加強監管, 完善立法
政府目前已經出臺了一些相應政策對微商進行管制,除了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電子商務法》,近年出臺的其他法律法規如《網絡商品交易管理辦法》、《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履行社會責任指引》等,主要針對的是淘寶、京東等普通電商經營行為的規范,對于微商市場并不適用。同時,由于市場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微商市場的混亂并沒有得到迅速解決。政府作為管理主體,理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加大對微商市場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對微商貨源渠道的管理。適當情況下,可考慮成立專門的監察小組形成有針對性的監督體制,形成新型監督網絡,防止“騙局”、“中途跑路”這種惡劣情況出現。
(二)解決投入資金問題,不入圈套
互聯網經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機會,微商有利也有弊。大學生手頭資金有限,拿不到批發價,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看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可以給自家的農產品打廣告做宣傳,銷售自家或村里的農產品,這也就解決了拿貨資金的問題。
(三)做微商應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
做微商賺錢減輕家里負擔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作為學生,不能落下學習,本末倒置了。大學生可以將從事的微商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規劃結合起來,切不可盲目地一頭扎進去,投入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到最后得不償失。
(四)將微商納入創業課
大部分的同學對微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何不將微商納入創業課。更何況,現如今伴隨著網絡營銷宣傳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微商在校園中已是常態,學校應加大對微商的關注力度和建設力度,可以讓電子商務企業給學生進行前期培訓、對運營中的疑問進行解答、協助具體操作,幫助同學們創業快速成長起來。
(五)做到微商與學習兩不誤
我們認為,應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自主創業,勤工助學對他們以后進入社會就業和創業有很大的幫助。目前,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大學生都是通過自己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的,他們與我們國家的大學生相比綜合能力更強,能很快適應到社會中去。微商具有技術含量低、投資較少甚至是零投資、時間靈活、代理容易等幾個特點,雖然顧客不一定總在我們學習之外的時間咨詢購買產品,但是我們可以在每天發廣告時注明接受咨詢的時間或是留言、下課后回復等,合理安排好自己學習的時間與微商銷售的時間。
五、結束語
微信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微商,大學生群體是走在時代最前沿的,對于新鮮事物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利用微商創業可以增加大學生的經濟收入減少家里的負擔,也可以鍛煉大學生的工作能力,為以后步入社會做準備,這是值得鼓勵和支持的。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大學生的資金有限,加盟代理可能會進入別人的圈套;微商行業里相關法律法規匱乏,經營存在風險等問題。如果將微商納入創業課,對想做微商創業的學生加以引導,讓其成長起來,那就是另一番風景了。
參考文獻:
[1]谷俊.高校校園管理應對微商風險的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0):88-89.
[2]孫燚,張振艷,劉曉君.校園“微商”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8(08):133-136.
[3]方靖雯.大數據網絡時代背景下微商市場的現狀分析與改進建議[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4):68-69.
[4]龔翠玲.大學生校園微商創業現狀及經營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2):94.
*基金項目:河池學院2018年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河池學院校園微商現狀及發展趨勢調查研究”(SJ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