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辰辰 楊思雨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大眾文化的迅速推廣與普及,各類具有民族元素的舞蹈如同雨后春筍般被廣大國民所青睞。很多舞蹈編導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都會汲取各種風格迥異對音樂文化元素以及舞蹈形式,通過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實現了多元文化舞蹈編導語民族舞元素的高度融合。特別是在這個提倡“快餐文化”的今天,很多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已經慢慢的被國人所遺忘,而在這種多元化的舞蹈編導過程中人們則是又能夠重新的領略到其全新的風采。
關鍵詞:多元文化;舞蹈編導;民族舞元素融合
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在五十六個民族的組成下實現了各個民族藝術大放異彩的景象,而各個民族舞蹈中所蘊含的形體文化、音樂文化、傳統文化、動作文化等都與舞蹈的編創、排舞音樂 構成嘻嘻相關。特別是在網絡經濟作用下,很多舞者或者舞蹈編導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都更加注重商業化運作,而忽略了其中的一些文化因素和民族傳承。為此,每一名同行業從業者都因當從不斷提升個人專業水平以及綜合文化素養入手,通過強調排舞的重視與創新來廣泛汲取各方面素材,將民族舞元素以及多元文化舞蹈因素進行整合。為中國的排舞實現多元化局面而努力。
一、多元文化的舞蹈編導與民族舞元素融合的意義
一個民族要對舞蹈藝術進行開拓性的創新與發展,必須要從傳統文化中進行延伸,通過借鑒多元化元素的同時來進行自身特色的發揚光大,可以說離開了創新與融合的舞蹈就無法稱之為是一門引人入勝的藝術。為此,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今天,每一名舞蹈從業者都應當站在多元文化的舞蹈編導與民族舞元素融合的角度進行研究與探索,通過發展民族舞蹈其內在的精髓,將多多元文化進行延伸的融合,在競爭激烈的藝術浪潮中分得一杯羹。其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推動舞蹈文化傳承與發展
對于新時期下的中國舞蹈編導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不僅要將多元文化的舞蹈元素融入到民族舞蹈當中,同時也應當結合時代的發展來推動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進行多元化的舞蹈因素整理與收集的過程中,各位舞蹈編導都應當將與之相關的民族舞蹈藝術作品進行交融,在百花爭鳴、百花齊放的背景下創作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舞蹈作品而努力。在實踐工作的工作中,更是應當對相關的舞蹈表演形式、民族元素進行多元化的采風,盡可能多的走進群眾中、走進自然中,通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來推動整個舞蹈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二)有利于實現舞蹈表演形式的兼收并蓄
在進行多元化舞蹈編導的過程中,融入恰當的民族舞蹈元素不僅會實現整個中華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也能夠激發現代舞蹈表演藝術兼收并蓄。特別是對于一些外來民族文化元素而言, 在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更是應當充分的發揮其自身的舞蹈藝術優勢,在滿足不同欣賞水平、不同層次觀眾需求的同時,不斷實現理念上的創新。
二、多元文化的舞蹈編導與民族舞元素融合途徑
(一)通過編排技巧進行巧妙運用
在進行多元文化舞蹈的編導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融入各種民族舞蹈元素,在實現多民族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同時,巧妙的融入一些編排技法,讓舞蹈動作與背景音樂乃至觀眾的理解進行高度融合,特別是要借助一些民族舞蹈元素所特有的動作張力和韻律來為多元化舞蹈編導賦予更多的民族生活氣息。與此同時,舞蹈編導還應當強調對舞蹈自身意境的高度展示與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結合不同形式的舞蹈編排來讓技巧服務與舞蹈作品。例如在進行《邵多麗》的舞蹈編導過程中,其作者就是在保留傳統傣族舞蹈形式的同時,通過融入現代舞蹈的表現形式,將三個妙齡少女在春光明媚的郊外嬉戲的場景進行了淋淋盡致的展示。不僅延伸了舞蹈的生命力,同時也實現了完美的舞臺效果。
(二)遵循多層次、多方向、多元化的編導理念
對于舞蹈編導而言,在充分站下民族舞蹈文化藝術特點的同時還應當與時俱進的跟上時代發展腳步,在充分認知多元化藝術表達手段的同時,遵循多層次、多方向、多元化的發展理念來實現舞蹈理念與舞蹈編排充分融合的思想,在不斷拓展觀眾眼界、舞者眼界、編導知識面的同時,實現舞蹈藝術的傳播與擴散。例如楊麗萍老師參與編導、演出的《夏拉舞》當中,舞蹈演員所佩戴的帽子與爵士舞表演所佩戴的帽子非常相似,如果楊麗萍老師沒有遵循多層次、多方向、多元化的編導理念,那么便會很容易在創作的過程中進入一個誤區。但她不僅大膽的融入了一些創新的民族文化元素,同時也通過無伴奏原生態合唱、原始舞蹈的融入展現等形式,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同時為新時期下的舞蹈藝術帶來生機盎然。
(三)提升舞蹈編導的感性認知以及多元思維
在多元化的舞蹈編導與民族舞元素融合的過程中,創作者還應當從自我做起、站在開提升個人舞蹈編導感性認知以及多元思維的角度來進行多角度的深度挖掘,在充分激發想象力、創作力的同時,結合系列的感性訓練來在腦海中形成豐富的創作靈感,與此同時還應當結合實際的創作情況以及時代背景借助舞蹈作品來進行自我情感的抒發。例如在“一帶一路”的推進過程中,廣大舞蹈編導也可以借助多元化民族舞蹈作為出發點,真正的將一些舶來民族文化“洋為中用、他為我用”,例如在《絲綢之路》這一大型舞蹈作品的編導過程中,從業者便可以翻閱大量的多民族文化以及地域特點,通過對古老文化的還原,來融入多元化的舞蹈藝術動作甚至 舞臺表演要素,最終在個人理解和認知的飛躍中進行不斷的創作與加工,在多次的磨合以中實現作品內容質的飛躍。
(四)在生活與學習中尋找民族根源
舞蹈藝術編導與其他藝術一樣都應當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多元化的舞蹈編導則是要從單純的形體表演中掙脫出來,在高度融合民族舞蹈內涵、多元藝術的角度來進行生活態度的展現。為此,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不斷的從學習與生活中去探索多元化的民族精神,通過素材的提煉來汲取更多的民族文化精華,借助舞者的肢體語言和舞蹈背景來進行更加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展示。
總結
綜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舞蹈編導的過程中,必須要強調對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舞蹈素材的汲取和融合,通過不同樣式的作品來對內心的情感進行彰顯,與此同時也可以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實現藝術情感上的共鳴,再讓整個舞蹈作品更具生命力的同時,也能夠遵循多元化、多方向、多層次的發展理念,將中國文化打造成世界精粹。
參考文獻:
[1]王春麗、琳娜. 多元文化的舞蹈編導與民族舞元素融合研究[J]. 速讀旬刊, 2018 (11).
[2]張銘. 在構建“認知-實踐-創新”舞蹈高等教育模式中傳承本土文化的重要性[J]. 戲劇之家, 2014(12).
[3]王迪. 淺談芭蕾形體課程在普通高校中的普及與優勢[J]. 藝術科技, 2017(4).
[4]石勝. 多元文化下民族民間舞蹈傳承與保護研究--以四川涼山彝族民族民間舞蹈為個案研究[J].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2019(9):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