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林秀
摘 要:企業經營管理是運用最科學的手段、更靈活的制度調動人的情感和積極性的藝術,而激勵功能發揮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文章通過分析國有企業員工隊伍現狀,針對實際問題,改變思維模式,有的放矢地靈活運用多渠道、多層次的激勵手段,有效激發干部員工的動力、活力和能力,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增強; 經營管理; 激勵功能 ;思路辦法
近幾年,國有企業在人事獎懲、業績考核、職務升降、在職培訓、工資晉級、處分辭退和獎金分配等管理環節上,積極推行激勵機制,員工隊伍的整體活力有了明顯提高,但由于多種原因,一些消極因素在員工隊伍中還有所反映。加強基層管理中的激勵功能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如何根據員工實際,把激勵的手段、方法與效果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是所有企業管理者關注的問題。
一、員工隊伍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思想覺悟不高,缺乏進取意識。主要表現為部分同志精神萎靡,不思進取,缺乏斗志。有的認為自己是國企員工,已進了“保險箱”,只要不犯開除處分的大錯,工資照拿,所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得過且過,不求進步。
(二)學習氣氛不濃,缺乏危機意識。主要表現為怠于學習、學而不精,缺乏明確的學習方向、端正的學習態度。有的業務水平不高,卻不愿鉆研;有的業務上一知半解,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缺乏時不我待的危機感,對待工作拖沓馬虎,不求做快做好。
(三)工作作風飄浮,缺乏責任意識。主要表現在用心不專,屢犯常規,自行其是,缺乏嚴于律己的規則意識和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工作能拖則拖,能躲則躲,領導不叫不干,時間不到不干,壓力不大不干;對交辦工作應付了事,缺乏責任意識。
(四)工作熱情冷淡,缺乏建功意識。主要表現在對待工作自信不足、畏手畏腳,缺乏敢闖敢拼,攻堅克難的拼搏精神;或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遇到一點困難就裹足不前;或一味強調客觀,畏難情緒嚴重;或對前途悲觀失望,認為升遷無望,缺少拼搏精神和意識。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由于員工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同志不能掌握相關知識,工作出現被動,不能適應本崗位的要求,進而表現出混日子的消極態度,不思進取,不求實績,導致工作質量不高,影響整體工作效果。
(二)績效考核激勵不健全。獎金分配沒有真正拉開檔次,考核方式注重定期考核,忽視平時考核;注重組織考核,忽視民主評議;注重一般性考核,忽視考核對象的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特殊要求;注重單位里的個別領導的意見,忽視單位里的廣大群眾的反映等等,從而影響了激勵作用的發揮。
(三)用人激勵不合理。崗位與員工能力配備有偏差,導致工作能力差的員工得不到鍛煉提高,影響有能力干事、想干成事的員工積極性。另外,雖然人才使用取決于員工的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但現實中,看重資歷,導致人才浪費。
三、加強企業管理激勵功能的途徑
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的需求、個性、期望、目標等個體變量各不相同。只有針對員工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激勵方法,才能不斷增強其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
(一)工作激勵。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企業管理者要認真研究職工“長”在何處,“短”在何方,從“這個員工能做什么”角度考慮問題,根據員工的特長安排工作,用其長而避其短,使每個人都能滿負荷,人盡其才。一旦委以職工適當的工作,基層管理者一定要給予足夠的信任,人盡其用。同時,要使工作的要求和目標富有一定的挑戰性,如果交給能力遠遠低于任務要求的員工去做,他會覺得力所不能及,從而灰心喪氣,不再嘗試;把任務交給一個能力略低于任務要求的員工,讓他“蹦一蹦夠得著”,才能真正激發起員工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成果激勵。正確評價員工的工作成果,給員工合理的報酬是持續、有效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的一個重要因素。員工大多經過兩個方面的比較評價報酬的合理性。一方面把自己的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或者把自己所付出的代價與所得進行比較,最終判斷今后是努力去干,還是感到得不償失;另一方面是拿自己的所得與貢獻的比值跟別人的比值進行比較。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就會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干,還不如別人輕輕松松混;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會覺得受之有愧,因此會更加努力工作。合理的“賞”對于保持和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是必要的,這是正激勵。基層管理中還必須有效地去“罰”,即負激勵。通過合理、公正的處罰,可以促使其他員工吸取教訓,以后不敢用手“觸摸火爐”,不再犯類似錯誤。
(三)言語激勵。讓一個人發揮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贊賞和鼓勵,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應該多表揚員工。當員工出現違規行為時,不能一味地進行罰款或行政處分,可以通過批評加以化解。在批評當中,應當選擇適當的時間、地點和語言,針對某一具體事件而發。盡量不在公眾場合“殺雞儆猴”,否則易使受批評的員工難堪,會損傷他的自尊心,從而引起反感。在尊重的前提下,要耐心細致地進行教育和批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不要全盤否定批評對象,使員工失去工作的積極性。盡量給人以啟發,使員工感到領導是在關心幫助他,而不是在批評他。
(四)培訓教育激勵。一是培養和啟動員工的自我激勵意識。通過對員工進行科學的世界觀教育,促使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從而在工作中富于進取精神。二是注意員工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的培訓。根據員工個人特點有計劃、有重點、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工作。如,對于管理人員,注重提高他們解決和處理實際經營管理問題的能力;對于一線工人,注重結合崗位進行操作方法改進訓練,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對于技術骨干,注重新知識、新科技的學習運用,不斷提高他們科技增產創效的能力。
(五)制度激勵。一是建立更為公平、合理、有效的人事制度。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標準,以能力定薪,以民意定崗,以實績用人,做到不稱職者必須下,測評不滿意者必須下;下得來仍上得去,形成人人爭先創優的競爭局面。二是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強化執行力。按照動態考核和靜態考核、定性考評與定量考評、領導評議與員工評議“三結合”的原則,制定員工認可的考核制度,加大對違規者、不作為、慢作為的懲處力度,讓員工感到“不愛崗就下崗,不敬業就失業,不干事就犯事”。執行制度時,人人平等,對事不對人,讓員工認為企業的制度是公正的,是必須遵守的,真正發揮制度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