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智 王姝蘇
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幾個成績較差、品行不良的學困生存在。他們平時喜歡調皮搗蛋,上課不守紀律,經常受到點名批評,但仍我行我素、不求上進,這是每位老師深感棘手的問題。其實學困生的可塑性很強,他們在一定條件下是能夠轉變的,只不過對他們的轉化比對待一般的學生更需要講究教育的藝術。通過多年的實踐,我逐步尋找到了一把開啟學困生心靈的鑰匙。
現就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談幾點體會與大家商榷。
一、尊重學困生,用細心呵護學困生的心靈
前蘇聯馬卡連柯說:“我的基本原則永遠是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實在說,對我們所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本來學困生都缺乏積極向上的信心,感情最脆弱,自尊心最強,然而部分教師因為他們成績很差經常責罵,這樣致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感到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來。一般說來,年輕的心靈總是純真的、稚嫩的也是脆弱的。老師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三言兩語的表揚與批評,都可能在學生的心靈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尤其是在批評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時,老師更應該心平氣和地與學生對話,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
因此,我們要善于捕捉學困生的亮點并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這樣才不致使學困生灰心喪氣,以致感到失望而缺少了進取的力量。只有細心地呵護學生的心靈,才能使學生健康的成長,不斷地進步。老師應認識到學困生也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尊的人,決不能因他們是學困生而厭棄冷落、訓斥歧視,而應尊重信任、耐心開導,激勵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二、關愛學困生,用師愛滋潤學困生的心田
師愛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和紐帶,是感化學生、打開心靈窗戶的鑰匙。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偉大的師愛對每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因此,教師要對學困生特別的關愛,用師愛融化他們冰凍的心理防線。
我班學生李俊,因父母離異,他的品行、生活、學習得不到應有的關愛,一段時間精神不振,無心學習,拖欠作業,性格暴躁,經常遲到。我先在學生中調查情況,找到原因,然后多次找他談心開導、生活上主動關心,學習上熱情幫助,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他才說出實情:“原來迷戀電子游戲,家長每天給的早飯錢都用于打游戲,有時深夜才回家;甚至向同學借錢打電子游戲……”他最后痛哭流涕說:“王老師,請不要給家長說,爸爸知道了,又要打我。”
面對這種情況,師愛之情油然而生。我也知道,像這種單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一般簡單粗暴,輕則罵,重則打,有的干脆破罐破摔,若是教育不當,有可能對整個班級造成不良的影響。我決定冷靜處理,再尋找教育時機。我暫時沒有給家長講,而是心平氣和地與他進行個別談心,從心靈的深處溝通思想,使他認識到這樣做的危害性,幫助他制定改正缺點的措施和方法,用師愛去感化他,用愛心去點燃他心靈的火花,使他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來他改掉了打電子游戲的缺點,組織紀律性加強了,學習態度端正了,成績也有較大的上升。看到他的進步,我看到了理解寬容的力量。愿所有的教師都把愛傾注給學生,把師愛的陽光灑向每個孩子的心田。
三、寬容學困生,用真情喚醒學困生的良知
學困生普遍自制力差,在紀律方面不能約束自己,難免要經常犯些錯誤。雖說“嚴師出高徒”,但對待學困生如果一味地嚴,不留絲毫余地,就會使本就缺乏自信的他們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甚至導致與老師唱反調。如果更寬容他們一些,主動給他們找臺階下,或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再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嚴格教育,反而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熱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它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進取的力量,是老師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和出發點。在實踐中,我發現學困生在內心深處更為敏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真誠的愛。因而,老師要因勢利導、對癥下藥。于是,我讓幾個語數較好的同學與他們結成學習小組,我也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補課,以真誠的愛生之情,去激起他們的情感浪花,去贏得他們的尊敬和信任,開啟他們的心靈之門;以心靈的溫暖、健康的情感去醫治他們的心靈創傷,用愛的雨露去洗滌他們精神的污染,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四、善待學困生,用師智啟迪學困生的智慧
我們經常把關愛過多地偏向于優等生,而對于學困生卻常常表現出吝惜自己的微笑和情感,采取高壓政策,以威取勝。這樣反而容易激發矛盾,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使學困生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他們偶爾萌發的進取之心也由此自生自滅,以致造成學困生更差的惡性循環狀況。其實,學困生不過是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弱點而已,在他們的身上仍然有很多閃光點,老師應該對他們及時給予鼓勵,更多的關心愛護、寬容和理解學困生。蘇霍姆林斯基說:當你看到學生性格執拗、愛發脾氣的時候,應當容許學生對你的思想似乎抱著不信任的態度,而讓他去檢驗去研究吧。教育就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靈。
在教育實踐中,我注重了角色的變換。在朝會課,我就是一位嚴厲的“說教者”;在課堂上,我既是一位風趣幽默、能給他們變換不同魔方的知識老人,又是一位大導演,能夠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我為他們設計好的知識舞臺;在課堂外,我是他們中的一員,是他們的好朋友;發現他們的不良行為,我也不會訓斥他們,我總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給他們講道理,并以身作則,引導他們改掉不良習慣。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施教,開展一些富有創新意識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受鍛煉、受啟迪,讓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展,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
總之,轉化學困生是一項艱巨、細致而復雜的工作。只要我們善待學困生,真正關心愛護他們,用真誠的愛心去教育感化他們,定會達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目標。只有我們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研究改進教育方法,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定能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