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
摘要: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經歷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和寶貴的教學資源,美術教育特別要注意做到因地制宜,將學生身邊實實在在看得到、摸得著的美術資源有機地融合到具體的教學中去,這樣才能真正使我們的美術教育和教學落到實處,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美術知識和美術教育目標,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關鍵詞:情境??? 客家美術??? 實踐??? 審美能力
陶行知先生說過:“脫離生活的教育是鳥籠的教育”。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經歷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和寶貴的教學資源,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美術教育特別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將學生身邊實實在在看得到、摸得著的美術資源有機地融合到具體的教學中去,這樣才能真正使我們的美術教育和教學落到實處,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美術知識和美術教育目標。在十幾年的中學美術教學中,我積極嘗試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觀察生活情境,消除學生畏懼心理
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對畫面雖有興趣,卻對枯燥的美術知識沒有絲毫的興趣,教師如果讓學生漫無目的地欣賞,就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要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克服學生美術學習的畏懼心理。觀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知覺過程。
豐順縣地處梅州南端、與潮汕交界,人文厚重,潮客相融。境內居住著客家與潮汕兩大民系,孕育出典型的“半山客”文化,同時有著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埔寨火龍、客家傳統(tǒng)建筑圍龍屋、潮汕民居、等豐富的文化遺產。我所教授的學生幾乎都是梅州客家人,他們像所有客家人一樣,勤勞、善良、尊師、重教。將他們熟悉的客家鄉(xiāng)土美術資源引入課堂,根據(jù)美術教材的基礎內容和要求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和說明,是我多年進行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教學手段。“美”,從來都不缺乏,缺乏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在上《培養(yǎng)審美的眼睛--美術鑒賞及其意義》這節(jié)課時,加入了一些同學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活和生產工藝品,從它們的功能、造型、色彩和裝飾,分析它們所蘊含的科學性、文化內涵以及它們的審美情趣,比如,我向學生展示了客家藍衫、涼帽、圍裙,我首先從它的作用講到它的樣式,從而讓學生明白客家人“衫褲”設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再從客家服飾的圖案裝飾講勞動人民的文化觀念、宗教信仰和情感意義;最后從服飾的色彩搭配講到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通過我這樣詳細地講解,學生們才領略到的客家服飾原來包含了這么豐富的內涵,學生們紛紛說,沒想到我們傳統(tǒng)客家服飾原來這么“美”啊!
二、創(chuàng)設生活實踐情境,感受生活美術趣味
美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只有動手實踐了,才會感悟到美從生活中來。在課堂上,教師要開展與生活相關的實踐性活動,以此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標志設計》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生活中學生們見過各種各樣的標志、標識符號,教師可以讓他們動手畫出來,并說出自己喜歡的標志的樣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在電視或報紙、雜志中所看到過的標志,使其對各種標志的認知逐漸豐富起來。學生的創(chuàng)意是無窮的,在實踐中,有的學生設計公共標志,還有的同學設計校運會標志……很多美好的認知就在此刻開始了。
三、創(chuàng)設傳統(tǒng)美術情境,讓藝術貼近學生生活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對于中學生來說,受到心理年齡和生活經驗的影響,對一些抽象的藝術難以理解。這時,就需要老師把學生“身邊的美術”引進課堂,如利用當?shù)氐幕瘕埶囆g、客家圍龍屋、等教學資源,為它們創(chuàng)設和生活相關的生活情境。只有讓學生置身于生活中,才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藝術的升華,更容易體會美術作品的獨特美感。在上《中國民間美術》“民間雕塑”這個內容時,展示了大量客家泥塑以及雕花床、雕花桌、洗臉架的照片資料,還展示了運用于客家古建筑上的一些不同類別和不同圖案的木雕。由于我準備了很多教學資料,使學生首先對“民間雕塑”有了直觀的認識;接著我仔細地分析了這些雕塑圖案的表現(xiàn)充分運用了我國傳統(tǒng)的象征寓意和祈望的手法,將客家人的哲理、倫理等思想和審美意識結合起來。雕塑形象通常是形聲或形象來表達。如用獅、麒麟表示吉祥、瑞慶、權勢,牡丹有富貴之意義等。這些圖案花紋大多反映了客家民眾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以及風俗習慣等,使學生不僅了解了客家民間雕塑文化內涵;還透過那些概括、大方和精美的圖案及色彩了解了客家人的欣賞趣味,美學觀念和藝術審美,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客家民間雕塑帶給他們的美的震撼和享受,使他們對“美”有了真切理解和共鳴。
四、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條件創(chuàng)設教室情境
在傳統(tǒng)觀念中,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是不值得考慮的,但是事實上,隨著我們對美術課程更深層次的了解,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教室布置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它的設計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學習的欲望,并對所學的知識能加深理解,加強記憶。例如,上《剪紙》這一課時,我首先剪好一些窗花貼在教室四周的玻璃窗上,又在門上貼上門聯(lián)、在教室黑板上掛上往年學校書畫展剪紙作品,還選了幾首中國民樂播放,營造出一種中國式的喜慶氛圍。同學們一進教室,就被這種情境給感染了,即使平時不愛表現(xiàn)的同學,也爭先恐后地跑到窗前一個一個地看,有了積極想要學習的情緒,就有了學習的最大動力,這課就不難上了。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不是為了課堂上的華麗和熱鬧,而應該是對解決教學重難點、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促進和幫助。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要以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為起點,為有效教學服務。只要我們不斷探索新方法,總結積累情境教學經驗,想方設法的貼近教學實際、貼近學生實際,我們的課堂一定能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教學效率一定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