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航 白丹


摘 要:鄉村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特色,科學分析和定量研究鄉村色彩的特征是進行鄉村色彩規劃設計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河南莫溝村為例,梳理其經過環境整治后所呈現的景觀色彩特征,運用色彩采集設備及分析軟件對其進行色彩的采集與量化,分析其不同功能屬性空間的色彩構成的HSB值,對如何營造適宜的鄉村色彩體系進行探討。
關鍵詞:風景園林;鄉村建設;色彩量化;莫溝村
人類的視覺系統對圖像的認知是非均勻的和非線性的,人眼對觀測中圖像的變化存在較低的敏感度[1],故此在對色彩的運用中容易以感性認知來對所觀測物進行設計。目前的研究形成了多套國際色彩量化系統,并以此衍生出了多種色彩描述模式,比較常用的色彩模式有HSB、RGB、LAB等[2]。
近年來,國內外對城市內部色彩量化的重視度均得到逐步提升。運用分光測色儀、色彩亮度計等實驗儀器,都可以對目前現狀的景觀進行優化實驗。此類對色彩的研究方法,均可將色彩配比進行定量、定性的設定與分析,為后續的研究提供客觀依據。
色彩作為鄉村風貌的展示媒介,對其的合理運用可以提升鄉村形象。而由于受到人主觀感知的影響,我國部分鄉村在色彩景觀規劃中一味模仿城市建設,缺乏對鄉村中不同功能屬性空間的考慮。通過對色彩的客觀描述,可以相對精準地把控鄉村整體的色彩規劃,定性又定量地總結鄉村中色彩的規律。
一、基于量化技術的色彩研究方法
(一)確立色彩模式
為使色彩能進行客觀有序的量化分析,本文選擇HSB色彩模式。HSB模式是基于人的視覺對自然界光線顏色的一種感知模式,最接近人類大腦對色彩的辨認與思考,并以此來對圖像中的色相、飽和度和亮度進行調整[3]。
(二)制作電子色卡
本文依據“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確立紅、橙、黃、黃綠、海綠、青、藍、紫8種基礎色相的數值分布,將所有色相(H)按照每15°劃分為24階段,依據以上色相(H)、飽和度(S)、明度(B)色彩模式,將飽和度(S)、明度(B)分別按照每25°劃分為4個階段制作電子色卡(表1、表2),將本文出現的色彩均根據自身的HSB值來對應該色卡進行標識。
(三)提取基地樣本
首先確定9:00—10:00的拍攝時間段,使用色彩照度計確定晴空D65的標準光照條件,拍攝時將照相機安裝在同一個人眼高度的三腳架上,以確保照片在同一標準下攝制。其次采用佳能D52相機每季度拍攝一次,對環境單一景物進行多次取色以確定同一景物的色彩均值。最后,從拍攝的180張照片中選取成像效果較好的28張,使用Colorimpact軟件從數碼圖像中提取色彩數據,依次量化分析該場地色彩的HSB值數據。
二、莫溝村現狀色彩分析
莫溝村坐落于焦作孟州市,具有典型的丘陵地域特色,村內遍布窯洞式住宅,其中遺存有元末及明清窯洞183孔。村落色彩基調更趨向于大地色,整體偏厚重。我們借助采集儀器采集了莫溝村的色彩,并用軟件進行分析,為后續的色彩優化工作做準備。
鄉村色彩景觀主要由鄉村中的植物、自然土質、鄉土建筑、鄉村道路等的色彩構成。其中,植物和自然土質是自然要素,鄉土建筑和鄉村道路為人文要素。
(一)莫溝村色彩構成中的自然要素
莫溝村為黃土母質,嚴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不同程度殘塬階地。在自然肌底的構成中,莫溝村的基礎色調主要由太行山南端顏色、黃土沙層顏色、村中遍植的喬木楊樹、地被油菜花等顏色構成。
將莫溝村自然要素的色彩HSB值放入上述色卡中進行統計對比可知(表3),莫溝村山體色彩的色相始終維持在H6階段,土質色相穩定在H2階段,整體四季色彩穩定程度較高。
(二)莫溝村色彩構成中的人文要素
莫溝村中的鄉土建筑主要由地面建筑和窯洞組成。其中地面建筑主要由磚、木等材料砌筑,窯洞多由黃土、磚、麥秸等材料砌筑。鄉村道路及場地由黃土和石材組成。
莫溝村周邊環境中自然要素的色彩相對穩定性,其色彩的多變性主要體現在人文要素方面。鄉土建筑及鄉村道路、場地組成的不同空間按照功能屬性的不同,可分為:標識性空間、公共服務空間、商業服務空間以及居住空間。
1.標識性空間
從鄉村建設的整體結構出發,認知程度越高的區域,墻面和屋頂使用獨特色彩來區分周邊景色的可能性越大。村落的入口、公交站臺更是村落對外進行風貌展示的主要場所。村中公交站臺應運用指向性的主調色進行視覺引導,而目前其整體墻面與鋪裝色彩融為一體,作為標識性空間的指向性較弱。
2.公共服務空間
公共服務空間主要可以分為生活型公共空間和行政型公共空間。作為與窯洞不同的地面建筑,老戲臺使用與公交站臺同樣的藍磚進行構建,在鋪裝方面也選取了比墻面更加跳躍的色彩進行鋪設,使得整個空間的主次關系較弱。在選取的樣本中,公共服務空間依據自身服務類型的不同分別選用了不同的建筑材料,其中莫溝村村部建筑本體的醒目程度,削弱了整體鄉村色彩景觀的協調感,以此對其需要進一步的色彩調控與優化。
3.商業服務空間
目前新興產業作為推廣的主力也影響著鄉村景觀的認知度。以莫溝村照相館為例可知其在建設時有意引入了更明亮鮮艷的顏色作為小品的主要填充色,以引導人們消費視線,充實其原有的使用價值。在村淘店的空間構造中,村淘店作為新產業的一種,需要隨著新興產業的更新與發展來逐漸提升其場地的認知度與關注度,而如今莫溝村村淘店很難與周邊的居住空間區分。
4.居住空間
民居是村莊形成的基礎,莫溝村內傳統民居建造依托環境,與自然相容的同時保證居住空間所需的私密性,給予人宜居的氛圍。而在新建民居的顏色選擇上,其整體顏色風格與原有民居的選擇不盡相同。改造后的白墻在整體村莊的建設中視線引導性強烈,與空間本身所需的隱蔽性不符。
三、莫溝村色彩優化策略
為使村莊獲得較強的空間引導性,不同功能屬性的空間應具有清晰的色彩特征和層次分明的圖底關系。在相同定量的自然肌底上,人文要素中色彩之間的差值關系更能引導人們快捷有效地對鄉村形象進行自我構建。
(一)標識性空間
莫溝村在村口的顏色選擇上從建筑到鋪裝多選取了分布于H2階段的色彩。色相H值決定了整體色彩的構成關系,為突出其標識性空間的視線引導作用,建議墻面的顏色選擇和周邊環境原有H值相異的色彩。公交站臺的內外鋪裝色彩分布于同一階段的曖昧區間,以此應置換鋪裝色彩,在調整公交站臺色彩圖底關系的同時也能使標識性空間進一步得到統一。
(二)公共服務空間
莫溝村老戲臺中畫面的主要矛盾在于鋪裝與墻面選取了色卡中同一編碼的顏色,缺乏層次感。亮度B值對畫面的色彩的分布可達到起到修飾平衡的作用,莫溝村老戲臺現有鋪裝的顏色B值高于B3階段,因此建議其鋪裝選擇B值低于B4階段的色彩,進一步凸顯公共服務空間的功能。
在以莫溝村老戲臺和莫溝村村部為樣本的HSB值制作的色卡中,可清晰看出兩地色相H值與整體村莊的H2分布差異較大。由此建議將莫溝村村部分布于的H1階段的墻面色彩調整為與原有傳統公共空間相符的色彩階段。
(三)商業服務空間
莫溝村內增添的新興發展產業多具有一定的色彩引導性。通過樣本色卡后可知,推薦莫溝村照相館選擇在小品中使用飽和度S值高于S3階段的色彩來進行畫面的點綴與調配,以此加強空間的引導性。此外,莫溝村村淘店墻面的S值低于S3階段,與整個空間所要求的生產活力不符。因此建議將其墻面立柱中的色彩改換為高于S2階段的色彩,強化商業空間的特征。
(四)居住空間
莫溝村傳統建筑運用的為鄉土材料,而村莊建設中對傳統民居的改造使用的門窗新材料使其色彩出現了色相H值大跨度的跳躍,宜選用與傳統建筑同一建筑材料或與傳統材料色彩相近的新材料來進行門窗的改造與搭配。
由村中新建民居的樣本色卡可以看到,傳統民居與新建民居的墻面H值相差可達5個階段,致使新建民居成為了整個莫溝村最有顏色視覺沖擊力的構筑物。因此,在優化方案中可將新建民居的墻面色彩進行部分調整,聯系更近的鄉土色彩,以確保居住空間應有的私密性。
四、結語
色彩量化技術將持續不斷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涉及范圍也必然由城市擴展到鄉村甚至更廣泛的區域。通過儀器與設備的色彩量化數據分析,可以從客觀的角度進行鄉村建設中色彩的篩選與優化,提高色彩在選擇與營造中的可操控性,強化村莊建設中不同空間的空間導向作用,因地制宜地進行美麗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朱自蘭,萬靜華,李章兵.基于視覺特性的地毯圖案色彩量化方法[J].南昌大學學報(工科版),2006,(4):368-371.
[2]秦一心.長三角地區生態景觀林色彩量化與配置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6.
[3]于福洋.HSB色彩模式的數字化定義[J].電腦學習,2009,(3):2-3.
作者簡介
李牧航,鄭州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學研究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設計與理論。
白丹,博士,鄭州大學建筑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設計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