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麗
摘要:“百善孝為先”,孝德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高職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智育、體育、勞育等一起擔負著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使命,如何讓學生耳熟能詳的“守則”和“標準”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習慣中貫穿,并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讓這些習慣在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保持并堅持下來。
關鍵詞:高職德育;孝德行為;培養;實踐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向國家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就必須堅持以德為先的育人方針,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素質,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如果把把傳統的“孝道文化”融合貫穿于高職的德育學習中,有助于提高政治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對于個體的修身養性,培養個體的報國敬業,增強社會凝聚力由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階段,我國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由于各項配套制度還不健全,社會上出現了道德滑坡、誠信缺失、行為失范、道德失衡現象,青少年首當其沖,思想迷茫,道德意識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家庭和學校過于注重升學率,一度出現了重智輕德現象。而“孝”是一切德行之本,是中華民族最基礎的道德,是形成個體品質之根源。因此建設和弘揚孝道文化,把孝敬父母、尊長敬老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項基礎工作,有助于學生提高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指出:“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孝德”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廣泛深入開展孝道文化教育活動,不斷培養和提高師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孝道文化精髓,積極推進學生孝德素養教育。
第一、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和作用,主要由獨生之女構成的學生群體的孝道意識日益缺失,嚴重制約著和諧校園建設的品位和質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社會大環境“孝”的缺失。當前的社會環境缺乏產生感恩意識的土壤,加上社會處于轉軌換型時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遭受挑戰,金錢和利益的權衡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恩相助,孝敬意識在現代發展觀中勢必被削弱。現代意識強調的是權利義務關系、契約關系,這恰恰與我們傳統觀念中以血緣、情感來維系的實體性關系相左。
(二)家庭教育中,“孝德”教育的缺失。家長大多關心孩子的生活,注重孩子的學習,常常忽視品德教育,尤其缺乏,孝德教育的意識。父母、長輩過分注意孩子,把孩子當作歡樂的中心,一家人圍著他轉,孩子自然以“我”為世界的中心。家長對孩子的付出不圖回報,輕易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孩子也就接受得理所當然,從未想到過回報。
(三)學校“孝德”教育的缺失。學校孝德教育沒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目前,智育仍是學校的主旋律,德育仍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說在口上,很少落實到行動上。尤其是與學生在校表現沒有直接關聯的孝德教育,更易成為學校德育的盲區。學校孝德教育內容滯后,未建立一套孝德教育的準則有很大的關系。學校孝德教育方法落后,沒有用科學的教育規律指導孝德教育,沒有將學生人格塑造作為教育之本予以關注,教育很少涉及到學生心靈深處,忽視道德倫理個體化的過程。
第二、在學校德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和活動等方式,積極培養學生孝德習慣,在高職德育的整體教學設計中,把“孝道文化”的各項內容融到這個教學設計中,在學校開展“孝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形成一套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開放式孝德教育體系,并在學校開展實踐活動。
(一)形成孝德教育的活動特色。
(1)以“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中秋節”、“重陽節”、“感恩節”等傳統節日為活動主線,在社會濃厚的節日氣氛中,開展征文競賽、對父母說句感謝的話、與父母一個擁抱、做一次家務勞動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親情意識,強化學生的敬老觀念,豐富學生親情與愛心方面的理性認識。使學校孝德教育人性化。通過這種“行孝”的實踐,讓學生從中體察、領悟,把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為一種信念,并付諸行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從而達到人人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2)以主題班會、校園文化、班級文化、手抄報、演講比賽、征文比賽、評選小孝星、老少同樂聯歡會等德育活動為輔線,在活動中始終貫穿“行孝”和“感恩”兩大思想主題。創新性的開展德育活動,創設活動情景,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比賽、征文競賽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自覺踐行孝道,培養學生的孝德行為,鍛煉學生的孝德意志。
(二)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開放式孝德教育體系。
(1)學校在倡導教師家訪的同時,成功的開展了家長“校訪”活動。學生家長主動與學校、老師多交流、深溝通,也可因時、因事、因地采取書信、電話交流的形式,還可充分利用“家校通”這一平臺,不拘一格地開展交流與合作。
(2)學校開展了“家校牽手”活動。學校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吸收家長參加學校管理,打開通向社會的渠道,使家長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義務,促進家庭教育的最優化。舉辦家庭教育講座,邀請專家指導家長進行孝德教育的正確方法和具體做法。召開家長研討會,如“要學生孝敬父母,家長應該怎么做”家長研討會,家長們現身說法,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
(三)制訂孝道行為準則,如,長輩生病,侍奉、做簡單飯、安慰;長輩生日要主動問候并送小禮物等。
孝道文化的宣傳和培養融合到高職的德育教程中,不僅能夠豐富教育內容,還讓德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到敬老人進行志愿服務,關愛老人等等,“孝道文化”更多的是對家庭成員的教育,如果學生在高職德育教學中,認真學習了“孝道文化”,并把這種學習感悟帶到自己的家庭中,在家庭成員間不斷的實施,那么他不僅在家庭中養成“孝道文化”的習慣,而且會貫徹始終。
參考文獻
[1]曹艷楠.構建和諧家庭視閾中“孝德”教育問題研究[N].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7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