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楷 王淳
摘要:當陽峪絞胎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寶藏,修武縣有中華瓷文化尋根圣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當陽峪瓷窯遺址,有“焦作三寶”之一當陽峪絞胎藝術瓷。打造壯大當陽峪絞胎瓷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將為中原經濟區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對發展焦作特色文化產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對絞胎瓷的歷史進行探索,對絞胎瓷有個整體的把握,進而探究其審美特征,而后對絞胎瓷如今的發展進行分析,找出其定位與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當陽峪? ?絞胎瓷? ?文化旅游產業園區? ?發展策略
修武縣是“中國絞胎瓷之都”,陶瓷文化源遠流長,有中國最早掌管陶瓷制造業的官員陶正、當世公認的中華瓷祖寧封子,有中華瓷文化尋根圣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當陽峪瓷窯遺址,有“焦作三寶”之一當陽峪絞胎藝術瓷。打造壯大當陽峪絞胎瓷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將為中原經濟區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對發展焦作特色文化產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國保”當陽峪瓷窯遺址
絞胎陶瓷亦稱“絞泥”“透花瓷”“攪胎瓷”, 創燒于唐代, 興盛于宋, 元以后工藝逐漸失傳。目前珍藏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的絞胎瓷僅有60余件。所謂絞胎, 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 然后相絞拉坯, 制作成形, 澆一層透明釉, 燒制而成。由于泥坯絞揉方式不同, 紋理變化亦無窮。能絞出云紋、木紋、流水紋,鳥羽紋、有的如老樹纏繞盤根錯節, 有的如層山疊嶂構思奇巧,起伏不定, 變化萬千。
當陽峪村坐落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 該村是當陽峪窯的窯口, 距焦作市區僅3.5公里。是宋代著名的民間瓷廠,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當陽峪村所在的修武縣“中國絞胎瓷之都”稱號。如今當陽峪村仍保存有宋代老窯口及大宋崇寧四年所立“德應侯百靈翁之廟記碑”。
當陽峪瓷窯遺址南北長2000米,東西寬1000米,總面積達200萬平方米,為宋代著名的制瓷生產場地,是一處規模宏大、作坊和窯爐分布密集、器物種類齊全、文化內涵豐富的古瓷窯遺址。1933年,英國大收藏家司瓦洛、瑞典人卡爾貝克在當陽峪400余座窯爐、作坊等遺存中挖到大批瓷器及碎片。1951年及1962年,故宮博物院兩次派陳萬里等專家到當陽峪實地調查,并發表了《談當陽峪窯》等兩篇報告,指出:“在黃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陽之定、臨汝之汝以外,沒有一處能與當陽峪相媲美。”2003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對當陽峪窯址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發現窯爐6座,窯洞式作坊5孔,出土了一大批珍貴文物。遺址上有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德應侯百靈翁之廟記碑》,是我國現存三大窯神碑之一,記載了當年當陽峪窯業之繁榮,“世利茲器,埏埴者百余家,資養者萬余口”,由此可見當陽峪窯場繁盛之狀況。2006年5月,當陽峪窯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當陽峪絞胎瓷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陽峪絞胎瓷是利用赭、白兩種瓷泥混合并利用攪泥所產生的自然紋飾進行燒制。利用瓷胎內的紋飾變化來裝飾瓷器,通過透明釉來充分表現胎內的變化,在世界千年的陶瓷器技法運用中是唯一的。當陽峪絞胎瓷對研究我國古代瓷器藝術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由于產品非常精美,在制作工藝上有非常高的科學價值;因為絞胎瓷工藝性和可塑性的獨一無二,使其作品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極高的藝術價值。20世紀40年代,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傳入日本,稱“練上手”。修武縣對當陽峪絞胎瓷制作工藝不斷進行創新與發展,原修武縣陶瓷廠生產的絞胎瓷曾獲輕工部全國陳設瓷優勝產品獎,河南省旅游產品優質獎;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柴戰柱生產的絞胎瓷作品被編入全國中小學生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材,《千禧龍》被英國珍寶博物館正式收藏并被載入該館《精品藏典》一書。2014年,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他還有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陽峪攪釉瓷制作技藝”、“擋陽旗的傳說”,以及“寧封子傳說”等。
三、當陽峪絞胎瓷產業的發展現狀
2010年12月,當陽峪絞胎瓷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2015年1月,修武縣榮獲“中國絞胎瓷之都”。目前修武縣有3家絞胎瓷生產企業:一是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柴戰柱,年產值5000萬元,利稅600萬元。現有職工100余人。獲得國家發明專利7項,省市科技成果獎各一項,榮獲市科技創新先進單位、旅游企業先進單位等稱號。公司分為制作區和展示區,制作區在西村鄉當陽峪,展示區在示范區管委會,產品共有八大類、100余種。二是焦作市當陽峪絞胎瓷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孟凡斌,產品八大類、150余種,年產值600萬元。2009年獲得當陽峪注冊商標,被國家文物局指定為“復古開發生產基地”。三是元昊絞胎瓷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小平,主要生產絞胎瓷工藝品,年產值500萬元。2017年,修武縣引進投資1.6億元的當陽峪絞胎瓷產業園區項目,占地面積約56.39畝,主要建設陶瓷展示廳、博物館、大師工作室等。
四、當陽峪絞胎瓷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當陽峪絞胎瓷的深厚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品牌塑造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形成大范圍的市場認同,沒有與云臺山強大的客流量和火爆的旅游經濟形成有效對接。二是當陽峪絞胎瓷產業沒有形成產業集群。企業之間的行業分工和產業配套體系不充分,缺乏必要的優勢互補與強強聯合。三是絞胎瓷企業生產規模不大,缺少資金、人才和營銷渠道等支持。沒有成立絞胎瓷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專業技術人才極其缺乏,研發進程緩慢。缺乏營銷觀念,對市場開發不足,產品銷量較小。修武縣尚未成立絞胎瓷行業協會,產品價格處于無序競爭狀態,同類低檔產品影響著高端產品的利潤空間。
五、打造當陽峪絞胎瓷文化產業園區的對策及建議
一是進一步完善當陽峪絞胎瓷產業發展規劃和園區規劃。修武縣可結合縣鄉村旅游規劃、文化產業規劃、西村鄉整體規劃,將當陽峪絞胎瓷園區規劃成為集展示、采購和旅游觀光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園區,園區內可規劃絞胎瓷生產企業廠區、絞胎瓷手工作坊展示區、絞胎瓷批發零售市場、絞胎瓷博物展覽館、絞胎瓷科研院所、絞胎瓷職業技術學校等。
二是大力構建當陽峪絞胎瓷產業集群。修武縣可采用高起點、出精品、大規模、產業集群型發展模式,搶占絞胎瓷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從絞胎瓷的設計研發、生產加工、訂單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行業細分和協作,培育幾家能夠成為全國行業標準標桿的領航企業,形成完整的絞胎瓷產業鏈條,集聚起絞胎瓷產業配套體系。
三是強力實施當陽峪絞胎瓷品牌化營銷戰略。充分利用當陽峪絞胎瓷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一國際認可的原產地標識,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推介,讓廣大消費者認同絞胎瓷的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在大城市開設當陽峪絞胎瓷自營店,也可采用國際藝術品市場通用的代理、經紀人、拍賣、連鎖店、展銷等多元化的營銷模式,參加國內國際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展館和文化拍賣市場,參加收藏品鑒賞和藝術品拍賣活動,形成以修武為基地,以京滬杭等大城市為窗口,逐步向全球輻射當陽峪絞胎瓷品牌的營銷網絡。
四是豐富完善當陽峪絞胎瓷文化旅游內容。在修武縣博物館館藏絞胎瓷文物的基礎上,向民間收藏愛好者征集絞胎瓷文物,盡快建立當陽峪絞胎瓷主題博物館,打造一個展示絞胎瓷藝術的平臺,向廣大游客介紹推薦絞胎瓷。保護好當陽峪絞胎瓷遺址、窯神碑、起劍石、插旗石、千年黃榆樹等文物,擴建窯神廟,塑造寧封子、德應侯等人物塑像。建設游客參與的體驗式購物陶藝手工作坊,以及配套的高檔賓館、特色餐飲等,把云臺山的強大客流量引到當陽峪,產生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開發更多的絞胎瓷藝術造型,設計體現修武地方特色的絞胎瓷旅游產品,如以劉海戲金蟾、竹林七賢、丁蘭刻木、名僧高道等為主題的絞胎瓷像、絞胎陶藝、絞胎瓷韻畫等特色產品,滿足不同背景游客的文化生活需求,定期舉辦國際性的絞胎瓷作品評比研討會,把當陽峪絞胎瓷打造成焦作市一張新的特色文化旅游名片。
參考文獻:
[1]黃皇.當陽峪絞胎瓷的傳承與發展[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大學,2016.
[2]岳星.當陽峪絞胎瓷的繼承與發展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12.
[3]于楊.北宋當陽峪絞胎瓷特色及制作工藝[J].中原文物,2011,(06):81-82,88.
[4]郝建英.大美之器論絞胎[J].中國陶瓷,2013,(10):90-92.
[5]徐海濤,項曉樂.焦作古陶瓷設計美學研究[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08,(02):32-34.
[6]楊峽主編.中國焦作絞胎藝術瓷鑒賞[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
[7]桑平起,路長勝.懷川大地競風流——記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傳承人柴戰柱[J].人大建設,2014,(12):54-55.
[8]張卿君.絞胎瓷在文化景觀中的應用體現[J].大眾文藝,2017,(05),95.
(作者簡介:[1]劉子楷,沁陽市永威學校高二(文一班)學生,研究方向:傳統歷史文化;[2]王淳,焦作市十一中高三(九)班學生,研究方向:傳統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