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語 王福春 亓紅強
摘要:在高校教師隊伍中,非黨員教師比例較大,他們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同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非黨員教師這一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在闡述高校非黨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新時期非黨員教師的政治思想現狀和工作原則,并提出了加強相關教育工作的引導措施,最終實現高校非黨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和改進。
關鍵詞:高校? ?非黨員教師?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師是我國知識分子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政治認知和政治信仰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及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與弘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也提出,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1]。高校教師是黨值得信任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相對于黨員教師來說,非黨員教師的隊伍更加龐大,人員構成更加復雜,管理相對困難,因此做好高校黨外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增強高校隊伍建設、政治文化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任務。
一、新時期高校非黨員教師政治思想的現狀分析
(一)思想開放活躍,價值觀呈多元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社會的經濟結構和所有制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種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在高校環境下產生激烈的碰撞,很多非黨員教師還在國外學習或進修過,思想比較活躍,學習交流的范圍也日益具有世界性和國際性。同時在高校各種思想觀點的傳播環境也比較寬松自由,教師們能夠及時、廣泛地了解新思想、新學科,因此非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必須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引導,將非黨員教師的個人價值與高校的事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將非黨員教師的思想觀念盡可能的融入到學校建設和發展中來。
(二)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但政治理論水平不夠高
現階段高校教師基本上都是接受黨的教育成長起來的,對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深有體會,也深刻感受到黨和國家對知識分子的尊重和關注,因此高校教師的政治素質和大局意識普遍較高,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能夠堅定理想信念,站穩政治立場。但是非黨員教師對政治理論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對黨的政策理論的認識程度也各有差異。基層黨組織在安排黨內活動時,也會根據學習內容要求非黨員教師參與到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中來,但這些教師的參與度還不夠樂觀,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學科研工作,忽視了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補充,對各種政治活動和政治問題常常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部分教師的思想理念甚至還停留在陳舊的階段,但黨和國家的政策理論也會隨著社會進步而不斷更新發展,作為高校知識分子,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跟緊時代步伐是更好的教授當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高校非黨員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也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三)民主意識和主體意識日益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高校非黨員教師的民主意識和參政意識不斷提高,對國家大事和學校工作都比較關心,參與各項事務管理和決策的熱情比以往更加強烈,有些非黨員教師還具有領導干部、學術帶頭人、主要崗位負責人等重要身份,他們有很強的洞察能力和決策能力,能把學校發展和個人責任聯系起來,為學校的改革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因此黨外知識分子的民主意識增強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十分有利的,但他們接受黨的教育程度有限,理論政策的學習還不夠,政治敏感度、政策把握能力和參政議政能力有待加強。
同時高校教師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其個人價值也受到國家和學校的高度重視,高校黨外教師不少也有著很強的科研能力和出國留學進修的經歷,他們努力尋找實現自我的機會和途徑,以積極的態度參與競爭,以往知識分子安貧樂道的思想逐漸被自身能力提高和個人發展所取代,其主體意識和個人價值體現日益增強,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二、高校非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則
(一)教育引導與心理認同相結合
從理論基礎到心理認同是價值內化的過程,此過程的轉化主要通過正確引導和教育來實現,為了保證非黨員教師的學習效果,高校黨委要從內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創新教育模式,針對當代教師思想開放和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主要特點,多組織一些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學習,旨在改變黨外教師在社會體系下形成的陳舊理念和西方價值理念,鞏固政治思想根基,使非黨員教師從心里面充分認識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堅持黨的正確領導的重要意義,真正將個人價值的體現和教育發展改革結合起來,全心全意地為教育事業努力奉獻。對非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能敷衍形式,必須以提高教育質量為首要任務,才能夠真正得到非黨員教師的心理認同。
(二)理論學習和實踐感悟相結合
加強非黨員教師的政策理論學習,是為了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非黨員教師在學習黨和國家的政治理論方面遠遠少于黨員教師,接受的黨性教育也寥寥可數,因此要盡量組織形式多樣、結合實踐的理論學習課程,把他們的思想教育放到實踐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非黨員教師的思想和行為,深入鞏固學習成果。在高校里,應鼓勵支持黨外教師參與到學校的民主決策、管理和監督工作中來,在校外,可以結合教師們的專業特長,開展社會開展服務活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全面增強非黨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思想素質。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性和趣味性,讓非教師黨員在黨內活動中收到教育和啟迪。
(三)光榮傳統教育和學習先進典型相結合
高校知識分子普遍都具有強烈的社會主義意識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因此可以將枯燥單一的理論學習轉變成中國革命史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等能讓非黨員教師易于學習吸收的形式,組織他們到革命圣地、博物館、紀念館等地參觀學習,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進一步增強非黨員教師的愛國理念和黨性意識。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各個時期都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人物典型,這里面也不乏黨外人士代表,他們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優良的道德品質,這些先進人物的事跡精神既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動實踐,也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內涵。高校黨委可以通過組織觀看記錄片、事跡宣傳片或邀請先進人物作報告,讓非黨員教師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并化作自身的實踐行動。
(四)整體性教育和針對性教育相結合
高校教師普遍都是高素質人才和學術科研人員,在學校的大環境下,他們的主要特點普遍統一,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整體性統籌,探索適合多數非黨員教師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同時非黨員教師彼此之間也存在年齡差異、性別差異、教育環境差異、學科差異以及個人接受能力差異等,因此學習教育也要根據不同群體或特殊個體的差異,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習教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見到實效。
三、高校非黨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措施
(一)完善非黨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夯實共同思想基礎
一是要加強基本政策理論的學習,建立非黨員教師學習教育的長效機制,推動政治引導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程序化,使非黨員教師從根本上把握新時期黨的各項政策理論、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通過對他們的培養教育可以促使高校政治工作更快更好的發展,進一步統一人心,糾正偏差。二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教育模式不能一成不變,老生常談,要順勢于非教師黨員的思維模式和思想意識,多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地組織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不是流于形式或枯燥無味的學習。針對高校教師注重學術科研工作的特點,把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科研工作緊密相連,將思想教育滲透到非黨員教師的業務工作中去,堅持正面引導和思想灌輸相結合,努力使非黨員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潛移默化、情理交融。三是要促進非黨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統化,高校黨外教師參與黨內活動的積極性相對不高,集中性學習的機會也比較少,因此在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學習內容不連貫、理解感悟不深刻、教育效果不明顯等情況,因此高校黨委要積極開展非黨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化建設,理論學習內容要由淺入深,通讀易懂,營造濃郁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圍,發揮大環境下的良好作用,提高非黨員教師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觀意愿,讓政治教育環節有機地融入到他們的工作生活中,使非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統化,常態化開展。
(二)建立優秀黨員教師與非黨員教師“傳、幫、帶”制度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做好非黨員教師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高校里的黨員特別是優秀典型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他們的政治品質和思想意識直接影響到身邊人,高校的非黨員教師在大環境下自然會主動看齊,受到感染。通過建立優秀黨員教師與非黨員教師“傳、幫、帶”制度,不僅有利于非黨員教師的黨性修養教育和思想理念建設,還有利于加促進雙方教學科研工作的高質量開展,進一步推進非黨教師思想教育工作日常化,夯實高校教師共同的思想基礎,全力營造思想統一,和諧團結的良好政治氛圍。
(三)搭建非黨員教師的長效交流平臺,暢通思想表達途徑
要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為非黨員教師搭建交流平臺,為他們參與中心工作、建言獻策提供機會,在學校重點熱點問題上多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了解掌握他們真實的想法。還要經常組織交流活動和座談會議,讓大家了解學校的政策制度及工作思路,提高他們的歸屬感,讓非黨員教師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在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認同意識,增強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同時要暢通思想溝通渠道,讓他們有機會參政議政,保證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切實保障非黨員教師的民主權益,在他們參政議政的過程中將深入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實踐中自覺接受黨的正確引導,高校黨委要充分利用和發揮非教師黨員隊伍的強大力量,給他們空間和平臺,讓黨員和非黨員緊密團結起來,促進學校和諧穩定發展。
(四)從工作生活中給予非黨員教師人文關懷,使他們積極向上,向黨組織靠攏
積極主動地了解非黨員教師的思想動態,營造尊重關懷的良好氛圍,為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切實保障。在工作生活細節上拉近與黨外教師的距離,加深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感情。一是在思想教育的基礎上,支持她們開展業務工作,為他們提供施展平臺,讓黨外教師的才華都得到充分發揮,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注重對他們的慰問關心,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經常性的與非黨員教師開展談心談話,問寒問暖,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盡量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和生活上的一些問題,以充分信任和真情關懷增強非黨員教師的向心力和歸屬感。三是要多為他們提供專業方面和黨建方面的學習材料和共同學習的機會,讓不同年齡、不同專業的非黨員教師發生思想碰撞,滿足精神需求,促進融合發展。
總之,高校非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部分,高校黨委要充分結合非黨員教師的心理實際,不斷探索教育新方法,既要在理論層面提升進步有所啟發,又要在實踐活動中積累經驗,把以人為本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方位關注非黨員教師群體的思想動態和工作生活情況,幫助他們增強接受黨的教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升政治素養,為我國高校的改革發展及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馬雁.對加強新時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02):25-27.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