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承風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我國大眾也開始注意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正所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引導幼兒學習一些基礎性的啟蒙知識,同時也應該適當地進行文化滲透以及德育滲透,以此培養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夯實幼兒自身的德育素養。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活動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教學對策,旨在促進我國幼兒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優秀傳統文化? ?滲透對策? ?教學研究
在當前的教學形勢下,組織幼兒開展文化滲透活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首先,在該種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幼兒們能夠有效地激發自身的文化意識以及文化素養,為自身日后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其次,在該種教學活動中,我國的傳統文化也能夠得到宣揚以及繼承,從而能夠有效地進行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就需要對該項教學活動的開展加以關注,并能夠結合適當的教學手段進行文化滲透。
一、深化幼兒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以及理解
在開展幼兒傳統文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們自身首先需要具有較為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以及文化儲備,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全面的講解以及滲透,從而提升傳統文化教學的整體質量[1]。
首先,在日常教學之余,教師們可以借助網絡設備收集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以及信息,并對其進行了解以及掌握,以此拓展自身的知識儲備。同時教師們也可以通過網絡觀看一些與傳統文化滲透相關的幼兒教學視頻,以此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其次,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應該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以及挖掘能力,積極地挖掘出身邊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信息以及內容,然后將其與教學進行結合,以此拓展幼兒的學習面;最后,幼兒園的官方管理人員們可以定期組織幼兒教師們開展相關的活動,比如傳統文化教學講座或是教學評比等等,在活動中激發教師的實踐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傳統文化教學的質量。
二、優化幼兒教學的課程,進行傳統文化滲透
在當前的幼兒教學過程中,占據主要位置的教學活動主要有兩種,一是啟蒙教育,也就是教師們最熟悉的拼音教學、算數教學以及英文教學等等;二是游戲教育,也就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所開展的游戲活動。這兩種教學活動,相輔相成,能夠推動幼兒的綜合發展。因此,教師們若想要將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其中,就需要對整體的教學結構以及教學課程進行適當的優化以及調整,降低傳統文化教育的突兀感,從而保證整體教學的效果以及質量。
其次,在進行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也需要對幼兒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能力進行適當的分析,盡量選擇符合幼兒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內容,以此保證整體的教學質量。比如,大部分幼兒都在3-6歲,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以及認知能力,倘若教師組織其學習《詩經》或是《莊子》等等,就會使得幼兒產生較高的學習難度[2]。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就需要堅持“分層教學”的理念,為不同能力的幼兒制定不同程度的傳統文化滲透活動。
比如,針對于小班的幼兒,教師可以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組織幼兒們學習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兒歌或是童謠;針對于中班的幼兒,教師們可以在啟蒙教育的過程中,組織起學習《三字經》以及《百家姓》;而針對于大班的幼兒,教師們則可以帶領其學習《論語》以及《中華成語故事》,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其了解文化中所蘊含的道理,從而推動幼兒的綜合化發展。
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在教學環境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于不同的活動內容,教師們通常會設定不同的教學氛圍以及教學環境,以此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
因此,在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教師們也需要對教學環境進行適當的創新以及優化,使得幼兒能夠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對傳統文化進行理解,從而豐富自身的文化認知。比如,教師們可以在幼兒園的走廊上張貼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圖片或是內容,比如《三字經》的片段,或是《論語》的節選等等;在辦公室內,教師們可以張貼一些具有傳統文化的畫報,比如京劇的臉譜或是傳統的窗花剪紙,以此豐富傳統文化的氛圍;在幼兒學習的教室內部,教師們可以放置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玩具或是擺件,比如京劇臉譜的面具、泥塑小人等等,在這種氛圍下,當教師們組織幼兒進行文化滲透時,一定會得到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3]。
(二)在語言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學知識,同時也具有較多的民間故事以及民間風俗。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就可以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滲透,組織幼兒們開展民間活動,以此激發幼兒的傳統文化素養。比如,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可以組織幼兒對京劇進行了解,也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與之相關的活動;在日常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將一些歷史人物的故事,比如“武松打虎”“岳飛精忠報國”等等,以此豐富幼兒的文化素養,同時也能夠提升幼兒的德育意識。
(三)在日常游戲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游戲教學是其比較喜歡的一項教學活動。因此,在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也可以結合民間的游戲進行文化滲透。比如,當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時,可以引導其開展一些具有傳統意味的游戲,比如“扔沙包”或是“跳房子”,在游戲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坐成一個圓圈,給他們講述自己兒時的故事,以此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促進傳統文化的滲透[4]。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說在當前的幼兒教學環境中,大部分教師還是會將游戲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任務。但是此階段的幼兒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基礎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們也可以適當地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通過文化滲透,激發幼兒的文化意識,培養幼兒的文化素養,從而有效地地推動幼兒的綜合發展。此外,在開展文化滲透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們也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手段加以優化,保證幼兒能夠對其產生興趣,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從而有效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杜海香.幼兒教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28.
[2]吳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7.
[3]李宏.我國幼兒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14):176.
[4]趙莉莉.將傳統文化“種”進孩子的心中——淺談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J].內蒙古教育,2015,(14):92.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