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軍隊的建設事關國家的重大利益、經濟發展的環境安全和人民的生活保障,一支軍隊如何在和平時期保留他應有的戰斗力,并且將這種戰斗力在新時期國情戰情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提升,培養官兵無時無刻的戰場意識,是我軍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故,本文從軍隊戰斗精神入手,以朝鮮戰爭冷槍冷跑運動為切入點,采文化視角,重點從各個方面分析我軍戰斗精神文化的形成和新時代培養。
關鍵詞:新時代? ?人民軍隊? ?戰斗精神? ?紅色文化? ?朝鮮戰爭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南昌城頭燃起的星星之火,在偉大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旗幟領導下,歷經中華民族91年的風雨歲月,已發展成為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戰、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過去那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人民軍隊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證明,我們有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我們有在廢墟之上重塑光明的信心,我們有保衛祖國不受侵犯的強大能力。試問,我們憑借什么可以做到這些?先進的武器科技,敏銳的作戰思維,等等。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我軍歷經幾代革命斗爭所傳承下來的戰斗精神!這些戰斗精神,是戰場上殺敵于無形的武器,是戰斗中嚇破敵人膽的利劍,是翹首于世界軍史的鐵骨脊梁,它為新時代人民軍隊朝著世界一流軍隊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一、充分認識弘揚我軍戰斗精神文化的重大意義
習總書記在視察陸軍第71集團軍時強調,要加強戰斗精神培育和戰斗作風訓練,使部隊成為威武之師。戰爭的成敗不僅取決于武器制造,戰術水平,指揮能力,還與官兵個人以及部隊的戰斗精神緊密相關,甚至可以說是最基本的作戰因素。故而,深刻挖掘并積極分析我軍光榮的戰斗精神中所蘊含的軍事文化,才能不斷推動部隊堅定不移走好強軍之路。
(一)提升我軍作戰力的必然要求
戰斗精神文化的效益體現在戰斗力的提升上,體現在作戰功能的發揮上。一支軍隊的首要任務就是打戰,而且是打勝戰,軍人要把戰爭作為平時的常備概念,要把戰爭作為日常訓練的終極目標,要把戰爭作為職業發展的第一任務。對于和平時期的人民軍隊來說,如何將戰爭意識深刻扎根于各級官兵的頭腦之中,堅決剔除軍隊懶戰懶訓的的精神病瘤,提升和平時期我軍的作戰能力,永葆人民軍隊“令行禁止、雷厲風行、戰無不勝”的戰斗作風。戰斗精神文化將以其潤物無聲,育人無形的特色手段,不斷凝聚部隊團結一心,奮勇殺敵的戰斗能量,并輻射于官兵整個部隊生活。故而,弘揚戰斗精神文化,順應了強軍興軍的時代要求,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必然要求。
(二)創優軍事文化的必要條件
軍事文化作為新時代強軍興軍的軟實力,在鑄牢強軍之魂、扭住強軍之要、夯實強軍之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堅守戰斗精神文化的紅色基因對我軍軍事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其一,為軍事文化爭先創優指明發展方向,避免在意識形態領域迷失自我。其二,提供精神支撐,使之敢于改革,敢于創新,作出符合新時代人民軍隊革命任務的軍事文化。其三,立足服務軍隊,戰斗精神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豐富了軍事文化的內容,更好的避免軍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的劍走偏鋒,對于未來我軍打贏現代化軍事戰爭夯實了信心基礎。
(三)實現強軍目標的有力支撐
為了我軍能夠快速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戰爭要求,自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著眼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把我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提出了實現文化強軍的戰略任務和戰略部署。基于這一要求,全軍不僅要在武器制造、軍隊指揮與作戰體制上有壯士斷腕的改革魄力,更要重視戰斗精神文化的弘揚,以高度的戰斗精神觀牽引和支撐軍隊建設,這對于確保強軍興軍的步伐走的更加矯健、更加自信、更加雄壯具有重大意義。
二、準確把握我軍戰斗精神文化的實質內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斗精神文化,是我軍數百萬將士的生命和流血換來的,這種精神不是空于紙上的兵法明文,而是寓于每一次戰役中的戰略部署命令。這種精神不是戰前動員大會的口號空喊,而是硝煙彌漫的戰斗中敢與敵人硬碰廝殺的吶喊。這種精神不是取得一次小小的勝利就仰天放笑,而是每次戰斗結束后都悉心包扎傷口并對自己說接著活下去。這就是我軍在戰爭年代最樸實的戰斗精神,這種精神作為每位戰斗人員最基本的戰爭信仰而存在并一直流傳下來。
(一)因戰而戰的戰略思維
在朝鮮戰爭發展到1951年中,塹壕戰這種西方軍人以為早已過時的戰爭形態在崇山峻嶺之間又復活了。這時,志愿軍與朝鮮軍民已經經過5次戰役,將戰線基本穩定于三八線附近,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中朝方的兵力優勢遠大于聯合國軍,但是武器裝備與后勤保障能力遠不如敵方,此時的以美軍為代表的聯合國軍尚無法組織大規模有效進攻。針對這一形勢,我軍提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指導方針,并提出“零敲牛皮糖”的戰術,要求各部隊不要貪多求快,以每一次戰役一軍能殲滅美軍一個營,對韓軍則一軍殲滅一個團,積小勝為大勝。這同時也是后來“冷槍冷炮運動”的指導思想。
(二)以戰為本,訓戰一致
在朝鮮戰爭進行至雙方相持階段,針對美軍憑借壓倒性的火力優勢,部隊提出了單槍、單炮、單輛坦克依托固定陣地或采取游動方式,殺傷敵暴露的有生力量并摧毀敵人武器裝備。這一行動被稱為“冷槍冷炮運動”。朝鮮戰場上最可怕的狙擊狂潮來臨了。即便志愿軍擁有超常的設計培訓方法,但是突然開展坑道和山地背景下的大規模狙擊戰,加上美軍擁有豐富的陣地防御經驗,對志愿軍優秀射手的質量要求則顯得尤為重要。
好在我軍能夠發揮軍事民主的優良傳統,即便于戰爭白熱化階段,依然能夠將每一支部隊的經驗教訓,逐級集中總結,再向上級匯報,到軍一級已形成全面的戰術體系,并發揚我軍從建軍以來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傳統,在前沿陣地開辦特等射手培訓班,現學現賣,老兵帶新兵,進而又培育出了一大批具備山地狙擊技能的優秀射手。從隨著訓練的逐漸深入與投入實戰所形成的實效之比來看,這等做法無疑讓美軍飽受煎熬,志愿軍所形成的“狙擊兵嶺”,狙殺狙傷聯合國軍1.3萬人,相當于運動戰時期一個戰役的殲敵數字。
(三)鋼鐵般的軍人意志
在“冷槍冷炮運動”中,為了達到對敢暴露敵人的百分百狙殺,志愿軍戰士必須長時間潛伏于山地之中,天氣嚴寒,各個戰士的單兵御寒服裝十分破舊,而且我軍后勤補給保障功能落后,前線戰士幾天不食的現象經常存在。美軍在我軍開展此次運動之時,從早上9點到下午3點基本不敢踏出工事一步。凌晨出來洗漱,黃昏出來透風都是志愿軍的獵殺時間,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戰爭環境下,我軍將士同仇敵愾,至高無上的理想信念是果腹的食物與厚衣,不斷與敵軍膠著著,與艱難的自然環境對抗著,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烈篇章。
三、自覺踐行我軍戰斗精神文化的時代要求
時代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強軍興軍的戰略目標對我軍的現代化發展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習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的人民軍隊將朝著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發展。時代在召喚,新時代的革命軍人更要以身作則,自覺踐行我軍戰斗精神文化于訓練、于生活、于學習之中,以煥然一新的革命精神風貌,去迎接祖國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
(一)堅定革命軍人的理想信念
大好青年同志選擇從軍,選擇獻身國防,就要時刻做好為國獻身的準備。這是革命軍人的基本信念,國之大,四海為家,保衛國家就是我們終身的使命。我們要旗幟鮮明的突出我軍戰斗精神文化的政治屬性,要全面深入持久的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于強軍興軍的系列講話,采用理論輪訓、政策宣講、時事評論、熱點辨析等緊貼官兵生活的各種形式,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占領思想主陣地;加大對黨史、軍史的學習力度,通過史料的深入挖掘研討,汲取精華,積淀底蘊,塑造戰斗精神體系,強化青年官兵鐵心向黨的政治信念。
(二)緊貼實戰化的訓練模式
夯實以戰為本的軍事訓練。軍隊是隨時準備打仗的,而打戰是要硬碰硬,實打實的事情,容不得不點馬虎。新形勢之下的部隊訓練,必須堅持“以戰為本”的指導思想,強化備戰意識、能仗意識、勝戰意識,不斷更新作戰理念于信息化戰爭,改革作戰體系于新時期戰爭,創新作戰手段于復雜性戰爭,著力提升實戰訓練水平,從實戰化演練場走向戰場。
(三)鑄就優良的軍人風氣
基于我軍戰斗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義,軍人的優良氣節與精神風貌,是保證我軍新時代戰斗力的重要因素。重點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在訓練場上敢打敢拼,爭強好勝,充分展現軍人血性虎氣。二是規范軍人職業道德,用好軍兵種特有的職業精神激勵官兵練兵備戰,切實催生戰斗力。三是養成集體主義觀念,以集體榮譽感作為軍人的首要價值追求,反對個人英雄主義,要深刻認識到只有集體的力量才能發揮部隊的最大能量。
參考文獻:
[1]劉宏鶴.創新軍事文化 鑄牢強軍之魂[J].政工學刊,2018,(05).
[2]徐長安.軍事文化論綱[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05).
[3]邱劍敏,趙魯杰.解放軍報[N].2018-8-23(7).
(作者簡介:付小雷,在讀研究生,法律碩士,單位:甘肅政法學院,研究方向:民商法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