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可以將具有觀賞價值的遺產及作品通過網絡或電子博物館進行展覽,整合所有的文化資源,以供人們下載和瀏覽。社會大眾也能通過電子博物館了解和獲得研究課題的第一手資料,或進行視覺享受,或品味博物館承載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展覽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具有社會性。多媒體技術通過提高社會化和公共利用的效率,不斷擴大了博物館的功能范圍,從而使博物館的受眾群體更加廣泛。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博物館;展覽
1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展覽中應用的重要性
1.1多媒體技術能保存博物館展覽物
目前,保護博物館展品的方式僅限于簡單的工作層面,如攝影、采訪、錄音和物品收藏等。誠然,展品是一個靜態的實物,從展品的外形得不到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展品尤其是一些古代展品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往往通過文獻記載來反映,單就展品本身無法獲取。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展品文化信息的文字說明以動感的形式展示出來,并輔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將展品很好地融入圖片和動畫中,能夠充分激發觀眾的興趣。例如,山東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制作了《東方名都》齊國故城復原三維電影,再現當年齊都臨淄的繁榮景象,同時配以韶樂,采用大型多媒體投影技術適時播放,同時將與齊都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制成電影短片在參觀序列中播放,這就很好地保存了博物館展覽物。為了更好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收集和處理博物館展品信息,從而能夠更好地保存博物館展品。
1.2多媒體技術能復活博物館展覽物
多媒體技術中的虛擬信息處理功能,能夠使博物館展覽脫胎換骨,使博物館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虛擬技術作為近十年來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領域,可以模擬現實。在虛擬空間中,人們可以看到真實的場景,也就是說多媒體的虛擬技術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東西復制到虛擬空間,從而為博物館保護展品提供便利。特別是那些已經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借助虛擬技術能夠使它們獲得“重生”。
博物館對展覽進行虛擬保存,不是無視博物館展覽物,而是提供更先進、更方便、更節省的方式,是對虛擬博物館展覽的傳承和傳播,能有效地解決現實中難以避免的意外損壞。在博物館展品的開發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可以繞過文物保護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在不破壞原始環境的前提下,開發出可以商業化的展品。
1.3多媒體技術能傳承博物館展覽物
許多博物館展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節日、民俗和其他形式進行保存的,而這些形式是無形的。為了更好地繼承它們,博物館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記錄,進行數字技術處理和網絡管理,幾乎不占用物理空間,可以雙向轉換,方便對數據進行編輯、整理、轉移、備份、刪除和添加,速度快。此外,博物館通過構建交互式、開放式的大規模地圖、文本、聲音和文化遺產數據庫,可以實現多媒體資源的全球共享,用較少的資金完成更多工作。
2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策略
2.1陳列方式的新思路
傳統博物館展覽的內容設計和形式,很少考慮觀眾的需求和感受。在市場競爭加劇和技術傳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數字博物館可以通過虛擬技術來模擬真實的場景,觀眾可以足不出戶,通過觀看展覽或觀看數字博物館的活動,并通過音頻和視頻等創新設計有效地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的人們越來越要求個性化的服務。對于博物館展覽,除了要滿足觀眾獲取知識和信息要求的同時,更要體現互動性,給觀眾自我享受的機會,鼓勵觀眾積極參與,讓觀眾親身體驗。參與互動是現今觀眾對博物館提出的最個性化的服務,為此特別要為觀眾安排一系列的參與互動設計,運用各種方式為其提供一個生動活潑、參與性強的學習環境。博物館可以利用掌上型互動裝置(PDA技術)為觀眾進行導覽,鼓勵觀眾主動去觸摸、觀察、操作、體驗其中的樂趣。觸摸屏技術的應用通過觀眾自己的觸摸,自主選擇喜歡的欄目,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獲取不同層面的信息。
2.2交互式陳列
在展覽的形式上,博物館可以采用交互式陳列的方式,力求舉辦一個可以被普通民眾理解和避免太多學術氣氛的展覽。同時,博物館還應注重提高展示手段的科技含量,努力創造優秀的展示效果,并借助高科技手段豐富、生動地展示文物,在展館中增加多媒體元素。例如,為了更好地展示生物地貌,可以利用圖像、動畫、音頻等多媒體數據庫,對動植物形象、地質分類和演化過程進行充分說明,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可根據展覽的內容制作各種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互動游戲等,以圖片、文字、視頻、動畫等方式,通過觀者自主選擇、觸摸進入其中與展品互動。這種方式不僅使觀眾產生親切感,更能激發學習興趣,對知識的獲取更加的直接方便。在體驗自然、人文、傳統技藝、科學以及傳統生活狀態等各方面的同時,激發其想象和創作的潛力。據有關專家統計這種展覽方式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尤其是青少年觀眾,同時這也成為博物館人性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2.3線上博物館教育
博物館內的閱覽室為了對古籍進行保護,一般不對外開放,從而帶來了許多麻煩和不便。博物館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線上博物館教育,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在線圖書閱覽室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可以在網上博物館提供電子課本,為觀眾學習相關知識提供方便,通過在線閱讀或下載的方式與社會公眾進行互動,從而促進公共藝術快速發展。今天的觀眾與以往獲取知識、信息的方式不同,那種機械的、無趣的知識傳授方式已不適用,他們更希望從情節中獲取知識和信息,為此展覽要有根據地還原、重構展品的使用環境和背景,采用三維實物造景、虛擬影像或遺址復原等手段便文字記載影像化,將人類的歷史及自然風貌復原,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博物館要有親和力,使人容易融入,在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同時得到親身的體驗。
2.4加快信息化建設,及時維護、更新網站信息
信息已成為21世紀經濟生活的主要特征。近年來,許多博物館網站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博物館展覽信息的重要途徑。然而,一方面,我國還沒有權威的展會信息數據庫,還存在大多數網站更新不及時的現象,另一方面,新的展覽中心已經開始重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但大部分設施還比較落后。為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服務需求,博物館要加快信息化建設,調整市場信息收集計劃,借助網絡及時維護客戶關系,建立準確的展覽會數據庫,為展覽會研究與發展提供有益的指導。此外,博物館要及時維護、更新網站信息,著力打造智能化博物館,為展示文物提供便利。
3結語
進入21世紀,多媒體技術已成為博物館展覽的重要手段,先進的數字傳播和展覽展示模式使博物館陳列展覽成為視覺盛宴。傳統的靜態、物理和圖片顯示方式不能引起公眾的注意,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讓博物館展覽更加貼近公眾。同時,博物館為終身教育和公眾的免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互動平臺,人們可以充分感受網絡博物館的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胡永祥.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示中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6(21).
[2]陳日升.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展覽中的應用[J].牡丹,2016(10).
[3]陳宇滔 . 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中的應用[J]. 大眾文藝,2012(23).
[4]孫曉艷 .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J]. 信息通信,2014(8).
作者簡介:吳維榮(1976.3.11),男,江西贛縣,漢,學歷:大專;職稱:文博館員;職務: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文博類;
(作者單位:江西客家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