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婧
摘 要:從小學低學段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出發,調動家長參與其中,通過獎懲、競賽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心理特點;習慣養成;家長參與;期盼;獎懲;競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否有良好的預習習慣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的關鍵之一。小學低段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仍比較差,仍然是“容易受他人的影響與暗示,進而產生不自覺的模仿行為。學習活動本身是否有趣,老師態度是否親切和氣,是低年段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根據低年段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力培養一二年段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
一、發揮期盼的作用
兒童入學后就把對父母的依靠轉向對教師的依靠,對教師有特殊的信任和依戀,把教師當作最信賴的人,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兒童心理特點培養兒童對課前預習的興趣并使其形成習慣。老師的期待便是孩子進行預習最好的動力。
布置預習作業時教師用期待式的表達方式,如:“看看哪位同學的預習作業完成得最棒!”小結時利用導向式語句進行表揚。“老師相信你明天的預習作業字跡肯定會更加工整。”在表揚中暗示孩子努力的方向與方式,幾次下來孩子就特別容易在老師期盼的目光中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充分利用家長的監督
低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監督與指導,老師需跟家長具體講述科學預習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他們的支持,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且不定期地向老師反饋學生預習情況。這樣既改善了孩子和家長的親子關系,又讓孩子的家庭習慣得到了最有效的監督。
(1)一定要與孩子達成共識,取得孩子主觀上的配合。(2)家長檢查的方式要多樣化,注意不要只看完成量,還要看質量,例如選擇題要確定孩子是否是蒙出來的;也可以從其他資料中抽出少量題來讓孩子限時完成,還可以讓孩子給家長講課。抽查可以經常進行,但面對面地檢查不宜過多。(3)檢查后要與孩子明確優點與缺陷并達成共識,想出對策,還要定期與老師一起分析并商議下一步的做法,最好能把檢查結果整理、歸類并保存下來。
三、獎懲二字樹榜樣
在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每一個學生從內心來說,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揚和鼓勵的。基于這一點,我們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好的行為,肯定的評價具有積極的強化作用,能使學生產生再接再歷、積極向上的力量。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設備,直觀地展示學生的預習作業——課本上標出的段號、圈出的生詞、提出的預習問題以及摘抄的與本課生字相關的一些字詞知識。直接選出優秀作業,評比展示優秀預習問題,光榮欄、表揚信正面宣傳……
預習進步較大的同學也要表揚。教師要用欣賞與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的預習作業。學生自己的點滴進步也需要老師的關注與肯定。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必然能從量變走向質變,預習習慣就此養成。
同時必要的批評也是要的,且方式應該多樣化。我們處罰應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為批評而處罰這種簡單的思維模式不可取。比如:教師某個同學聽完大家的預習問題之后選出最優秀的三個預習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在接受處罰的同時已經補完了自己的預習作業,明白了怎么去思考預習問題。
教師的獎懲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堅持正面教育和表揚為主的原則。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表揚,特別是對后進生,更要多發現他們學習的點滴進步,予以鼓勵和贊賞,使其對學習充滿信心。第二,教師對學生預習結果所作的反饋信息必須客觀、公正和及時。利用剛剛留下來的鮮明的記憶表象,進一步強化預習的作用與驅動力。第三,照顧學生的差異。對于不同性格、學習能力的學生,教師切記要區別對之。
四、競賽久之成習慣
競賽正是利用了青少年好勝心強、不甘落后心理特征而成為激發學生外在動機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競賽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預習固化為一種習慣;同時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思想品德。教師可以把每次短暫的檢查預習作業的流程設計成各種各樣的競賽,如: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優秀預習問題、最有價值預習問題、拼讀競賽、組詞競賽……
組織競賽需要注意:(1)加強思想教育,端正學生對競賽的認識。(2)競賽的類型和方式要多樣,次數要適量。(3)競賽應體現鼓勵進步和團結互助。
五、低年級語文預習中的問題及反思
敷衍:在沒有讀課文之前就動筆圈劃,沒有用心讀課文,只是把預習看作幾個標記,預習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歸納原因如下:(1)一定要明確預習流程及作用,以作用去檢測預習成效。(2)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主,對于課文中的舊知或者本班學生的已知沒必要花時間預習。
總之,在小學的低段反復經過一段時間以關注興趣為主要策略的“預習習慣”的培養,就能提高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有質量的預習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使學生在語言、思維、等多方面得到提高,使學生更好地步入小學中段,最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