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佳
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不斷推進,問題任務式教學方式也已廣為老師們接受,以問題、任務的串聯,推動課堂,達成目標,幾乎運用于每天的課堂之上。但是,新的困惑接踵而至。當我們熟練地將課文分解為幾級目標、幾個問題、幾個任務的同時,也意味著是在對一篇經典進行肢解,勢必會破壞其整體的文學性與美感。那么如何在“問題式”大課堂中保持文學之美,保留語文的學科特性呢?基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做了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問題式
一、情境的創設
1.以圖片、音樂等創設情境
曾有人質疑,多媒體技術的濫用,直觀的視覺、聽覺沖擊, 極大地壓縮了文學作品的想象空間。但我個人認為,對于情感體驗類文本而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是必需的。學生每天的課程安排密集,強度大,試想,怎樣才能讓剛從數學、物理的理性海洋中遨游四十分鐘出來的學生,立馬投入纏綿婉轉的情緒中來呢?若學生無法投入,那這堂課就又成了老師一頭熱的獨角戲。所以我認為,為使課堂的情感體驗有效,必須使用輔助手段創設
情境。
《涉江采芙蓉》設計時的一個目標即品讀其復雜的相思之情,所以我在課前十分鐘,設計了一個環節,循環播放悠揚而憂傷的笛子曲作為背景音樂,配以古典風格的圖片和表達相思之情的經典古詩詞。努力在課前調整學生的情緒,使之能在上課之后更快、更好地融入課文。
2.以教師的語言創設情境
希望學生能在整堂課上,沉浸于文學之美,老師的語言也很重要。在準確、精練的基礎上,還應是盡量詩化、典雅的,不致令學生在中途跳脫出來。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古典詩詞,其情感纏綿婉轉,在整堂課的四十分鐘內,我都希望學生能沉浸于其中,真正領略到我國古典詩詞之美,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導入語、結束語、總結語甚至是過渡語我都希望是精練而有文學性的,能夠與整堂課的風格相協調。
導入語:“東坡先生曾在《水調歌頭》中慨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相隔天涯,在所難免,于是,一種叫做‘思念的情愫便開始滋長,蔓延。就像我們課前看到的那些相思詞一樣,說不完的聚散離合,道不盡的相思牽絆。有人說思念苦,有人說思念酸,還有人說思念甜,思念有百般復雜滋味。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涉江采芙蓉》,去品一品這其中的思念的滋味。”以詩詞開頭導入到本詩的情感體驗。結束語:“思念就是這樣一種奇妙的東西,它既濃且淡,似有若無,它更適合淺吟低唱,而不是急切的宣泄。就像這首《涉江采芙蓉》,用淡雅的語言緩緩述說著一生的愛戀,一世的相思……千年前的采蓮人,以及被他所思念著的在遠道的情人,都已經隱進了時光的隧道。但只要有人,只要有詩,這份思慕的情懷就永不消失。”同樣運用詩化的語言,在結束整堂課的時候仍保留住這份雋永的詩情,這一份濃濃的情感。課堂推進的過程中,運用“狄金森所說‘等待一萬年不長,如果終于有愛作為補償”“思念的滋味從不單調,它是美麗的孤獨、幸福的憂傷、甜蜜的惆悵”“遙望遠道與還望舊鄉的目光,被現實的云霧所遮擋。但在這首詩歌中卻又仿佛可以穿越萬水千山而將對方深情凝望”等文學性而非口語化的語句進行總結和穿插、過渡,都是希望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創設一個詩意的情境,幫助他們走進詩歌,體悟情感。
二、誦讀的合理運用
語文課堂上的任務,無外乎是說、讀、寫,任務的設計與完成,都應是要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這其中說與寫,任務與目標都相對清晰,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完成這個任務。可是朗讀究竟是要達成一個怎樣的目標呢,學生是普遍不理解的,甚至對老師在課堂上反復要求朗讀心生反感,他們曾調侃說一堂語文課就是自讀,齊讀,男生讀后女生讀。我想學生對課堂上誦讀的誤解,可能是由我們要求誦讀的目標不清晰造成的。
我曾有過一次失敗的嘗試,計劃以誦讀帶動學生自主賞析《聲聲慢》,并能明白誦讀在古詩詞賞析中的重要作用。我設計了一個大的任務,“你認為《聲聲慢》該怎樣讀?為什么?”這算什么問題?什么任務呢?徒將一首好詞分解得支離破碎,野蠻粗暴,寡然無味。
在《涉江采芙蓉》的授課當中,我同樣希望能讓誦讀貫穿始終,但這誦讀必須是有效的。所以我設計了三個環節,每一個任務都與問題相結合,令學生明白每一次誦讀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初讀,請學生配合音樂反復自讀,說一說“你品出了相思怎樣的滋味”。然后是精讀,“有人認為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游子,也有人認為是思婦,你認為以誰為抒情主人公,效果更好。”在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我邀請一位男生單獨誦讀,再邀請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分角色誦讀,再讓同學們比較哪一個效果更好。最后,在課堂總結時再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真正感受到《涉江采芙蓉》中的“相思更適于淺吟低唱,而非急切宣泄”。
這一次的嘗試,不能說完美,但我觀察發現至少在這堂課上,孩子們對誦讀不再反感,能主動地去反復嘗試,能領會到誦讀在詩歌品析中的作用,領略到詩詞誦讀之美。
以上均是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尚顯稚嫩的嘗試,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探索,反復實踐,努力打造高效、互動而又情韻飛揚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榮華.語文課堂教學的追求:守正出新、大氣精致[J].小學語文教師,2018(9).
[2]楊凌云.讓語文課堂趣味叢生[J].中國農村教育,2018(16).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