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進行,其“教化育人”的主旨愈加明晰,其“以生為本”的內涵越加豐富,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拓展和延伸。棋類,歷來被稱為智慧的體操。一些國內外知名教育家也認為棋類可以“增加智能和記憶力”,在教學大綱中應該將棋類列入智能修養的科目之中。無論是圍棋還是象棋,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靜動結合中一方面作用于身體,另一方面又對精神和人性產生影響。棋類的學習與訓練,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突破自我的創新能力,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提升,智力水平在發展,對學生的綜合素養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棋道精深,人道亦然。以棋立品,以棋養德。學生從棋類訓練和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本校傳承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將棋類文娛活動作為打造特色校園的品牌,用“一粒棋子”助推學校教育發展有力的飛躍。
一、制度保障,特色發展
近年來,“特色強校”的方略成為各中小學校秉承的發展理念,不少學校深挖棋類運動的內涵和精髓,作為育人的一大載體和手段,著力打造棋類特色學校。作為針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科目內容,學校必須要制定和出臺制度來保障棋類特色活動的有序、有效進行,首先是組織保障,成立棋類特色活動領導小組,并擬定發展實施方案,分階段實施,明確每一階段學生要達到的標準,從普及階段到提高階段,再到形成校園特色階段。同時,學校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并開辟出棋類活動的訓練場地,為各班級配備各種棋類道具,聘請專職棋類教練開展教學,以保障棋類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普及技能,提高水平
任何一種棋類都是有基礎的入門之道,在對學生進行棋類的訓練伊始,教師要指導學生首先懂得最基本的技能,讓學生對棋類活動產生從基本技能的掌握到學會下棋,再到愛上下棋,發展到每天必要進行挑戰式的一場“廝殺”,可謂漸入佳境,豐盈自我整個的精神世界,其腦力活動不亞于一場驚心動魄的實戰場景。學校開展棋類運動的目的在于怡情悅性,陶冶情操,雅致學習,品質生活。這也是提升學生素養的一種體現,也是創建特色校園實踐活動的一大載體。通過開展棋類專題講座來推動象棋活動在全校開展,學校采取“五結合”原則(即課內輔導與課外培訓相結合、專業教師指導與師生學練相結合、定時集訓與分散訓練相結合、棋藝提高與棋品提升相結合、校內競技與校外競賽相結合),使全校師生進一步認識棋類特色活動的重要意義和不同棋類的程序要求,激發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活動的熱情。學校在綜合實踐課中開設棋類文娛活動,按照棋類分活動班級,學生根據個人喜好選擇班級,按照周活動、月小賽、年大賽的形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效果。到畢業之時,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和熟練一種棋法。在棋類活動中,有一部分學生領悟力強,學習能力也強,基礎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對棋類知識的渴求和實踐切磋,為此,學校外聘職業教練來校進行講座或者是指導任教,幫助這一部分學生了解和探究更為高深的棋類技能,通過系統、常規的訓練,這一部分學生脫穎而出,學校提供他們參加棋類比賽的機會,使得他們精進棋技,提高層次和水平,獲得一種終生樂趣。棋類活動的開展,既提升學生的棋藝棋趣,又培養學生競爭、創新、團結等精神,德、智、體、美、心等教育齊頭并進,實現學生素質提升與學校特色創建的雙贏。
三、研究課題,加強師資
開發棋類特色教育使其可持續發展并成為校園品牌,需要學校不斷進行科研探索,積極開展課題研究,以期完善和優化教學方式,提升棋類活動的教育質量。學校需要成立專門的課題研究小組,組建試驗工作小組,確定研究人員,制定研究計劃,并按照計劃開展研究,同時加強研究學習,指導和加強教師撰寫備課教案的能力,認真備課上課,定時定期開展教學研討,確保課題研究質量,從而站在科研的高度對棋類運動的教學進行探索,尋找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路子。要保證棋類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形成特色的重要條件就是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通過積極對教師開展各類培訓,保證時間、地點、人員的三落實,收集關于學生學習棋類的相關信息,敦促教師圍繞教育問題進行探討和切磋,掌握棋類教學的基本規律,及時了解課題研究的新動態、新舉措、新方向,并組織教師之間的棋類競賽活動,提高教師的棋藝和水平。根據課題研究,學校可組織人員編寫一部適合本校教學使用的棋類教材,結合教學實踐,積極開發棋類校本課程,對發展學校特色教育和培養學生積極主動、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都大有裨益。
四、突出特色,營造氛圍
棋類特色教育的不斷開發,勢必會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同時還能夠給校園文化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學校要著力打造具有棋類特色的設施設備,開展各種相關的棋社,集結學校優秀棋手對弈,定期開展班級與班級,校內與校外的棋類比賽,讓學生不斷提高棋藝水平,從中強化學生敢于拼搏、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各種各樣的棋藝交流方式,潛移默化中對整個校園文化起到了推動作用,學生感受深受,既陶冶了情操,又激發了美感,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彰顯和催發,促進了綜合素養的發展。
總之,棋類教學還需要更為廣闊的舞臺,學校與家庭、與社會要共同搭建平臺,理清思路,保證時間的合理分配,促進學生對棋類活動的興趣能夠保持長久,使得棋類教學能夠可持續發展,從而形成特色,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