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娟
摘 要:首先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對缺乏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融合的意識、小學師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低以及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資源有待完善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措施,旨在為小學學科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有效的理論措施,從而提高小學學科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在深度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融合的意識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在目前很多小學學校的學科教育工作中,很多學校老師都不具備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觀念意識。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依舊采用的是傳統的管束式的教學形式,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以講解知識為主,沒有意識到在學科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
(二)小學師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低
在小學的學習階段,很多老師和學生都不能全面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能力,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都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就直接導致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之間的深度融合工作存在較大的難度。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小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掌握上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即使老師布置了一些網絡的學習任務,但是僅僅依靠學生自身并不能獨立完成,導致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存在問題。
(三)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資源有待完善
資源設備是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物質基礎,如果缺乏完善的信息技術相關設備,將會影響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發展,目前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社會生活水平之間的差異化比較明顯,導致很多貧困地區的小學信息技術的資源有限,資源的不足以及經濟發展的落后,導致小學教學資源有限,從而導致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之間有效的融合存在困難。
二、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措施
(一)創新學習和教學模式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就應該創新學習和教學模式,之前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翻轉式的教學課堂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中就需要利用相應的信息技術,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的課堂形式也被提出,這就是智慧課堂的構想形式,主要是網絡學習、小組合作、檢測預習效果以及鞏固練習等幾種形式。在新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中,信息技術就能夠得到很多的應用,能夠有效加深小學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之間的有效融合發展。
(二)促進小學合作學習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近年來比較推崇的教學模式,在這一學習模式中,學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充當課堂的主體,另外小組內的成員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能夠加強交流和寫作,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夠幫助學生之間進行全面交流和溝通。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相關信息技術,向學生以視頻、圖片、聲音以及動畫等多種形式展示相關問題,然后讓同學進行討論,同時可以讓學生根據動畫視頻等內容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從而促進信息技術和小學學科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
(三)加強小學軟件和硬件設施的建設
隨著現代化教育的發展,教育要求也在不斷上升,這就要求小學學科教育工作能夠得到豐富的教育資源,因為地域遠近的問題,資源共享也就是得到豐富資源的重要途徑。在這種形勢下,就需要專門的政府和單位加強對學校技術設施的支撐力度,幫助學校建設完善的軟件和硬件設施,也能夠為信息技術和小學學科教育工作之間的深度融合提供設施保障。在硬件上主要是為小學教學工作中建設完善的計算機和多媒體相關設備,在軟件上需要為小學建設完善的網絡,同時可以建立相應的知識學習交流平臺,保障學生和老師能夠在該平臺上實現學習交流的互動,從而能夠在課下幫助小學生進行學習和解決疑惑,提高小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小學學科教學工作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起步階段,只有打好基礎,才能為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石。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學學科教育工作也就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小學教育工作能夠保障和現代化信息技術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但是目前小學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相關的工作單位和部門加強對小學學科教育工作的支持,這些部門和學校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信息技術和小學學科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從而為小學學科教育工作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艷蘭.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合的層次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4):45-47.
[2]何克抗.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38(10):88-92.
[3]張祺.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研究[D].渤海大學,2017.
[4]姜麗.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數與代數領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注:本文系2018年度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與應用研究》(課題批號: BY[2018]G208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