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伴隨我們一生的,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語文,像看書和寫字。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閱讀。而語文課程則是教會我們識字、寫字、讀書、看報,等等,這些需要由最開始的語文基礎來完成。相對的,我們都明白小學是孩子們學習語文的關鍵階段,是為以后學習語文、使用語言文字打基礎的。剛開始接觸語文時,首先學習的是拼音,像a、o、e等,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從最開始在老師的帶領下認識最簡單的字,然后慢慢地會寫字,寫一段話,而到了高年級時教師為了加強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會讓他們大量地讀、寫文章,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主要討論小學語文讀與寫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語文;語言綜合能力;小學語文讀與寫
語文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陌生的。但是,每個人學習語文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如果想要學好語文,就必須從小抓起,從小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技巧。
一、讀與寫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讀與寫
語文中的讀主要指的是學生能夠熟練有感情地將一篇文章讀出來,并認識其中的字,并在讀的過程中將其中的優美句段記錄下來以及理解文章中句段的意思。而寫指的是學生能夠將教師要求的字詞都寫出來,并將自己在讀文章時碰到的優美句段應用到寫作中,使自己的文章變得內涵豐富。總之,讀與寫在語文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個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個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二)讀與寫在語文中所發揮的作用
有的人肯定會認為語文是非常簡單的,不需要對語文分配很多的注意力。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語文雖然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需要學生認真學習,特別注重。讀,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字詞、句段的意思,懂得字詞使用的原由。而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寫作,并將在閱讀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寫下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讀與寫的融合,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總之,在學習語文時,讀與寫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二、讀與寫在語文學習中的融合措施
閱讀和寫作是學生在學習語文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而讀與寫更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在讀懂文章之后,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并把它寫出來。而寫作也是在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因此,只有將兩者有技巧地融合在一起學習,學習效果才會事半功倍,這里主要分析以下幾種融合方法:
(一)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學習方法
每個小學生在經過低、中年級的語文課程學習之后,都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學習興趣也是不一樣。所以,每個學生的基礎是不相同的。而五、六年級,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所以教師只有在掌握學生的基礎能力之后,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來制定相應的關于閱讀和寫作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激發對語文沒有興趣的同學的學習興趣,喜歡閱讀和寫作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變得更加喜歡閱讀和寫作。
(二)合理安排學生的閱讀計劃
教師在安排學生寫作時,會發現很多學生不愿意寫作,在詢問原因之后,發現有很多同學是因為不知道怎么寫,進而討厭寫作。對于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生的閱讀量少,閱讀效果不佳,積累的詞匯量不豐富,所以在寫作時不知道從哪里下手。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學生的閱讀計劃,密切注意學生的閱讀量以及閱讀效果,要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閱讀的快樂,進而喜歡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要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寫作的快樂,讓學生通過閱讀,進而喜歡寫作。
(三)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進入高年級后,雖然他們比低年級時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貪玩的性格還是不好改變。而閱讀和寫作則是要求他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不愿意去閱讀和寫作。在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能,充分利用小學生貪玩的這個特點,引導他們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找到屬于他們的樂趣,進而讓他們喜歡上閱讀和寫作。教師在引導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耐心和細心,這樣才能充分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五、六年級是學生思維能力飛速發展的時期,教師在這個時期要尤為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語文的閱讀和寫作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教師要格外重視這一時期。而在閱讀和寫作這兩部分內容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建立自己的邏輯思維,在不斷地閱讀過程中進一步充實自己的思維,以便于用在自己的寫作中。所以,一定要密切關注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魏月鳳.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5(2):117.
[2]陳素心.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融合與促進[J].讀與寫,2016,13(16).
作者簡介:孔秀霞,女(1970—),漢族,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閱讀教學。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