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芳
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整體學習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學生需要快速地從小學簡單直白的學習角色脫出,轉而進入初中靈活多變學習階段,為后續的高中課程打下基礎。如何帶領學生順利進行過渡適應初中語文學習,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面臨的一項挑戰。采取問題式教學法提出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有效性,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問題式教學法在課前預習的有效應用
課前預習的作用是令學生了解新課內容的必要途徑,提高課前預習質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課堂結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縱觀當前初中語文課前預習現狀,學生缺乏預習自覺性,預習敷衍了事等情況尤為嚴重,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已經成為教師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項挑戰。對此教師可采用問題式教學法,根據新課時內容,預先提出預習問題,使學生預習時帶著問題在閱讀內容中尋找答案,既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也能達到較好的預習效果。
例如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課時教學中,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就采取問題式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在問題中尋找教學重點。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在該課文中出現了多少通假字?”“你知道哪些通假字小故事?”“你覺得該課文中哪些句子需要背誦、難以理解?”,用這些問題對學生造成心理暗示,既能點明重難點知識又能給學生創造合適的學習情境。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課前預習問題時,應合理考慮問題的層次性、與教學內容的相關程度,確保問題式教學在預習環節的作用最大化。
二、問題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學生在初中階段正式開始多元化、高強度的學習,相比小學而言初中學習科目更多、在校學習時間更長,因此學生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績,很大程度上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緊密相關。語文等綜合性語言學科的學習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才能得到顯著成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層次分明、可塑性較好的問題式教學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題和其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設計針對性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做到全方位的剖析文章,優化課堂結構,實現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高效化。
例如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問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如詢問學生是否了解新聞類文章的寫作格式、寫作要求,簡要敘述該課文的主要內容等,通過對學生預習效果的檢查再提出更有深度的問題“該新聞的主要寫作意義”“新聞寫作的關鍵要素有哪些?”,隨著課堂講解逐一地將問題答案揭曉。最后在課時快結束時,教師給學生預留一些思考問題如“如果你是新聞工作者,你會怎么寫這個新聞”,令學生在整節課中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討論,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理解,并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自我探究能力,用緊湊、遞進的方式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最終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三、問題式教學法在課后拓展中的有效應用
課后拓展閱讀在語文學習中占據一定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的課后拓展能開闊學生眼界,令學生獲取更多知識。在語文學習中,課后拓展更多的是豐富學生語文素養,為寫作、交際提供更多語言素材。教師在課后拓展閱讀中可適當應用問題式教學法,要求學生自己根據拓展內容嘗試提出問題、盡力解決問題,教師在一旁起指導,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課后閱讀拓展,推薦學生閱讀《窗邊的小豆豆》,要求學生在閱讀該書前閱讀簡介,引導學生根據簡介提出問題并做出書面記錄如“小豆豆是誰?”“為什么這本書要取這個名字”,而后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在閱讀結束后自己對問題一一解答,答案可以直接摘抄書中原話,也可以是自我總結。教師定期抽查,保證學生的課后閱讀效果。
結語:總之,問題式教學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減輕教學壓力,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前預習,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配合教師教學,還能順利進行課后拓展訓練,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大有裨益。當然,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問題式教學法不斷進行優化完善,進一步地推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